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1日上午,由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指导,河北省文联主办,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廊坊市文联承办的“强基工程”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影视、戏曲、朗诵)走进廊坊,分别在廊坊益田艺术学校、廊坊市第二中学、廊坊师范学院开展文艺结对帮扶活动。京剧名家,一级演员,北京京
10月11日上午,由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指导,河北省文联主办,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廊坊市文联承办的“强基工程”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影视、戏曲、朗诵)走进廊坊,分别在廊坊益田艺术学校、廊坊市第二中学、廊坊师范学院开展文艺结对帮扶活动。京剧名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京剧梅派第三代传人胡文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鞠萍;一级演员、导演丁柳元等全国知名艺术家亲临现场,为当地师生送去优质文化资源,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戏曲课堂:胡文阁亲授技艺梅派风韵润校园
字正腔圆的唱腔,优美灵动的身段,色彩斑斓的服饰……在廊坊益田艺术学校翰德大剧院内,学生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10月11日,“强基工程”文艺志愿服务戏曲小分队走进廊坊益田艺术学校。
活动现场,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经典剧种轮番上演,廊坊益田艺术学校师生的一招一式、一声一腔,有模有样,颇具韵味。抖扇、下腰、深蹲……胡文阁亲自示范、演唱、表演,与老师、学生们互动,对戏曲表演技巧和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讲解和细致点评,指出不足的同时,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
京剧《卖水》表演者徐雨萌在胡文阁指导下,学习了京剧花旦的表演技巧,“胡文阁老师建议我注意眼神交流和吐字清晰,同时保持定神,避免过度关注舞台,我会将这些建议内化吸收,努力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在更大的舞台演出。”
“能够得到胡文阁老师的指导,我非常激动、珍惜和开心。老师在运用眼神、人物理解以及舞台调度等方面给了很多建议,非常准确和中肯!我会将这些宝贵建议吸收到自己身上,更加精进专业能力。”河北梆子《大登殿》表演者刘梓恬说。
中华戏曲源远流长,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绽放在中华大地上的艺术瑰宝。廊坊益田艺术学校始终深耕艺术教育沃土,致力于培育兼具艺术素养与文化情怀的新时代学子。廊坊益田艺术学校建校8年以来,先后有41名学生获戏曲小梅花奖,其中包括全国金奖十佳榜首3人,全国金奖十佳12人,河北省金奖十佳22人、金奖19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认为廊坊做得很好,从基层做起,踏实地培养戏曲人才和中国戏曲艺术的后备力量。我希望从我们这一代到年轻一代,逐步做好接力棒的交接,交给中青年演员,然后让他们逐代传承,这样中国的戏曲才会繁荣昌盛。”胡文阁说。
胡文阁表示,作为文艺志愿者的一员,跟随“强基工程”文艺志愿服务戏曲小分队走到基层辅导宣讲戏曲,他会发挥带头作用和传播作用,让基层看到戏曲和京剧梅派艺术的博大精深,让更多孩子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中国文联始终以“文艺为民”为核心,通过“强基工程”搭建起文艺名家与基层群众的桥梁,让高水平文艺服务直达百姓身边。此次活动是中国文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导向,推动优质文艺资源下沉基层、滋养青少年心灵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央、省、市三级文联上下联动、协同发力,共同为传统文化传承与校园美育事业赋能的暖心之举。
演讲会场:丁柳元倾情演讲 志愿服务润人心
