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国大学名单出炉之后,福建省的高校成绩成为许多人的闲谈话题,在这轮ABC榜中总共有23所公办本科入选,其中仅有厦门大学以及福州大学这两所学校跻身全国前一百之列,厦大的排名位列第23位,并且这是全省最高的一档次,也是本省唯一一所985工程类别的高校单位
2025年中国大学名单出炉之后,福建省的高校成绩成为许多人的闲谈话题,在这轮ABC榜中总共有23所公办本科入选,其中仅有厦门大学以及福州大学这两所学校跻身全国前一百之列,厦大的排名位列第23位,并且这是全省最高的一档次,也是本省唯一一所985工程类别的高校单位。而福大位于69名的位置上,则是福建省唯二独自存在于211工程里头的高学府之一,如此一来便能感受到这些福建高校分布的情况与层次差距如何体现,也能从中大致看出省内高教资源的大致面貌究竟如何呈现。
回到具体学校,厦门大学的建校时间是1921年,是由陈嘉庚发起创建的一所面向海内外的现代大学。现在的厦大在厦门市思明区有三个校区,在海外也建立了分校区。学校的本科专业超过了一百个,在校学生接近五万人。学科上公认的优势是海洋科学、统计学、化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在目前理工类以及工学专业的高分生吸引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厦门大学属于中等偏上的受欢迎程度,但是其学科实力和学术影响力仍然很突出。
福州大学历史从1958年算起,福建省和教育部共建发展至今形成多校区布局,有7个校区27个学院,本科专业设了八十五个并且有一所直属的省级附属医院。它在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工商管理这些领域表现稳定且学风务实,在学术上是低调但很有竞争力的状态。
省内第三名的福建师范大学,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907年设立师范学堂时期,在国内算是较早一批开设师范类教育的高校。华侨大学位于省外第四位,该学校成立于1960年,并且之后在泉州、厦门等地逐步建立了校区,长期以来主要面向海外招收华侨及留学生等群体,在内地高校当中境外学生数量排名靠前。它于1983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存在,本科专业接近七十种。
福建农林大学排第五,是由于1936年就有农林类院校的传统,2000年由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而来。学校现在有四个校区,校园面积比较大,大概有二十三个二级学院,开设的本科专业大约在八十左右,以农林类学科为主。福建医科大学排名第六,在医学教育和科研方面有一定实力,属于非985也非211的高校,但进入了全国前二百。第七名集美大学常常被人评价为“名字影响了认知”,它起源于陈嘉庚在厦门集美学村创办的一系列学校,现在的集美大学是在九十年代中期由多所专科、学院合并而来的,共有二十个学院,专业和学科比较齐全,并且还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福建中医药大学、 闽江学院、福建理工大学等处于第八到第十名,省内排名比较靠前,在榜单上第十一至第十五位包含闽南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泉州师范学院、三明学院和龙岩学院等,名单中有二十三所公办本科院校上榜,不过对外公布时一般只对前十五名展开具体叙述。
从历史的角度看,福建这片土地有着较深的教育传统,在唐代时就有了军政设置,元朝的时候行政体制还在发展变化当中,明朝时期成立福建承宣布政使司之后慢慢形成了如今省级行政区的样子,“八闽文化”是现在福建省的历史和民俗的一种总称。现代福建的政治中心在福州,整个省陆地面积大约有12.4万平方公里左右,而海上的区域则更为辽阔,将近13.6万平方公里之多,处在东南沿海位置上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气候比较温暖并且海上交通十分便利的情况也具备了对外交流以及贸易往来等条件都得到了满足的状态存在其中。
福建是全国有名的侨乡,闽籍华人华侨散落在世界各地,总数约1580万。港澳的闽籍同胞超过120万。台湾岛上居民中,有八成以上祖籍在福建省。这样的族群分布情况使得省内高校对外招生、开展国际合作有着天然的优势条件,像厦门大学、华侨大学这些跟海外联系密切的院校,吸引华侨和留学生的历史就比较久远,这与省内的侨务资源和文化联系有关。
至于高校办学,学科发展这块儿,福建高校各有所长,一部分侧重于海洋,农林或者医药,中医药等专业方向,另一部分则偏重工程或者管理类相关科目,厦门大学的海洋科学,福建农林大学的农林学科,福建医科大学的医学教育与研究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优势科目,福州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在化学以及教育类这些科目的表现较好,而眼下工学类的专业对高分考生具有较大吸引力,这对于一些传统的文科或者是师范类院校来说,在招生上会遇到一定的竞争。
在师资、 科研投入和校园设施方面,各校差距明显,985高校及部分211学校在资源配置和社会影响力上占优,能吸引更多好老师和更多项目,普通一本、二本院校得靠特色学科、区域服务能力和与地方经济结合提升竞争力,集美大学、华侨大学这些有特殊历史背景的学校凭借海外联系和地方支持,在招生和对外合作上有自己的一套。
从学生视角来看学校的时候会考量学校的学科排名、地理位置、校园环境以及将来的工作方向,福建沿海城市的生存条件比较优越,气候适宜,生活成本比一线大城市要低一些,这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高校的数量和集中度也比较多,省内有更多选项供学生挑选,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职业规划在省里找到合适的院校。
教育资源分布公平性是长久话题,省内顶尖高校资源大多集中于少量学校内,其余院校在经费、科研平台及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经由共建、投入以及学科创建等方式来减小这种差距,不过短期内达到完全均等仍很艰难,各高校可采用合作办学、学科联培和教师交流等形式来进行资源共享以共同进步。
福建高校对外交流的优势也体现在对海外华侨学生的吸引力上,历史上很多学校都是由华侨捐资或面向海外学子创办的,这种历史传承下来的就是长期稳定的国际生源和海外校友资源。像华侨大学在招收境外学生方面就有明显优势,厦门大学也在国外设有分校等都是福建高校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径。
未来要怎么发展,高校得在人才培育模式、学科构建和社会服务这三块持续发力。改进专业设置以契合就业市场,加强科研质量还要看重应用转化,加深同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合作等等,这些都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具体办法,关于学校的评判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当中,学生和家长们看排名的时候越来越多地重视专业适配程度、培养水平还有毕业后工作的情况这些方面。
福建省有比较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独特的历史历史文化,省内各大高校在学科及办学特色方面各有侧重。仅有两所学校进入全国前一百,其他上榜的学校也展现了实力与潜力,在这份榜单中你有何想法?教育天天看也在做“优质好文激励计划”,欢迎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教育天天看
来源:勇敢的饺子2jcRb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