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生活|暴风雪里守护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1:53 1

摘要:今年夏天特别漫长,真正秋日没来几天,便被冬天驱赶。嗖嗖小风吹来,人们又匆匆裹上了小棉袄。气候无常,尚可添减衣物,也可借用空调。若身体忽然发生变故,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此念如风,瞬间将我卷回了身体遭遇意外的这几年。

潮新闻客户端 朽木

今年夏天特别漫长,真正秋日没来几天,便被冬天驱赶。嗖嗖小风吹来,人们又匆匆裹上了小棉袄。气候无常,尚可添减衣物,也可借用空调。若身体忽然发生变故,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此念如风,瞬间将我卷回了身体遭遇意外的这几年。

2021年初夏,天气尚且温和。6月17日晨,我乘上看望丈人的公交车,上车后忽然大汗淋漓。下车时双腿一软,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摔了个“嘴啃泥”。翌日,医院一纸诊断如夏日飘下白雪:LUAD晚期。

来不及细想,人已躺在浙大一院的手术台上,由屠政良医师主刀切除。术后,这位素昧平生的名医,又将我转介至肿瘤内4科的单建贞医师门下。后来我方知晓,这是医院为病人精准求医立下的规矩,但在某些窃窃私语里,这被指为“转让病源”。于我而言,不另花钱,不托关系,不抢号源,便能得另一位名医接手,这该属于医者仁心的设计,“转让”谁人得利?我置流言于脑后,毫不犹豫地走向了单建贞医生的诊室。

单医生本人,图片浙大一院提供

初次找单建贞门诊,便先观看了一幕“戏”。喇叭声里呼我就诊,诊室门刚为我打开,一位后号家属便侧身抢入,要求先看。单医生坚持按号排队,那人以急事相逼,僵持不下,害得我坐在就诊凳上干着急。纠缠许久,单医生眉宇一蹙,声调不高,却斩钉截铁:“你已经影响我工作,必须立刻出去。”那人自觉折了面子,悻悻然甩下一句“有啥了不起”,猛力拉开门,又用力掼关之,“砰”然巨响后,门再反弹洞开,人方愤然而去。我心头一惊:这位主任个儿不大,声音不高,内里却藏着刚强倔犟。继而,她又让我领略了另一种温度。为使我化疗、放疗与PET检查无缝衔接,少些等候,她当场拿起电话,为我约好了后续专家。好利落果断,仿佛这般忙碌,是她理所当然。

首次化疗,须先自费置入深静脉导管。不料置管次日,护士便说导管脱出许多,要我重置。那时心情不好,得了大病,心底本就窝着一团无名之火。闻此讯,窝着的火气腾然而起,直冲单医生而去。她正全神贯注于病历,我刚唤了声“单主任”,她便头也未抬地说:“你先回床,等我找你。”我不甘,欲再言:“我这管子……”“我会找你,难道没听见?”她语气严肃,截住了我的话头。我自觉她态度冷淡,满腹怨气回到病床。左等右候不见其人,怒火中烧,几欲大发牢骚。直至病房开饭半小时后,她才匆匆赶来。听我说明原委,她看过管子,即刻召来护士,问道:“管子重置标准怎么规定?”护士知而不语。她转而对我说:“管子已脱出许多,但还不至于重置,以后必须加强保护。”言罢匆匆离去,我隐约听见她渐行渐远中与护士低语:“你提出重置,也没错。换管子要再付费,还要再受痛苦,可换可不换的,应坚持不换。”护士说:“我懂了,你快去吃饭。”那一刻,我方知,主任忙得连饭都还没吃。

初次化疗后,我浑身发疹,皮纹酷似蟒蛇,再去找她。她正忙碌,仍是那句“过会找你”。我回床苦候,午饭后还不见来,心火又起,她却又来了。未等我开口,她便道:“你不说也知道为何找我。新的治疗方案我已想好。”接着便将调整意见一一道来,竟与我想问的全然契合。她的周全,令我油然敬佩,又有谁知这天她也还没吃过饭。

图片由AI生成

2021年,我在肿瘤内科完成四个疗程化疗,渐渐读懂单医生“一心不二用”的专注。她对病人病情了如指掌,治疗方案深思熟虑。但当她全神贯注时,若有打扰,轻则会见她蹙眉,重则会有制止你厌烦之话语。而我却觉得,能被这样的医生“责怪”,反倒是病人之幸,因为她的全部心神,正为病者而专注。

2022年3月,已铲除的病魔,卷土重来。单主任用靶向药物给我治疗,为加强疗效,她咨询放疗专家可否再次放疗。复燃之魔不在原铲去部位,答复可行。不需我奔忙,便又帮我落实了放疗专家。治疗后病情稳定整一周年。

2023年3月,靶向药物渐渐失效,病魔再次抬头。单医生将我收治入院,计划施行“免疫+化疗”方案。谁知入院当晚,因长期服药免疫力低下,我突发脑梗。值班马医生、护士杨洁边抢救边通报,单医生于幕后紧急指导与协调。次日清晨,护士长已准备好救护车,直接将我送至单医生前一晚便已约好的神经内科。正是这般环环相扣的救治,我脑梗后恢复如常,未留半点后患。因发生过脑梗,身体已无法承受强力免疫治疗。为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脑梗恢复后不久,又是单建贞医生,为我选择了对身体损害较小的介入治疗,并直接落实了该领域最有名的专家。虽最终效果未达预期,但我深深理解,这是她为绝境中的我,寻得的又一缕曙光。

2023年10月,她审慎权衡,为我重启免疫+化疗治疗。至年底,猖獗的病魔终于收敛爪牙。然而与病魔激烈的战斗,也使我身体满目疮痍。间质性肺炎、疑似肺栓塞、心肌梗死、气胸接连不断。这些免疫治疗反应产生时,单建贞说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极有可能副作用越大疗效越好。她的这些话又为我抵抗这些反应增强了信心。

自2024年1月起,先后共四次,呼叫救护车送我入抢救室。除心梗转至心内科,其余数次,都因呼吸内科一床难求,最终转回了单主任的科室。于是,在生命的严冬里,我再次领略了她的“严肃”与“热心”。

气胸的治疗,需呼吸内科、外科协同,而我这刚在四月放入心脏支架的身体,更令情况错综复杂。单建贞医生先是组织多学科会诊,又亲自与外科沟通。然大医院亦有体制之困,同级科室难以直接调度,更不可指指点点。她的团队为我努力治疗十五天,病情仍徘徊不前,主管护士华芳常附耳劝我坚强。鉴于诸多不易说明的原因,最终单主任对我下了“逐客令”。

图片由AI生成

这看似无情的背后,她早已为我铺好后路:她暗中联系了对口治疗气胸更具专长的杭州市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又是护士长胡燕准备的救护车,一溜烟把我转入该院,第二天即行插管引流术,二十四天后,痊愈而归。自此,病魔终被锁住,战魔的硝烟渐渐散去。截至今年11月,一年零四个月了,病情未再反复,我正逐步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回望与病魔漫长而艰辛的战斗,我常想:疾病如同生命中的暴风雪,寒冷彻骨。而众多德艺双馨的医者,便是暴风雪中的引路人与守护者。单建贞医生以她精湛的医术、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还有那深藏于严肃之下的温馨,一次次使我转危为安。这份恩情,重于千钧。当然,在单医生医疗团队熏陶下,造就的乐观与坚韧,也如同暗夜中的一束微光。这光与医者的仁心交相辉映,共同照亮了崎岖的求生之路,让我得以战胜暴风雪,重新见到生命的希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