“我以我心致英雄!”10月11日上午,廊坊师范学院综合汇报厅内,气氛热烈,掌声雷动。“强基工程”文艺志愿服务影视小分队走进该校,一级演员、导演丁柳元向在座师生作了主题演讲,分享了多年影视艺术创作历程与志愿服务生涯。
电视剧《江姐》里坚贞不屈的江姐,电视剧《初心》里的龚全珍,《敌后武工队》里的汪霞,《中流击水》里的高君曼……在丁柳元看来,塑造这些英雄角色的过程,也是与他们灵魂共舞的时刻,这些英雄人物的人格风范、精神风骨不断影响着她的心灵与人生选择,让她在作为一名影视演员的同时,有了另一重身份——文艺志愿者。
“读书本意在元元”,响应“强基工程”号召,她创立了“元元培根行动”,以“结对子,种文化”为长期帮扶模式,结合思政教育、美育普及和公益活动,覆盖小学、中学、大学及特殊教育群体。哨所边关、偏远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慰问演出、考察调研,走到哪里,丁柳元就把文艺和关怀送到哪里,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传递文艺志愿者的温暖与力量,用文艺志愿服务与人民心手相牵。
丁柳元认为,艺术创作,尤其是专业电影电视剧的创作,没有捷径,唯一之路就是体验生活,深入到人物生活中去,与塑造的角色融为一体。而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为个人生命及艺术创作提供给养的过程。那些奋力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各式鲜活人物,对于创作无疑是丰厚的补给。也正因此,她由衷地珍惜每一次志愿服务的机会。
“听了丁老师的动情分享,我备受鼓舞。她善良的品质、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廊坊师范学院传媒学院23级新闻一班学生刘洋表示,未来,将用心传递真善美力量,用自己的微光照亮可及的角落。
朗诵讲堂:鞠萍“零距离”指导声音传递少年志
“同学们,朗诵《岳阳楼记》时,‘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停顿要再缓一点,把那份家国情怀的厚重感托住……”同日,廊坊市第二中学综合厅内掌声阵阵,鞠萍手持话筒,与台上表演绕口令的学生轻声交流。
“强基工程”文艺志愿服务朗诵(播音编导)小分队走进廊坊市第二中学,一场集展演、指导、互动于一体的文艺盛宴,让优质文化资源“沉”入校园,滋养少年心灵。
活动伊始,廊坊市第二中学国风雅韵古筝社团的合奏《盛世中国》以悠扬旋律拉开序幕,琴弦拨动间,少年们用传统音韵诠释着新时代文化自信;金声妙语表演社团的《绕口令展示》节奏明快,展现出该校传媒特色教学的扎实功底;白露合唱社团一曲《追寻》,则以激昂歌声串联起跨越时空的信仰力量。
当风雅颂社团学生邢安钰朗诵《岳阳楼记》时,“衔远山,吞长江”的壮阔意境在现场回荡,鞠萍频频点头,不时用笔记录下可优化的细节……
“我在电视台工作41年,最开心的就是把积累的技能技巧分享给怀揣艺术梦想的孩子。”在节目指导环节,鞠萍针对学生的站姿、台风、服饰发饰给出具体建议,还以《少年中国说》为例,逐句示范播音时的语气、重音处理。
她说:“面对考试或职业挑战时,心态比技巧更重要,要相信每一次登台都是在为梦想铺路。”从戏剧化表演的情感表达到朗诵时的气息控制,她的指导细致入微,让在场师生直呼“解渴”。
活动尾声,鞠萍即兴演唱起《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熟悉的旋律瞬间点燃全场氛围。学生们纷纷跑向舞台,围在鞠萍身边合唱,现场欢声笑语。
“鞠萍老师的指导让我明白,播音主持不只是说话,更是用声音传递温度。”2024级高二传媒班学生卢禹婷刚参加完《绕口令展示》,激动地告诉记者,“鞠萍老师是我的榜样,未来我也想成为用声音传递美好的人。”
“以前觉得行业前辈遥不可及,现在鞠萍老师就站在孩子们身边,这种‘零距离’指导比任何理论知识都更有力量。”朗诵《岳阳楼记》指导教师李若涵感慨道,“强基工程”搭建平台,不仅让学生积累了舞台经验,更让艺术梦想有了具体的“参照系”,“这会成为孩子们艺术道路上最珍贵的动力。”
此次活动是中国文联“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通过邀请全国文艺名家下沉校园,将优质文艺资源转化为校园美育的鲜活力量。
“我不是第一次参加‘强基工程’的基层指导,但每次都被孩子们的热情打动。”鞠萍在接受采访时说,愿将自己的技能技巧和职业感受分享给怀揣艺术梦想的少年,“希望他们能实现梦想,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作为文艺志愿者,她更期待未来能走进更多学校,让文艺的种子在更多的少年心中发芽。
来源:河北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