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橙柿互动·都市快报,小米SU7 Ultra的“挖孔机盖”纠纷11月10日第一次在南京秦淮法院开庭,结果小米法务团队当场拿出了84页、14组新证据,庭审推迟至11月20日。这些新证据里藏了不少关键说法,比如“雷军不懂结构,发的微博不算数”“4.2万的配件不算买
据橙柿互动·都市快报,小米SU7 Ultra的“挖孔机盖”纠纷11月10日第一次在南京秦淮法院开庭,结果小米法务团队当场拿出了84页、14组新证据,庭审推迟至11月20日。这些新证据里藏了不少关键说法,比如“雷军不懂结构,发的微博不算数”“4.2万的配件不算买车的关键因素”“机盖的导流散热不是刚需”等。
有业内人士梳理了小米汽车的辩护逻辑,核心为两点:一是拿出雷军的公开说法,说不管是发布会还是直播,都多次以不会太便宜,有一点点小贵,来“劝退”消费者,已经尽到了提醒义务;二是说量产机盖只是照着原型车的样子做的,而且宣传的内容没写进购车合同,不算违约。
目前庭审还没正式开始,但小米的辩护思路已经引发了不少争议。从法律上来说,“宣传内容没写进合同”可能是小米的关键抗辩点;但从品牌角度看,不管最后赢没赢官司,这场纠纷难免会伤一部分消费者的心。
今年5月,“挖孔版”小米SU7 Ultra引发热议,部分小米SU7 Ultra车主指新车不符宣传,要求退车。
一些选装了4.2万元碳纤维机盖的小米SU7 Ultra车主认为,小米汽车此前曾宣传过碳纤维挖孔机盖版车型的赛车级碳纤维、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能辅助散热、提升下压力等功能,但实际上除了双风道前舱盖的外观,内部结构与普通版几乎一模一样。
据不少汽车博主测试实车发现,所谓的挖孔下方只有很小的风道,且拆解显示风道未连接散热系统或下压力结构。
这也意味着,所谓的双风道前舱盖可能和宣传不符,在不少车主看来,其装饰功能大于实用价值,大量车主要求退车。
小米汽车对此在5月8日发文回应时表示,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我们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我们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橙柿互动·都市快报、大象新闻)
来源:Tech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