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包括下列变种: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以叶球供食用;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以花球供食用;球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ulor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cabbage
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包括下列变种: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以叶球供食用;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以花球供食用;球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ulorapa),以球状肉质茎供食用;抱子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gemmifera),以叶腋间的小叶球供食用;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以绿色花球和肉质花茎供食用;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叶片呈红紫等彩色,供观赏用。
羽衣甘蓝
甘蓝类蔬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由野生甘蓝演化而来。早在4000年以前,野生甘蓝的某些类型就在东南欧洲被利用。后逐渐传至欧洲各国栽培,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和选择,演化成上述不同的变种。到9世纪,甘蓝已为欧洲各国广泛种植供食用。16世纪传入北美洲。现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北美各国的主要蔬菜。
在甘蓝类蔬菜中,广泛栽培的主要是结球甘蓝和花椰菜。
1.结球甘蓝
又称洋白菜、卷心菜、包菜等。中国种植的结球甘蓝系16世纪中叶后,通过陆路由俄国从北方和通过海路由欧洲从东南沿海传入。近代又从欧、美国家引入许多品种。由于结球甘蓝适应性广、耐寒、耐热和抗病性较强,产量较高,且营养丰富,引入后发展很快。
根为直根系,多分枝。茎在抽薹开花前为缩短茎,上面簇生许多叶片,不向内弯曲,呈莲座状,称“莲座叶”或外叶;多数为绿色或灰绿色,少数紫红色,近圆形或倒卵圆形。叶面光滑无毛,有蜡粉;少数品种叶面绉缩,称“绉叶甘蓝”。当外叶生长到一定数量(一般为20~25片)后,又从短缩茎新生出叶片(称“球叶”或“心叶”),先端向内弯曲,合抱成为叶球。
皱叶甘蓝
按其叶片特征可分为普通甘蓝、皱叶甘蓝及紫色甘蓝。中国主要栽培的普通甘蓝可按叶球形状分为牛心形、圆球形和扁圆形三种,其中有些品种是由国外引入的,有些经中国各地长期栽培驯化改良而形成的地方品种。杂种优势利用已在各地结球甘蓝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性喜冷凉气候,生长腌昷度为15~20℃,在5~10℃的情况下也能缓慢生长,经过锻炼的幼苗则可忍受-3~-5℃或短期-8℃的低温。中国除西北高寒地区外,其他地区一般春、夏、秋三季均可栽培。春季栽培宜选用冬性较强的早、中熟品种,以免发生“未熟抽薹”。夏、秋季栽培宜选用抗病、耐热的中、晚熟品种。在中国北方,春季栽培一般在温室或冷床育苗。出苗后的苗床温度白天控制在20℃左右,夜间10℃左右。宜及时间苗和分苗。长江流域一般每年可以栽培两次:一次在秋末、冬初,露地播种育苗,以幼苗越冬,翌年5~6月采收,称“春甘蓝”,另一次夏未播种,秋冬采收,称“秋甘蓝”。南、北方的秋甘蓝育苗都在夏季进行。生长期间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盗蛾等。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黑腐病等。
结球甘蓝的叶球每100克鲜重约含维生素C24~60毫克,并含钙、磷等矿质元素。除作蔬菜食用外,外叶是良好的饲料。
2.花椰菜
又名“菜花”或“花菜”。传入中国的历史比结球甘蓝为晚。20世纪初期,福建、广东等地一些城市郊区才有少量栽培;50年代后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中国南、北各地重要蔬菜之一。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郊区栽培更为普遍。
花椰菜的根也为直根系。叶多为灰绿色呈长椭圆形,比结球甘蓝更细长,表面光滑,被有灰白色蜡粉。在生长过程中,先长出20~30片外叶,然后形成由许多短缩花薹和花序柄聚合而成的紧密洁白的花球,即食用部分。花器构造及开花结实特性与结球甘蓝相同。
依花球特性及生长期的长短可分为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3个类型。从定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早熟种约50~80天,中熟种约90~100天,晚熟种约120~150天或更长。晚熟品种较耐寒,长江以南秋播以后幼苗可露地越冬,次年4~5月采收。花球直径15~25厘米,大小因品种及栽培条件而异。早熟品种每一花球重0.5~1千克,晚熟品种可达1.5~2千克以至5千克以上。
西兰花
花椰菜的花球营养丰富,每100克鲜重含维生素C达30~60毫克(青花菜每100克含维生素可达70~110毫克)。花球除作新鲜蔬菜食用外,还可脱水加工或制成罐头食品。新鲜花球应用生长调节物质如2,4-D、萘乙酸甲酯(MENA)或与苄基腺嘌呤(BA)混合,于采收前喷洒或采收后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止贮藏期间的脱叶(帮)及花球变黄,保持新鲜状态。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7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来源:燕子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