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流的来势有时候比新冠还猛,发病急、传播快,很多人一夜之间高烧到39度,浑身酸痛、眼球发胀、连骨头缝都在叫。病毒毒力强、复制速度快,患者常常在12小时以内就出现剧烈症状。
像很多呼吸科医生一样,我最怕冬天门诊爆满的时候。尤其是甲流高发季,诊室外一排孩子在咳,诊室内一屋大人在烧。
甲流的来势有时候比新冠还猛,发病急、传播快,很多人一夜之间高烧到39度,浑身酸痛、眼球发胀、连骨头缝都在叫。病毒毒力强、复制速度快,患者常常在12小时以内就出现剧烈症状。
甲型流感病毒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它变异频繁,更在于它对免疫系统的攻击方式。它通过表面两种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迅速入侵并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激活。很多人以为只是“感冒”,但甲流实际上是一个全身性病毒感染,远不止鼻塞咳嗽那么简单。
我们在临床上最怕的是高危人群感染甲流。老年人、慢病患者、孕妇和儿童,一旦感染,往往会出现病毒性肺炎、心肌炎甚至脑炎。
我见过一个糖尿病老人在感染甲流后3天内出现呼吸衰竭,送入ICU抢救,几乎没有预警。不是说吓人,而是甲流的重症发展速度,确实让医生都不敢掉以轻心。
2023年一项发表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研究指出,该年度我国甲型流感的重症率约为1.8%,其中65岁以上人群占比高达47%。
这说明什么?免疫力差的人,几乎是病毒的“天菜”。而免疫系统的状态,在冬季尤其脆弱,低温、干燥、日照减少,全都在悄悄压低我们的抵抗力。
2022年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流感病毒感染后的恢复速度呈正相关。
换句话说,肚子里的菌群状态,能决定一个人对病毒的“应战能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临床中有些人同样感染,症状却轻得多,几天就能自愈。
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对抗病毒,最有效的药,不一定是药,而是我们自己的免疫系统。我们所有治疗手段,
无非是给免疫系统争取时间和条件。而让它在冬天不“掉链子”,其实就藏在我们每天吃进肚子里的东西里。
说到这里,很多人问我:医生,有没有什么食物,是对抗甲流最有效的?坦白说,没有一种食物能“杀死”病毒,但有一些食物,
确实能提升你对甲流的免疫防线。我临床中见过不少人,常年饮食清淡、富含抗氧化营养素,即便感染,也恢复得快、症状轻。
第一种,我首推蘑菇类。不管是香菇、平菇,还是猴头菇,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免疫调节剂。
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显示,β-葡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功能,增强免疫系统对病毒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尤其在老年人群中,蘑菇摄入与流感感染率呈负相关。
第二种,是深色绿叶蔬菜,尤其是羽衣甘蓝和菠菜。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C、叶酸和膳食纤维,对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和中和自由基有重要作用。你可能想不到,流感期间的高热,其实会加速体内维生素C的消耗,导致免疫细胞“打仗缺弹药”。
第三种,是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豆腐和瘦肉。免疫细胞的合成和更新,全靠蛋白质供应。
我遇到过一些因为节食减肥导致营养不良的年轻女性,感染后恢复缓慢,持续低热不退,其实就是体内“建军物资”跟不上。
第四种,是富含锌的坚果类,特别是南瓜子和核桃。锌是合成免疫球蛋白的关键元素。2020年《营养学报》曾发表一项横断研究,
发现锌缺乏的成年人在流感季感染发病率高出正常人群约38%。而坚果中不仅含锌,还含有大量抗氧化脂肪酸,有助于修复呼吸道黏膜。
第五种,是发酵类食品,如酸奶、纳豆和泡菜。这类食物中的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生态,间接增强免疫应答能力。特别是酸奶,研究显示其内的乳酸菌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持续时间。
食物并非灵丹妙药,免疫力也不是吃一顿蘑菇汤就能立刻提升。它更像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每天一点一滴搭建起来。我们在临床上看到的免疫力强的人,往往有一个长年累月规律生活、饮食均衡的习惯。
有人问,吃得再健康,遇到变异毒株不是照样中招?确实,甲流的变异让疫苗和免疫逃逸问题复杂,但免疫系统的“底子”决定了你中招后的恢复速度。
免疫力差的人,病毒在体内复制速度更快,损伤也更剧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宁愿提前“养兵千日”,也不愿临阵磨枪。
2024年武汉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指出,维持高水平免疫功能的人群,即便感染甲流,其住院率仅为普通人群的12.7%。这组数据来自近两万名受试者,足以说明问题:免疫力不是玄学,是可以被量化、被干预的。
如果你已经出现高热、咽痛、咳嗽、肌肉酸痛等典型流感症状,第一时间应该就医。流感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
扎那米韦等在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不要忽视早期治疗的价值,也不要指望“扛一扛就过去了”。
对于反复感染甲流的人群,我们还会建议检查是否存在免疫缺陷、慢性基础病或营养障碍。有些人频繁中招,不是病毒强,而是身体弱。
临床上常见的营养性免疫低下,包括蛋白质摄入不足、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饮食和补充剂改善的。
顺便说一句,维生素D在流感防控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研究证实。2023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系统综述指出,
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人群,感染甲流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下降约58%。冬季日照短,维生素D补充尤为重要。
有人担心食物抗病毒没效果,想靠保健品速成。我只能说,任何脱离饮食结构的补充都难以真正起效。免疫系统的强弱,是你每一餐、每一觉、每一次锻炼的“总账”。短期投机取巧,不会有长期红利。
我常开玩笑说,医生的嘴就是“冬天的闹钟”。我们不是唠叨,而是太知道病毒有多狡猾,身体有多脆弱,健康有多难得。甲流的死对头,从来不是某种神药,而是你每天喂给免疫系统的“弹药库”。
这个冬天,吃得对一点,不是为了不生病,而是为了在生病时,有力气和病毒打一场漂亮的仗。我们不能阻止病毒的风暴,但可以帮你把身体的伞撑得更牢。
参考文献:
[1]李雪.2023年我国流感流行特征与防控策略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8):1152-1157.
[2]张磊,刘颖.β-葡聚糖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2):2431-2437.
[3]王晨.维生素D与呼吸道感染的关联研究综述[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4):425-428.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张医健康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