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破局需完成三重变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9:55 1

摘要:近年来,产能过剩、消费疲软等各种因素叠加,导致我国乳业的发展进入低迷期。行业如何破局?近日,在重庆召开的2025农垦乳业联盟成员大会上,来自业内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一致认为,行业虽然面临着阶段性过剩挑战,但通过突破深加工技术,同时进行战略重构与差异化

近年来,产能过剩、消费疲软等各种因素叠加,导致我国乳业的发展进入低迷期。行业如何破局?近日,在重庆召开的2025农垦乳业联盟成员大会上,来自业内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一致认为,行业虽然面临着阶段性过剩挑战,但通过突破深加工技术,同时进行战略重构与差异化创新,行业将有望加速跳出周期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让牛奶中的每一个组分都产生价值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乳品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逄晓阳介绍,目前,行业产能过剩与进口依赖并存。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牛奶总产量为4079万吨,生鲜乳价格跌至历史低点,原奶供应大于需求,养殖面亏损持续扩大。但与此同时,乳清粉、干酪、稀奶油等高附加值产品仍高度依赖进口,存在市场空白。

另外,我国乳制品消费习惯是以液态奶为主,其保质期短、产业链刚性强的特点导致消费端疲软迅速传导至养殖端,造成原奶收购价格剧烈波动。“大力发展深加工已成为摆脱我国奶业发展困境的关键途径。”逄晓阳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将生鲜乳中的稀奶油、黄油、乳清蛋白、酪蛋白等组分提取出来并分别销售,其综合收益远超直接销售白奶或喷粉。他以100吨鲜奶为例介绍,直接喷粉收益约26.25万元,而深加工后组分销售收益可达75万元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深加工还面临四大核心难题。据逄晓阳分析,一是技术路径差异:国外以乳清液为原料,而我国需直接以生鲜乳为起点,技术体系不能照搬。二是副产物价值化:酪蛋白和乳糖占牛奶组分的较大比例,但在国内缺乏成熟的应用场景。三是法规标准缺失:如乳铁蛋白提取后的剩余原料未被法规认可为“生牛乳”,限制其应用。四是产业链协同不足,需要奶酪、婴配粉、烘焙等企业共同参与,形成组分全利用的闭环。

“只有让牛奶中的每一个组分都产生价值,深加工才具备经济可行性。”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

行业决胜于清晰的战略布局

“存量市场考验企业的韧度。”北京普天盛道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永军指出,当前乳业的核心问题不仅是市场萎缩,更是一些企业战略的缺失。雷永军强调,企业应该摒弃“小而美”的幻想,“在奶粉、长保质期液态奶等领域,‘小而美’的企业难以生存。企业必须敢于与头部品牌正面竞争,通过大单品品牌化实现规模突破。放弃盲动主义和投机主义,构建清晰的战略布局。”雷永军说。

上海睿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侯军伟则进一步从实操层面提出“新鲜战略”。“新鲜是快消品共识,从零食品牌来伊份到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无一不以新鲜为核心卖点。”侯军伟认为,乳企需将新鲜贯穿于品牌定位、产品结构及渠道建设中。

对于区域乳企,侯军伟提出品牌价值重塑理念。他认为,区域乳企应立足本土优势,构建差异化品牌体系。例如,山东嘉盛乳业通过“烟威地区鲜奶领导者”的定位,在疫情期间实现60%增长;光明优倍、新希望乳业粉丝节等案例也证明,只有构建“形象产品+销量产品+基础产品”的组合,才能持续占领市场。

“立足新疆,走出区域,天润在疆外实现10亿销售。”区域乳企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红分享了公司逆势增长的经验。首先,地缘优势产品化:即利用新疆奶源中氨基酸、酚类物质含量高的特点,打造“新疆奶”独特口感。“即便走出新疆,仍能通过差异化实现溢价。”尤红说。

渠道的创新则是天润破局的另一策略。截至目前,天润已经自建800多家专卖店。同时,依托“天润牛奶+天润优品”供应链,打造“天润牛奶+”模式,实现“零售+会员+周期购”的线上小程序、线下体验店(自播)、店后微信社群的新零售模式。结合线上线下私域流量,天润掌控了终端定价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养殖端亏损,但天润仍坚持建设自有牧场。“没有稳定的优质奶源,一切创新都是空中楼阁。”尤红说。

专家指出,乳业未来将面临三重变革:技术层面,加快深加工技术国产化,解决酪蛋白、乳糖等组分的价值化难题,构建产业链协同生态;战略层面,从机会主义转向定局思维,通过品牌重塑、全域渠道、超级单品构建持续增长模型;实践层面,区域乳企应聚焦地缘优势、产品差异化与渠道创新等方面,在细分市场构建不可替代的地位。

正如雷永军所言:“当前行业最缺乏的不是机会,而是企业家的决心与战略眼光。”在乳业发展的新周期中,只有那些敢于重构营销、深耕技术、坚持差异化的企业,才能穿越低谷,迎来新一轮增长。

来源:乳业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