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伟:情境美学如何成为产业新增长极?
导语:11月13日,2025全球饰面大会暨第13届装饰纸与饰面板定制家居产业链创新研讨会在杭州临安开幕,大会汇聚了来自600余家单位的1500余名业界代表。本次会议的核心亮点之一,是中关村环球时尚创意产业联盟副主席吴伟的主题分享《从红海到蓝海》,他系统揭示了如何通过 “情境美学”打通产业链,并凭借 “情绪价值”锁定专属消费群体 的核心逻辑,为在场嘉宾提供了破局同质化竞争的全新视角。本文基于该演讲内容及会后专访整理而成。
在审美消费日趋成熟的当下,一个被忽视已久但正在迅速崛起的新趋势,正在悄悄重塑家居、建材、时尚、材料等跨行业的竞争逻辑——情境美学。
作为“气氛美学”创领者,中关村环球时尚创意产业联盟副主席、上海云图创意设计机构创始人吴伟认为:单一审美的产品时代正在结束,市场正从“好看”迈向“深认知”。换言之,消费不再仅是视觉选择,而是情绪共鸣、价值认同和生活方式的综合决策。
这背后,蕴含着一套极具产业洞察力的商业逻辑。
01
审美消费的“天花板”到了:市场为何会突然失灵?
过去十年,中国的消费升级主要靠“颜值经济”驱动:色彩更高级、纹理更逼真、产品更“好看”。但如今,这种红利正在迅速枯竭。
吴伟指出,当前市场出现三个显著困境:
1.单一审美产品的萎缩
只提供“视觉愉悦”的产品不再能激发购买欲,消费者对“纯颜值”已产生明显审美疲劳。
2.需求升维:从外貌到精神
新消费主力(Z世代、新新中产)提出了更复杂的偏好:
环保健康
有故事、有理念的“智性默会美学”
物我合一的情绪价值
场景化生活方式
对理想自我与精神世界的投射
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断联”
3.传统产品停留在“好看”层面,却无法回应消费者深层的心理诉求。
市场不是变冷了,而是变深了。
02
核心洞察:从“好看”到“深认知”,五觉+智觉重构消费逻辑
吴伟的核心判断是:
消费从“视觉经济”迈入“五觉+智觉经济”。
也就是说,未来的产品竞争不再是“色彩/质感”之争,而是:
视觉+听觉 + 触觉 + 嗅觉 + 空间感受 + 智觉(理念、故事、情绪)
共同构建的综合体验价值。
一个产品能否成功,不取决于“颜值”,而取决于——
是否能提供可感知的情绪(如治愈、清爽、温暖)
是否具备精神价值(理念、故事、文化意味)
是否能让用户“把生活方式带回家”
消费从“我觉得好看”,升级为“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这正是情境美学的基本原理。
03
破局方案:情境美学+全产业链协同
如果说过去制造业追求“技术参数”,设计行业追求“视觉表达”,那么如今产业真正缺乏的是一种能够贯通设计、材料、制造、应用的整体方法论。
吴伟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概括为:
以情境美学为核心,以产业链协同为路径,用“主题化场景”对接消费者情绪需求。
具体包括三个核心要素:
1. 情境美学:生产的不是产品,是“氛围”
情境美学不再以产品为中心,而是以“氛围”为中心。
举例:
“夏日清凉感”:冷色油墨+ 柔光触感 + 透气纸张
“秋日温暖感”:低饱和暖棕木纹+ 自然纹理的生命感
“设计师的家”:极简线条+ 原木克制 + 生活方式美学
产品变成情绪媒介,用户买的不是板材、装饰纸或空间,而是“夏天”“宁静”“自然”“专业审美”这些心理体验。
基于“情境美学”的“夏、秋、冬”主题空间创作案例效果图
2. 产业链协同:从花纹到空间的全链条共创
以装饰纸产业链为例,情境美学要求:
设计端:
花纹设计不仅是“形似”,更需“神似”
纹理、光感、色调要能传递主题情绪
多方共创定义主题内涵
制造端:
浸胶温度、油墨种类、压贴工艺要匹配情绪表达
柔光钢板、同步纹路等工艺要呈现“触感与情绪同步”
材料端:
调色师需确保色彩与主题精神一致
纸张、油墨的环保性与健康感成为情绪体验的一部分
应用端:
家居定制需保持“主题一致性”
空间设计与灯光、软装共同构成“氛围复刻”
避免“产品对,空间错”的审美断层
最终形成从“花色—工艺—材料—空间”的完整情境。
3. 圈层化策略:不是面向所有人,只精准打动“懂你的人”
情境美学的另一核心,是主动筛选,而非泛化吸引。
例如:
“侘寂书房”→极简生活派
“森林系”→都市解压用户
“设计师的家”→专业设计圈层
“新中式茶室”→文化主义者
只有聚焦圈层,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护城河。
吴伟称之为:
从价格竞争回到价值竞争,从流量市场进入“舒服区”市场。
04
情境美学的商业本质:从卖产品,到卖情绪与价值观
情境美学的底层逻辑可以总结为三条:
1.情绪共鸣:满足深层心理需求
消费者的思维从“功能满足”转向“精神满足”。
产品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是否能让用户产生“这就是我想要的感觉”。
2.复杂感知体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五觉+智觉”的体验协同,让产品具备:
耐看性
情绪价值
文化附着力
可记忆度与可传播性
这也是情绪消费时代的新竞争壁垒。
3.圈层认同:打造小众但高价值的忠诚用户群
未来的品牌不是“大众品牌”,而是“小众但精准”的价值共同体。
产品即符号,符号即身份认同。
05
从方法到落地:情境美学的“可复制路径”
吴伟总结的情境美学可复制路线图如下:
从需求中提炼情绪主题(如“夏/秋/冬”“设计师的家”)
围绕主题整合产业链(设计—材料—制造—空间)
“形神兼备”复刻主题精神(拒绝有形无神的模仿)
小范围验证并持续迭代
聚焦小圈层打造专属体验
其本质是:
用主题统一认知,用协同统一表达,用圈层统一客群。
06
结语:下一轮产业价值重构的起点
情境美学不仅是设计趋势,更是商业转型方向。
它让产品从“物品”升级为“情绪容器”,
让产业从“价格竞争”跳脱为“价值竞争”,
让品牌从“卖货”转向“经营圈层”。
吴伟的观点提醒我们:
在审美与消费不断升维的时代,真正的蓝海不在产品本身,而在产品背后所承载的情绪、故事、精神与生活方式。
未来十年,将属于那些懂情绪、能协同、会讲故事的企业。
来源:孔子百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