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出618张侵华铁证后,竟被逼缴保护费?马库斯遭遇揭开尴尬一角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0:40 1

摘要:11月初,法国友人马库斯,因无偿捐赠了618张日军侵华罪证照片,受到全国关注与敬意。然而,短短半个月,他在成都创立的“和平小屋”,却差点被一群所谓“自治小组”用各种名义整治到关门。

有时候,你会以为正义一定站得住脚。

可“和平小屋”的遭遇却猛地给了我们一个巴掌。

11月初,法国友人马库斯 ,因无偿捐赠了618张日军侵华罪证照片 ,受到全国关注与敬意。然而,短短半个月,他在成都创立的“和平小屋”,却差点被一群所谓“自治小组”用各种名义整治到关门。

这事,不该只当作一桩社区纠纷来看。

背后暴露的问题,才真正值得警醒。

2021年,马库斯在外祖父的老宅里,发现了一本尘封相册

里面,是1937年上海遭受日军侵略的画面——四行仓库的弹痕、龙华寺的废墟、黄浦江里的无名尸体……这些照片,他的外祖父用生命冒险拍下。

更可怕的是,因照片外泄,他的家族早已付出惨痛代价——亲人被毒杀、精神失常、保姆被活埋。

这不是历史书上的记录。
这是血肉之躯的疼痛。

照片背后,是一个法国家庭与那场灾难的深度羁绊。

而马库斯,并没有将照片出售,也未用来换流量

他按照外祖父的一句话行事——“等中国强大时,再把这些照片交还”。

2025年8月4日,马库斯正式将618张照片捐赠 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全程无偿、主动配合鉴定。

他是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

而他在成都创办“和平小屋”,就是想让更多中国公众看到那段历史、珍惜和平。

但一腔真情,没想换来掌声,却砸进了一片泥潭。

“和平小屋”开业不到两个星期,一伙自称“自律委员会”的人,就找上门来。

一开始,他们只是以 “社区环境被破坏” 为由,提出“合理分摊费用”、缴纳800元/月“公区使用费”

这一看就是“保护费”的翻版。

马库斯问他们要文件,对方拿不出;
小屋被指“违建”,但从头到尾没个正式说法;
有个女车主——贾女士 ,甚至直接驾车撞坏小屋门口木板,里头有人差点受伤。

报警?没用。

调解?三次爽约。

马库斯曝光视频求助,才引发社会关注。

注意,以上这些发生的地点,是中国成都;受害者,是一个为中国传播历史真相的友人。

但加害者呢?不仅不道歉,还“放话”: “要让你们开不下去。”

真当自己是土皇帝?

事件曝光后,当地政府迅速成立调查组 ,给出了一个官方说法:

这些人并非什么神秘组织,仅是一个 “居民自治管理小组” ——紫薇名居居民自治会。所谓的“收费”,原来是他们口头要底层商铺交的“占用费用”。

这事光是听起来就满嘴戏剧味儿。

所谓“自治”,原意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但变成了有人在背后指手画脚、欺软怕硬、伸手要钱的工具。

最可气的是,他们以“居民身份”混淆监管边界,却干着扰民断路的事。

而社区书记李某,更是酒后调解、行为失当,被官方明确处理,已停职

可这些措施都只是“亡羊补牢”。

为什么马库斯求助到了全网,居然一句正式道歉和赔偿 都没有落地?

不仅没有贾女士出面赔礼,
连那些恶意恐吓、阻挠经营的人都消失在镜头后。

你说他为何值得敬佩?

在海外面对纵火警告、死亡威胁 时,他没有退缩;

在国内面对泼皮讹诈与恶意报复,他仍选择相信中国政府、相信公众力量。

有人说,这只是个普通纠纷,没必要上纲上线。

但我说,不,这事就是一面镜子。

镜子里照出:

一,在一些角落,“自治”往往成了无人约束的空壳权力,被人利用谋私尴尬无比;

二,对历史诚意回馈的稀缺,照出我们还需要怎样保护真正的文化传承者;

三,底层治理的乱象,不仅伤害中国人自己,也会砸了中国形象的招牌。

马库斯做的一切,都无需中国人去膜拜。

他本可以什么都不做,照片留在法国家中,没人知道这段历史背后的惨烈。

他选择了站出来,还选择了站在中国的角度行事。

这难道不该与我们共同捍卫?

马库斯给出的三个请求——

• 给成都人民和四川人民道歉;• 给松松母亲道歉;• 为“让你们开不了业”的言论公开道歉。

这不仅是合理,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公平、对尊重、对基本人伦底线的坚持。

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我们如何面对这位远道而来的朋友?

所幸,“和平小屋”如今依然开着。
附近有巡逻工作人员,网友自发前去守护,
还有人在门口贴上感谢卡片,请他继续留下。

也许,马库斯的遭遇让我们愤怒;
但中国人的反应,会让他安心。

写在最后

我们不该让一个热爱中国、愿意揭露日本侵华罪证的人,在中国境内被欺辱、被恐吓、被孤立。

捐赠不是结束,是开始。
他家庭曾为真相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
而我们的责任,不是旁观,是回应。

历史不是过去,而是此刻选择的态度。

和平的传播者,不能一边捧、另一边又让他被小人欺。

这个国家,是值得尊重善意的地方,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份尊重的守门人。

来源:文史圈吃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