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科推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08:28 1

摘要:为让社会大众更深入、更精准地认识医院优秀科室,让患者及家属享受到优质、高效、快捷的诊疗服务,今天,我们向您介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

为让社会大众更深入、更精准地认识医院优秀科室,让患者及家属享受到优质、高效、快捷的诊疗服务,今天,我们向您介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

科室简介

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始建于1979年,目前为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内分泌糖脂代谢与脑老化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山东省糖尿病与代谢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内分泌代谢与衰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内分泌代谢疾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内分泌代谢病质量控制中心、山东省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山东省医药卫生罕见病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科室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内分泌代谢病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协同网络,建立了智慧医疗、大数据、生物样本资源库、科研转化、适宜技术推广等平台,并设立10个临床亚专业组。

科室拥有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包括临床专业技术人员39人,科研专业人员24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60人,高级职称人员38人。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级学会主委/副主委3人,学组组长/副组长3人,常委委员/委员2人;省级学会主委5人,副主任委员7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5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6人,山东省优青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科室科研实力雄厚,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与技术进步奖1项、谈家桢临床医学奖1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科研立项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A类项目1项、B类项目1项、国自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1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1000篇,其中SCI收录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6部,组织制定及参编指南及专家共识82项。获批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转化5项。

科室拥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1人;指导博士后22人,培养博士215人,硕士405人。27人次获山东省、山东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及研究生创新成果奖,15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并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科室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人。

专科特色

为促进学科优势特色技术的发展,加强优质医疗服务质量建设,科室成立了甲状腺、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内分泌代谢罕见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高尿酸血症/痛风和中西医结合10个特色鲜明的亚专业。

1.甲状腺亚专科

甲状腺亚专科作为医院重点发展的特色专科,依托多学科协作与精准微创技术,致力于为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个体化、高水平的诊疗服务,诊疗规模与技术实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专科整合优质医疗资源,联合眼科、医学影像科、放疗科、核医学科成立了“甲状腺眼病多学科整合门诊”,采用国际先进方案,为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计划。携手产科与甲状腺外科开设“妊娠期甲状腺疾病专病门诊”,为孕产期女性提供规范化、精准化的管理服务。目前已建立覆盖32万余例患者的甲状腺疾病专病数据库。

该亚专科在省内开展多项创新技术:开展甲状腺结节穿刺联合基因检测,累计完成4000余例;创新开展原发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的微创消融治疗,为该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该亚专科下设“甲状腺结节消融病区”,每年完成消融手术超1000台。治疗团队严格把握适应证,依托超声引导联合分子检测与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手术全程实时监控,最大限度保护血管、神经及正常腺体,具有创伤小、不留疤痕、保留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已成为良性结节及部分低危恶性结节患者的优选方案。

在甲旁亢治疗方面,该亚专科开展微创消融治疗,已完成100余例,为高龄、合并症多、无法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2.糖尿病亚专科

糖尿病专科作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特色诊疗中心,长期致力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防治与科研创新,构建了覆盖糖尿病全类型、全周期的精准诊疗体系,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管理于一体,为患者提供高水准、个体化、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

针对1型糖尿病,该亚专科依托多学科协作模式,联合小儿内分泌科、中医科、干细胞移植团队及营养科学术力量,累计诊断1型糖尿病超1000例。率先开展婴幼儿贴敷式胰岛素泵治疗,应用中医药干预,探索干细胞移植等前沿疗法,显著提升血糖控制质量与患者生活质量。建立专科数据库及患者管理APP,实现远程监测与精细化管理,助力患儿家庭科学控糖。

该亚专科聚焦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承担国家级课题27项、省部级36项,主持完成多项全国多中心研究,牵头制订15项行业指南与专家共识。构建覆盖全省200余家医疗单位的技术推广网络与全国233家医院的协同创新体系,有效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常规开展葡萄糖钳夹、持续血糖监测、内脏脂肪评估、眼底及神经病变筛查等先进诊断技术,建立大型数据库与生物样本库,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优化诊疗路径,形成以“脂毒性干预分层方案”和临床路径为代表的精准防治体系。

糖尿病足诊治是该亚专科的重点发展方向,自2006年起,我院在内分泌代谢病科主导下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整合手足与显微重建外科、血管外科、烧伤整形外科、医学影像科等科室资源,成立山东省首个糖尿病足专科门诊及第二批国家级“糖尿病足防治中心”。2006年完成首例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开创糖尿病足血运重建新局面。该亚专科开展下肢动脉介入、负压引流、干细胞移植、自体脂肪微片段移植等综合治疗,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了截肢风险。构建“医院-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基于“互联网+”的全程防控体系,在全省推广无缝管理工作室网络,年服务患者超5万人,培训医护人员200余人次。牵头成立山东省糖尿病足与慢性创面多学科联合委员会,推动全省诊疗规范化、同质化发展。

