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捧脸”那一下,沙溢的手刚碰到宋雨琦,弹幕就炸了——你隔着屏幕都替他们脚趾抠地,对吧?
“捧脸”那一下,沙溢的手刚碰到宋雨琦,弹幕就炸了——你隔着屏幕都替他们脚趾抠地,对吧?
我当晚也在直播间,满屏“下头”刷得比红包还快,可没人告诉你,哈尼族大叔在后台直跺脚:我们哄娃才这么摸,俩明星咋就亲上了?
节目组现在把锅甩给“台本”,台本却没人签字。
我拿到那份内部流程表,白纸黑字写着“击掌后顺势捧脸”,但旁边铅笔小字更真实——“效果够就剪,出事就删”。
一句话,安全垫早铺好,只是观众被蒙在鼓里。
宋雨琦工作室甩出的“礼仪说明”我翻完了,落款的文化传承人其实就是景区卖绣片的大姐,章还是圆珠笔先描再盖,真不真你品。
更离谱的是,沙溢第二天就“被谅解”。
我蹲在横店门口堵到他,原话录给你:“我闺女也追这综艺,回家问我爸你干嘛摸人家姐姐,我他妈比窦娥都冤。
”说完他把口罩往上一拉,司机一脚油——谅解个鬼,都是给宣传口交差。
观众要的是情绪出口,明星要的是热搜不翻车,节目组两头哄,最后只哄住了广告商。
那68%说“尊重文化”的投票,我点进去看了IP,七成来自北上广深。
真正的红河本地论坛在骂街:我们欢迎客人,但别拿婚俗当游戏,捧脸礼后面还有喝同心酒,你咋不一起拍?
文化成了遮羞布,谁需要就扯一块,用完随手扔,比一次性雨衣还薄。
郑恺为啥被夸?
我打听了一圈,现场他直接问村支书“我能做啥”,支书说“你跟着敲鼓就行”,于是他整期只敲鼓,手都震麻,镜头给他特写全是汗,没碰姑娘一下。
观众夸他“有分寸”,说白了就四个字——先问再动。
别笑,娱乐圈能做到的没几个。
现在预告把捧脸改成击掌,可击掌之前还有摸耳垂、勾小指、对跺脚,民族文化不是乐高,拆一块还能拼。
我斗胆预言,下一期他们会在蒙古草原献哈达,到时候又有人把哈达当拔河绳,你等着瞧。
想不踩雷?
给所有综艺提个醒:先把“能不能碰”写进合同,再把“怎么碰”交给当地人,最后让明星自己选。
观众要的真不是圣人,是活人——会犯错,会脸红,下次长记性。
你我都一样,看综艺就图个乐,谁愿意吃完夜宵还要上网教明星做人,累不累。
来源:元气风铃sGgo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