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鹭岛之滨,嘉庚故里。13日,第三届海峡两岸青春影展暨看见集美青春电影展在厦门市集美区落下帷幕。400多位来自两岸的影视界专家、行业代表、高校师生及青年影人共赴光影之约。本届影展共征集到918部参赛作品,既体现了深厚的两岸交流基础,更展现了广泛的国际视野——投稿
鹭岛之滨,嘉庚故里。13日,第三届海峡两岸青春影展暨看见集美青春电影展在厦门市集美区落下帷幕。400多位来自两岸的影视界专家、行业代表、高校师生及青年影人共赴光影之约。本届影展共征集到918部参赛作品,既体现了深厚的两岸交流基础,更展现了广泛的国际视野——投稿来自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台湾艺术大学等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148所院校,以及伦敦电影学院、纽约电影学院等9所国外知名影视院校学生。
近年来,集美区紧抓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长期落户厦门的机遇,系统整合本地景观、人文与产业链资源,构建起完整的影视产业生态。从2019年“看见集美”青春电影展起步,到2023年升级为“海峡两岸青春影展”,集美积极塑造城市新IP,推动影视产业从单一取景地向全产业链平台转型,实现了从“借光”到“发光”的影视生态跃升。
图片:林志杰
当金鸡与厦门携手步入第七年,集美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影视佳作与影视企业的“诞生地”与“出发港”?
答案,正藏于集美区日益清晰的影视产业发展图谱中。
从“天然影棚”到“创意引擎地”
“天然摄影棚”赋能题材多元创作。集美学村的嘉庚建筑、十里长堤的跨海地铁、高校校园的青春氛围、集美新城的现代都市景观,共同构成一个类型丰富、风格鲜明的“天然影棚”。《你的婚礼》《开端》《偷偷藏不住》等多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印证了集美在不同题材适配性上的独特优势。
电影《盛夏来来》集美》里现集美十里长堤取景
《一闪一闪亮星星》在厦门灵玲国际马戏城取景
电视剧《对手》在集美杏林大桥取景
电视剧《对手》在集美云城万科里取景
电影《你的婚礼》在集美大学取景
电视剧《开端》在集美区石鼓路取景
地理优势如何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集美敏锐地捕捉到“两岸一家亲”的文化共鸣能够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从这里出发的影视作品,天然具备讲述两岸故事、引发文化共鸣的基因。在青春影展上,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黄文涛、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张荣恭等两岸嘉宾的出席,凸显了影视产业正成为连接两岸情感、促进融合发展的独特纽带,同时也吸引了两岸青年影视人才以及项目、资金关注集美。
《沉默的荣耀》中“台湾大学”取景地—集美大学尚忠楼
影视产业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强大的“乘数效应”和品牌赋能。 传统制造业往往关注产品本身的价值创造,而影视产业却能够通过一部作品、一个场景,带动旅游、餐饮、住宿、文创等关联产业的几何级增长。《沉默的荣耀》带火嘉庚建筑群,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走进集大尚忠楼群、允恭楼群打卡,与影视剧中的同款取景地合影;《一闪一闪亮星星》《以家人之名》等热剧解锁“跟着影视剧游集美”的旅游新方式,正是“影视+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这种通过影视作为优质内容源头、以内容创作提升城市品牌价值的模式,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
电视剧《 沉默的荣耀》集美大学打卡处
从“课堂所学”到“片场所用”
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决定产业发展的深度与可持续性。集美辖区内集聚了16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尤其是集美大学电影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等,为影视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金鸡”的落地,为厦门影视产业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行业机会,也促进了本地高校影视专业学科的繁荣。据集美大学电影学院教授黄诗娴介绍,学生每年都有机会参与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相关活动,并前往厦门的影视公司实习,其参与范围已从志愿服务拓展至策展、现场执行等专业领域。丰厚的影视实践资源,为学子们提供了“入学即入行”的机会,致力破解影视人才“从课堂到片场”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从“政策扶持”到“生态滋养”
政策设计的精准度,直接影响产业生态的成熟度。 集美区没有停留在泛泛的产业扶持,而是针对影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施策。从对微短剧创作的单列奖励,到对影视企业在资金、场地、人才上的全方位支持,这些“真金白银”的措施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产业规律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集美区通过连续举办影展、电影节等品牌活动,持续营造产业氛围,让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的内生动力。
集美影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了从“硬件支撑”到“生态滋养”的完整体系。许多地区发展影视产业往往止步于建设拍摄基地,而集美构建了从前期创作、中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发行的全产业链条。厦门影视拍摄基地提供专业制片服务,软件园三期的“华夏飞影云”革新电影发行模式,高校影视专业输送相关人才——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生态,让集美从影视创作的“取景地”蜕变为“内容策源地”和“产业新高地”,不断推进产业链条与产业生态发展,推动从“厦门取景”到“厦门制作”“厦门出品”“厦门发行”。
影视产业的终极竞争,是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比拼。 集美区的发展实践表明,将地理优势、人才培育、政策引导和生态构建有机结合,方能实现影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银幕上的光影渐暗,现实中的产业图景却愈发清晰。当两岸青年在集美以光影为媒沟通情感,当一批批影视学子从这里走向全国、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当中影集团、正午阳光、联瑞影业等头部影视企业相继落地——镜头对准集美这片热土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影视产业的集群崛起,更是个体的才华、企业的力量与时代的机遇在此交汇的生动实践。
来源:江城高校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