3.骨质疏松亚专科

骨质疏松亚专科致力于骨质疏松及代谢性骨病的精准诊疗,依托国际先进的Hologic Discovery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及骨代谢标志物检测技术,结合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由具备国际临床骨密度评价师资质的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风险评估。该亚专科采用分层诊疗策略,根据患者个体化特点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并依托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整合内分泌代谢病科、骨科、风湿免疫科及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专业资源,在骨质疏松病因筛查及鉴别诊断、罕见疑难代谢性骨病诊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该亚专科是泰山学者岗专科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常委及山东省医学会、山东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参与编撰《系统内分泌学》等权威专著及相关指南,参与全国骨质疏松精准诊疗多中心研究队列。在基础研究方面,该亚专科深入探究内分泌激素对骨代谢的调控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骨代谢疾病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4.肥胖亚专科

肥胖亚专科设立肥胖多学科整合门诊,该门诊由内分泌代谢病科牵头,整合胃肠外科、临床营养科、耳鼻喉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充分利用多学科整合门诊平台,通过“一站式”多学科诊治方式,对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复杂难治性肥胖进行诊断、分型并制定专业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拥有成人和儿童肥胖症队列研究数据库,建有肥胖及代谢综合征诊疗体系,开展内脏脂肪测定、肝脏超声脂肪定量、磁共振内脏脂肪定量、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等新技术,对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联合胃肠外科开展减重或代谢手术。

建立全国首个数字减重基地,依托“科研-医学-体育-科技”四位一体模式,开发个性化营养管理系统和远程减重平台,累计服务500余名患者,平均减重6.6%,最高达19.9kg。牵头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15省市233家医院推广肥胖与糖尿病综合管理技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分层干预标准,显著提升慢病防控效率。近年来,该亚专科积极开展肥胖、代谢综合征健康宣教、义诊活动,指导省内外基层医生开展肥胖/代谢综合征综合诊治,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该亚专科围绕肥胖、脂代谢紊乱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相互关系,开展了系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

5.内分泌代谢罕见病亚专科

内分泌代谢病科罕见病亚专科专注于遗传性骨病精准诊疗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团队围绕内分泌代谢罕见病的机制与诊疗策略,系统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基因水平确诊60余种罕见病,发现200余种新的基因突变位点,积累并描绘了具有中国人群特点的遗传变异图谱,揭示基因型-表型关系;牵头建立罕见病专病数据库与国家级生物样本库,率先揭示骨硬化症、成骨不全症等多种罕见病的关键致病分子机制,并建立骨硬化症、Gitelman综合征专利检测技术;创新发展基于基因型-表型的分子诊断技术,实现遗传性骨病与 Gitelman综合征高效、快速诊断;提出成骨不全症新的分型模式;基于基因分型建立早期精准治疗及产前诊断策略,提高疗效,切断遗传链;针对多种遗传性骨病动物模型,应用干细胞及基因治疗,明显改善疾病表型。

该亚专科自主研发了罕见病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罕见病全程、规范管理。团队撰写了《中国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诊疗指南》,在全国率先成立罕见病门诊及低血磷性佝偻病多学科门诊。团队获批山东省发改委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疑难罕见病精准化诊疗中心。建有科创中国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干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基地、山东省内分泌代谢疾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罕见病质量控制中心、山东省罕见病规范化培训中心等研究平台。

6.下丘脑-垂体疾病亚专科

下丘脑-垂体疾病亚专科是山东省垂体疾病诊疗中心,牵头成立山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下丘脑垂体学组。参与组建山东省垂体瘤专科联盟,常规开展垂体瘤MDT诊疗,涵盖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放疗科、儿科等多学科协作。在基础研究方面,首次阐明脂代谢异常通过影响TSH、LH/FSH分泌促进垂体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亚专科临床诊疗范围涵盖下丘脑垂体相关疾病,包括垂体良恶性肿瘤,如生长激素瘤(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库欣病(垂体ACTH瘤)、泌乳素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等,以及垂体炎、中枢性尿崩症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垂体功能减退等,同时科室注重围手术期患者内分泌功能动态评估与治疗以及全生命周期的随访与管理。该亚专科还参与制定中国垂体疾病诊疗规范,积极推动垂体瘤诊治的规范化进程。

