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克兰一场涉案金额高达1亿美元的能源腐败案彻底引爆舆论,这场横跨政商两界的贪腐闹剧,最终埋单的很可能是普通老百姓,往后加油、用电的账单恐怕要悄悄涨价。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打仗的时候还敢往自己兜里捞钱?
乌克兰一场涉案金额高达1亿美元的能源腐败案彻底引爆舆论,这场横跨政商两界的贪腐闹剧,最终埋单的很可能是普通老百姓,往后加油、用电的账单恐怕要悄悄涨价。
这1亿赃款到底怎么被挪用的,泽连斯基的亲信为啥卷钱跑路,腐败阴影下的乌克兰民生,又要面临怎样的冲击?
能源从来都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对深陷冲突的乌克兰来说更是如此。
乌克兰国家原子能公司作为掌控全国核电站、总容量近14000兆瓦的核心企业,不仅支撑着全国的电力供应,更是能源进出口的关键支柱,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巨头,竟然成了少数人中饱私囊的工具。
从调查结果来看,这场腐败案的操作堪称“系统化敛财”,供应商想要拿到合作合同,必须向腐败网络支付合同金额10%-15%的“保护费”,而这些不义之财通过基辅市中心一处专门的办事处完成洗钱流程,最终流入私人腰包。
要知道,能源领域的腐败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经济事件。
对普通民众而言,能源是日常消费的基础,开车要加油、做饭要用电、取暖要耗能,而国家能源企业的运营成本一旦因为腐败被抬高,这些额外支出最终都会通过价格传导,转嫁到每一份消费账单上。
就像很多国家的能源垄断企业出现贪腐后,往往伴随成品油涨价、电费上调一样,乌克兰这场1亿美元的贪腐窟窿,终究要由老百姓用真金白银来填补,这也是为啥说“能源腐败等于民生成本上涨”的根本原因。
这场震动全国的腐败风暴,始于2025年11月10日当天,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NABU)联合特别反腐败检察院正式发布声明,宣布破获这起大规模能源腐败案。
调查机构公布的现场照片让人触目惊心,搜查过程中起获大量成捆的外币现金,堆积如山的现金背后,是长达15个月的秘密监听和累计1000小时的录音证据,连美国联邦调查局都已介入此事,足以见得案件的严重程度和国际关注度。
仅仅两天后的11月12日,案件就有了重大进展,NABU证实,已经对前能源部长赫尔曼·加卢申科的住所及国家原子能公司展开搜查,同时将调查矛头指向了总统泽连斯基的核心亲信——蒂穆尔·明迪奇。
明迪奇早就在搜查行动前几小时紧急逃离了乌克兰,疑似前往以色列躲避追查。
作为泽连斯基从政前影视工作室“Kvartal95”的联合创始人,明迪奇不仅是总统的多年密友,更是当初帮助泽连斯基登上总统宝座的“金主”之一,这样关键人物的跑路,让案件背后的权力网络更显扑朔迷离。
调查的深入不断揭开更多黑幕,11月14日,NABU正式对包括明迪奇在内的7名犯罪组织成员提起公诉,前副总理奥列克桑德·切尔尼绍夫也被证实牵涉其中。
为了撇清关系,泽连斯基在次日就宣布对明迪奇及其核心资助者奥列克桑德·祖克曼实施制裁,试图通过“切割亲信”的方式挽回公众信任,但这样的操作更像是一种危机公关,难以平息外界对其用人失察、纵容腐败的质疑。
与此同时,另一个关键人物的角色转变让事件更加复杂,被审前拘留的乌克兰寡头伊戈尔·科洛莫伊斯基,如今成了这起能源腐败案的关键线人。
这位曾控制银行、能源和媒体帝国“1加1”的商界大亨,被不少人认为是“没有他就没有泽连斯基总统位”的幕后推手,却在2023年9月被逮捕拘留。
2024年5月,乌克兰总检察长办公室还指控他策划了2003年一起雇凶杀人案,目标是未能完成委托事务的律师谢尔盖·卡尔彭科,当时法院直接驳回了他的保释申请。
如今身陷囹圄的科洛莫伊斯基,在法庭听证会上对明迪奇发起了猛烈抨击,他毫不留情地评价明迪奇,认为他并非什么黑手党老大,反而愚蠢至极,是个彻头彻尾的魔鬼。
科洛莫伊斯基还暗示,明迪奇的仓促跑路并非单纯畏罪,更可能是担心被腐败阴谋的真正主导者灭口,从而掩盖更深层的黑幕。
这位前寡头还曾私下向熟人透露,泽连斯基很快就要“完蛋了”,这样的预言从曾经的政治盟友口中说出,更像是乌克兰权力格局即将变动的信号。
科洛莫伊斯基的“反水”不难理解,在乌克兰的政商生态中,寡头与政客的绑定向来紧密,如今他从权力中心跌落,转而配合反腐调查爆料,本质上更像是一场权力斗争的延续。
但无论其动机如何,他的证词和配合,无疑为这起腐败案提供了关键线索,也让泽连斯基政府的处境更加艰难,这场腐败丑闻带来的连锁反应,已经从政坛蔓延到民生和国际层面。
在国内,乌克兰总理已宣布暂停前能源部长加卢申科的司法部长职务,现任能源部长斯维特拉娜·格林丘克也提交了辞呈,不过这两项任免都尚未获得最高拉达批准,政坛的混乱状态让能源领域的治理雪上加霜。
议员伊琳娜·格拉申科直言不讳地警告,基辅政府很可能因为这场腐败案失去西方的支持,而对乌克兰来说,西方的援助无论是在冲突中还是战后重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印证了这一担忧,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明确要求乌克兰对腐败采取“强硬应对”措施,德国政府则直接表达了对援助资金流向的担忧。
毕竟此前西方各国提供的大量援助,本应用于乌克兰的国防和民生,如今却可能被少数政客和商人挪用,这样的结果显然让援助国难以接受。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则毫不客气地指出,西方正逐渐认清对乌援助被挪用的事实,而腐败这种行为,正在从内部一步步吞噬基辅政权。
对普通乌克兰民众来说,这些政治博弈和国际表态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压力,能源企业腐败导致的运营成本上升,已经开始影响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而西方援助可能缩减的预期,更让乌克兰的经济复苏蒙上阴影。
在冲突尚未结束的背景下,老百姓既要面对安全威胁,又要承受物价上涨、能源短缺的压力,这场1亿美元的腐败案,无疑给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从整个事件来看,这场横跨政商两界的腐败风暴,已经成为泽连斯基执政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他一边要应对外部的军事压力,一边要处理内部的腐败危机,更要挽回西方盟友的信任,每一步都步履维艰。
明迪奇的跑路、科洛莫伊斯基的反水、前高官的涉案,暴露的不仅是个别官员的贪腐,更是乌克兰权力运行中的深层问题,亲信圈层相互勾兑、寡头与政客利益绑定、反腐机制难以真正落地。
最终,这场腐败案的结局如何尚未可知,但有一点已经明确,无论政客们的权力斗争谁输谁赢,无论西方援助是否会缩减,普通老百姓都将是这场闹剧的最终受害者。
加油涨价、用电成本上升,这些看似与腐败案间接相关的影响,终将实实在在地压在每个家庭的肩上,而泽连斯基能否真正斩断腐败链条,不仅关系到他自己的总统宝座,更关系到乌克兰未来的民生福祉和国家稳定。
来源:月尘染星河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