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最力挺“美国主导中国开放论”的基辛格,在其出版过的《中国》一书中转变了论调,他坦言从1970年代起,中国领导层就已在内部启动与美国接触的并行努力。
一直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坚信是他们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而现在一批来自中国的新材料和亲历者回忆录,正在颠覆这一说法,不是美国让中国开放,而是中国主动让美国走进自己设下的局中棋盘。
中美关系的开端故事,美国人可能讲错了40年,先把话挑明了:是中国主动打开了对美关系的大门,而非美国“高高在上地引领中国走向世界”。
曾最力挺“美国主导中国开放论”的基辛格,在其出版过的《中国》一书中转变了论调,他坦言从1970年代起,中国领导层就已在内部启动与美国接触的并行努力。
这不是被动融入全球化,而是主动设计的一步战略转折。其实动作不止限于与美国的“破冰”外交,那一轮布局背后,正是中国围绕元首外交、意识形态松动、经济合作破冰的“三部曲”,在推进一个宏大的目标:“挤入旧秩序,重造新格局”。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1970年之前,中国高层已经敏锐地发现要打破西方围堵,必须从“内部借力”瓦解其控制结构。
拿“跳舞”这个比喻说事儿,美国人一直觉得是他们出于“大度”邀请中国共舞。但现在美国学者回头看才惊觉,是中国选择了时机和节奏,邀请美国跳这支全球化之舞。
尤其是基辛格所承认的历时40年研究才认清的真相,中国从来不是“被带入”国际体系的,其所谓的“加入WTO”“联合国重返”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参与”,个个背后都藏着顶层设计与战略考量。
这背后非常关键的节点,是中国如何通过国际机构发力。
西方曾狂热炒作“中国盗窃知识产权”,而眼下这同一批西方舆论,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扎眼的现实:中国不仅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积极成员,甚至派出代表竞选其领导人,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事情发生在2020年,美国原本稳操胜券地认为WIPO的下任长官必是英美候选人,可惜最终胜出者是一位中国公民,而且还是中共党员。
这代表着什么?说直白点,既然你西方一直说规则重要,现在中国不靠闹、不靠怼,按规则玩到底,并且赢了你,你怎么说?
面对这种局面,特朗普当场坐不住,急忙介入干预,让新加坡临时推出替补候选人救场,美方没说出口的潜台词是:“这组织要被中国控了!”
但既然WIPO是联合国旗下的专业机构,走的是多边投票路线,那你自己定的规则,中国凭本事赢了,为何又来否定权威机制本身?
在我看来,这恰恰说明了两件事:第一,中国操作国际博弈,从来都是通天文,下五洋的高手,不是破坏者,而是战局主导者之一;第二,西方自己做过局的棋盘,如今轮到中国落子,自然有点“坐立不安”。
时间如果倒回40年前,美国人满怀希望拉一把中国,搞全球价值链布局,自己还能牢牢霸占塔尖。可今天全球产业链已然重塑,美国供应链反而在脱钩中断链之间进退失据。
国际机构方面,一大批中国领导或候选人开始掌握世行、WTO、FAO、WIPO等关键组织的重要席位。而中国方案也逐渐成型并被认同,比如“一带一路”走出全球,从基础设施到产业输出,正深刻改变世界发展逻辑。
再比如美国想联合欧洲搞制裁,结果全球大多数国家并不跟,反而更多转向金砖合作、亚投行倡议等中国主导机制。美国人这才闹明白这不光是“经济层面”的突围,更是制度架构上的变革博弈。
一个核心命题浮出水面:中国到底要的是什么世界?
就如同那位美国学者所说,中国没搞扩张、没搞侵略、也没操纵政权更迭。全世界看不到中国有“1930年代日本”那种野蛮输出,也不具备德国纳粹那种独裁殖民心态。
相反中国反复表达的是“恢复原本的秩序”,也就是历史上其位置应有的一种回归。
这不是重建霸权,而是复位大国。是让全球治理少些美国式双标操作,多点公平原则和文明互鉴。
所以如果西方真想明白中国的野心不需要猜,只需要正视两个关键词:“共同发展”和“自我复位”,别再拿冷战语言套用今天中国,那是陷入想象敌人的幻觉。
回头看这几十年的全球变局,一个惊人的判断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当年美国以为自己是在“引导”中国,结果却是中国借力打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完成自身体系构建,顺势打破西方垄断的世界话语权。
这不是打扑克层面上的博弈,而是全局设计,从外交破冰,到联合国机构布局,再到全球秩序话语权的再平衡,中国从未脱离主线,谋定而后动,深耕规则博弈,广结国际同盟。
有人说中国玩的是象棋,而美国玩的是国际象棋。
我看错了,中国玩的是围棋,从一开始就不在你走子范围内,早在外围完成了布局,再一点点收紧包围圈,最后反客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吴所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