7.肾上腺疾病亚专科

肾上腺疾病亚专科重点诊治各类肾上腺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以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开设了罕见病特色专病门诊,整合内分泌代谢病科、泌尿外科、儿科、肾内科等多个科室设立肾上腺MDT诊疗团队,为复杂病例提供精准诊疗服务。在诊疗技术方面,该亚专科建立了完善的临床样本数据库,与泌尿外科、临床医学检验部合作,利用快速/长程ACTH兴奋试验、肾上腺静脉采血、类固醇激素质谱检测等多项先进检测技术,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精准依据。科室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不同亚型肾上腺源性库欣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新策略研究”项目。

8.性腺与生长发育亚专科

性腺与生长发育亚专科整合内分泌代谢病科、泌尿外科、妇科及中医科等多学科资源,建立了省内首家性腺内分泌特色门诊。率先开展Rigiscan勃起功能检测先进诊断技术,GnRH脉冲泵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以及性分化异常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形成国内领先的序贯治疗体系。作为区域性诊疗中心,科室致力于通过临床创新与科研转化,推动性腺疾病诊疗标准的制定与优化,为提升我国性腺内分泌疾病整体诊疗水平做出持续贡献。牵头成立山东省性腺内分泌学组及专业委员会,定期举办学术会议推动学科发展。建立了性腺疾病数据库与生物样本库,在脂毒性与男性性腺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团队成员主持与肥胖与性腺功能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

9.高尿酸血症/痛风亚专科

高尿酸血症/痛风亚专科致力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痛风、尿酸性肾病等疾病的诊疗防治,遵循国内外最新指南,依据患者的年龄、病因、合并症,开展个性化分层诊疗,控制尿酸同时注重对相关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筛查,针对患者高尿酸血症精准分型,制定更适合的治疗方案。该亚专科通过高频超声及双源CT检查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亚临床痛风,有效避免关节穿刺等有创性检查;临床采用白介素-1β单抗治疗难治性痛风,对多发痛风石的患者,在控制尿酸的同时联合手足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团队近年来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10.中西医结合亚专科

中西医结合亚专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为重点,充分发挥中西医学各自所长,努力实现中西医治疗方法优势互补,深入开展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该亚专科在亚急性甲状腺炎、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等内分泌常见疾病和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果,形成成熟诊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亚专科团队先后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3人,与本院中医科共同创办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门诊,先后25人次在国家级和省级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药学会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承担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2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发明专利7项,新药证书1项,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并应用于临床内分泌代谢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研究和临床诊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亚专科主要开展八段锦、中医方剂、耳穴压豆等技术及诊疗手段,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内分泌代谢微环境;采用糖尿病治疗仪开展糖尿病患者低频脉冲电治疗;采用白睛无影成像健康智能分析、眼象检测及中医体质辨识,制定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此外,该亚专科联合临床营养科,开展中药药膳治疗,联合康复医学科、推拿科,开展中医推拿类技术,进行糖尿病的多学科诊疗,提高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水平。

学科带头人

赵家军

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医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专家,山东省名医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副总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奖,谈家桢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吴-杨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转化4项。主持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7项。主编《内分泌疾病与脂代谢异常》《系统内分泌学》,主译《成人及儿童内分泌学》 ,担任教育部统编教材《内科学》编委。组织、参与编写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70项。

发表论文600余篇,被SCI收录300余篇。以通讯作者发表在《Cell Metabolism》《Nature Metabolism》《Cell Research》《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JEM》等,其中4篇被F1000推荐。2024-2025年连续两年蝉联“全球前2%年度科学影像顶尖科学家”。

管庆波

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医师,首席专家、二级教授、博导、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性腺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委、名誉主委,山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前任主委、名誉主委,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生活方式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代谢性疾病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为肥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础和临床,放射性131碘治疗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性腺疾病诊治,突出性腺内分泌特色。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国中医药局基金、中华医学会国际交流基金、山东省重点专项、山东省自然基金等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等奖1项,卫生部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医学科技奖、院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业书籍5部,参编10部。

张海清

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学系主任,山东省内分泌代谢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甲状腺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甲状腺疾病科普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糖尿病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尤其是各类复杂疑难甲状腺疾病的诊治。作为学术秘书和执笔人参与我国多部甲状腺疾病的诊疗指南和共识的编写。开创国内首家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特色门诊,建立省立医院甲状腺眼病多学科门诊和MDT。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获省部级奖励5项。发表论文40余篇。

来源:山一大附属省立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