摘要:在崖州湾海域,80余口巨型网箱分布在碧波中,如蓝色绸缎上点缀的珍珠。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海水产”)的海上牧场里,金鲳鱼急速游动,金银色泽若隐若现,在光影交织的水层间穿梭,绘就流动的海洋画卷。
在崖州湾海域,80余口巨型网箱分布在碧波中,如蓝色绸缎上点缀的珍珠。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海水产”)的海上牧场里,金鲳鱼急速游动,金银色泽若隐若现,在光影交织的水层间穿梭,绘就流动的海洋画卷。
近年来,从深海网箱的碧波荡漾,到智慧渔业的数字浪潮,再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三亚以多元姿态勾勒出蓝色经济的璀璨图景。
种业突围 掌握水产“中国芯”
南海之滨,晨雾未散。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实验室里,荧光显微镜的冷光映照着科研人员专注的眉眼,培养皿中浮动的鱼卵如撒落的星辰,正孕育着中国水产种业的未来。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海水养殖渔排上捕捞海鱼。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用14年时光谱写出一曲从“跟跑”到“领跑”的海洋赞歌,在中国海水养殖的“基因库”中,刻下属于自己的壮美注脚。
故事要从那片炽烈的滩涂说起。
2005年的海南,石斑鱼养殖正处于蓬勃期,却因种苗依赖进口陷入“一苗难求”的困境。当养殖户们在码头苦等半月只为换得几尾“天价苗”时,晨海水产创始人蔡春有站在滚烫的沙滩上,望着翻涌的海浪暗下决心:“中国人的饭碗,不能让外国种苗卡了脖子。”
于是,一片荒芜的养殖池化作技术博弈的战场。烈日炙烤着简陋的育苗棚,海风卷着咸涩扑打在记录本上,第一代研发团队在蚊虫与潮气中埋下梦想的种子。以林浩然院士为核心的团队分析性别控制的机制,破解石斑鱼的基因密码,在无数次杂交试验里寻找最优组合——当第一尾虎龙杂交斑破膜而出,透明的鱼花摆动尾鳍划过水面,激起的不仅是涟漪,更是中国海水种业突围的号角。
如今的实验室里,百余项发明专利如勋章般陈列,56项海水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让曾经高不可攀的“贵族鱼”,“游”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俯瞰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
立体拓展 构建现代养殖新模式
日前,在三亚湾农渔业区西岛海域,三亚环农集团的深海网箱养殖基地内,工人们在认真投喂金鲳鱼。“这里水温常年保持在23℃以上,加上一类水质,为金鲳鱼养殖提供了绝佳条件。”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是全国冬春季金鲳鱼的主要产出地,占全国冬春季总产量的90%以上。
淡水养殖领域同样成果显著。三亚市龙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专攻淡水鱼养殖,主要养殖罗非鱼、淡水虾等,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餐桌,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作为海南“明星鱼”,罗非鱼年产量占全省淡水养殖总量的90%,产业链年产值达30亿元,产品远销54个国家和地区。
在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鱼苗长势。
三亚崖州湾农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了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充分利用海南“早繁”优势,探索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育种、水产苗种繁育、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试验等,致力于打造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水产苗种南繁产业园。目前,已试养了东星斑、老鼠斑、银鼓鱼等鱼苗和可用于海洋药物研究试验的条纹斑竹鲨,整体进展顺利。该项目完全投产后,每年预计培育鱼苗25亿尾、贝苗20亿粒,可直接提供100个以上就业岗位,全产业链产值有望达到5亿元。
多元赋能 驱动产业融合升级
海风轻拂面庞,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船舷。船上的海钓选手眼神专注,手中紧握钓竿,静静等待着大鱼上钩。这是海钓运动中最治愈钓手的一幕,这样的场景也在2024年首届中国(三亚)海钓公开赛暨首届三亚休闲渔业精英邀请赛上演。
近年来,在打造“蓝色粮仓”新路中,三亚并不局限于纯粹的深海网箱养殖,而是将深海网箱与海洋牧场以及休闲渔业相结合,形成“养殖+生态保护+休闲渔业”的新业态。
在西岛,320个人工鱼礁构筑起“海底公寓”,吸引石斑鱼、龙虾安家。“现在每天的捕捞量比五年前多了,收入也高了。”渔民陈志方难掩笑意。
“这是我们本地新鲜捕捞的鱿鱼干,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经过自然晾晒,肉质鲜美。”在崖州区,渔家姑娘陈宜丽通过直播带货,将自家小鱼干卖到全国各地。
在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海洋牧场,工作人员正在捕捞深海网箱里的金鲳鱼。
作为海南省首个国家级中心渔港——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正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渔业综合体转型,陈松林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相继入驻,形成集生产、科研、加工于一体的产业生态。
……
当前,三亚正多措并举大力促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深海养殖和休闲渔业,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渔业产值9.88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水产品产量1.66万吨,同比增长12.6%。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休闲渔业制度创新,推进海上渔业综合平台建设,优化渔业相关产业结构。”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科学、务实做好三亚海洋渔业长远规划,引导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渔业高质、高速协同发展,在海洋渔业领域总结三亚经验、凝练三亚特色、打造三亚模式。
来源:三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