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不是谁他妈,失败就是失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05 17:52 1

摘要:文 | 十三姐前些天,清华某教授在心理学课堂上给学生讲“习得性无助”,然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只是失败之母”。有意思的是,这么一句话随后在网上“被热议”起来,更有意思的是,很快这段视频就被删除了。你看,这不就非常直观地演绎了什么叫“习得性

文 | 十三姐前些天,清华某教授在心理学课堂上给学生讲“习得性无助”,然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失败只是失败之母”。有意思的是,这么一句话随后在网上“被热议”起来,更有意思的是,很快这段视频就被删除了。你看,这不就非常直观地演绎了什么叫“习得性无助”吗——经常有些院校啊、单位啊、相关负责人啊啥的,一天到晚就是“习得性无助”,遇事就缩,特别无助。他们判断一个事对不对的标准已经变成了“有没有被网友diss”,判断一个东西能不能留的标准已经变成了“会不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判断一个人有没有问题的标准已经变成了“只要别形成舆论就没问题”。一旦被网友找茬,一旦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一旦有舆论苗头,绝对不争不辩不说话,把头埋进沙子里,最安全。大家都被互联网搞怕了,遇事不解释,不思辨,连最该为真理发声的高等院校都已经放弃了抵抗,他们都知道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删除,承认自己就是那个抬不起头的一方,这就叫“习得性无助”。如果一个搞真理研究的人,碰到事情的时候直接放弃真理,就像为了防止手上的小伤口伤得更严重而主动断臂,那你就已经死一半了。“习得性无助”这种东西,人人每天都在演,真到了该讲解的时候,又说不得了。有的人有点知识但没认知,有的人有点观点但没知识储备,这两伙人来到互联网就负责胡搅蛮缠,没事找事。“习得性无助”就是无数次的“失败”带来的更多次失败,那教授说“失败是失败之母”是在他的课堂上,有前后文,人家又没说你失败一次就再也成功不了了。所以,说者只是当课讲,听者却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实没必要。再说了,任何一个专家也好,教授也好,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又不是要得到网友的同意,你觉得不对就不听,人家又没逼着你接受,也没要求你把“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当成人生信条。有些网友吃饱了撑的,关于失败到底是谁之母,他们是一点都忍不了,恨不得要让教授给失败道个歉——对不起,失败,我错了,你怎么可能是失败他妈呢,毕竟你是著名的失败,号称“成功之母”的失败啊。作为一个积极心理学得A+的人,作为一个跟马丁塞利格曼通过信的人,说到“习得性无助”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可真的不困了。对那个实验里的狗来说,失败是真不能带来成功。所以教授当时这么说没什么问题。在那个实验里,狗被关在一个笼子里,每次他想走到门那里逃出去,就会遭遇一次电击,所以反复多次越狱失败之后,就算你把那个笼子门打开,也不通电,那个狗都不会出去了,他就趴在原地一动不动,放弃了所有努力。因为他的多次“越狱失败”让他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他宁愿认命,也不想再经历一次“失败”的折磨。这个实验证实了动物的一种心理现象,但是这个实验并不是拿人做的。狗都没反对失败是失败他妈,你们人着什么急。作为人,与狗的不同就在于我们不是狗。实验里那些被人为制造的“失败”,是自上而下的,由人类刻意为之的,狗不懂事,不知道人这么坏,所以上当了好多次都失败了,最后他不是放弃了追求,只是对人性失望了。但是人有脑子,人懂人事,人得学会搞明白现在的失败是什么原因,人会判断,会分析,会总结,会避免,当你把笼子的门打开,把电源关掉的时候,人是得知道现在正是走向成功的好机会。所以,狗的失败和人的失败不是同一种失败,直接用狗的失败是失败之母来套用到人身上,不太行得通。“习得性无助”里的“失败”,跟我们人类平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里的“失败”,压根不是同一个失败。那么人有没有习得性无助呢,当然有,但是和狗的那种不一样。一个人如果经常受挫,在某件事情上一直做不好,总是失败,那么在这件事上他就会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反应,要么不愿意再尝试了,要么自信很低,要么想逃避,总之,这个理论无论对人还是对狗都有用,对人来说却要复杂得多,很难说屡次的失败到底能不能带来成功。比如说,对有娃的人来说,如果你总是在某一门学科上批评和贬低孩子,让他一直在这门学科上感觉自己很失败,很无助,时间一长,他在这门学科上真的很难产生主观想努力的欲望,因为他害怕再考砸一次,再被你骂一顿。所以积极心理学的鼻祖塞利格曼老人家想要追求把人类引领向有利于我们身心发展的一面,他从“习得性无助”的基础上研究“习得性乐观”,告诉我们如何让我们把乐观的心态运用到万事万物,哪怕失败了也能有一个乐观的心去迎接下一次的挑战。所以人就是这么厉害的生物,跟狗是不能比的。然而,你如果把那个实验里的狗换成人去琢磨,就很容易明白“越是不行越是喜欢抱怨环境”的那些人的底层逻辑。他们抱怨这个笼子不好,怪这个笼子门不好开,吐槽那个地方会触电,但是他们自己一点不去察觉现在已经不通电了,现在已经门开了,现在已经没有危险了,只要我站起来,尝试走过去,我就成功了。什么太累啦,太难啦,竞争太激烈啦,只不过是他们给自己的心理安慰,就像实验里的那个狗一样。狗和人的区别在于狗可能只会观察,但人得学会洞悉。洞悉,是个特别精妙的词,只有脑子够用的人类才能完成这个动作。洞悉不只是能看,能听,能观察,能注意,还要能思考,能全盘掌握,还能识别变化,洞悉是流动的。所以人需要洞悉,狗只会观察。对于一个“失败是谁之母”的争辩明明不需要成为一个问题,对狗来说你的残酷实验就是让他失去成功的机会,但对人来说,社会这个大实验室里,实验者和被试者都是第一次玩,谁会洞悉,谁是赢家。我不赞同“失败只是失败之母”,我也同样不认同“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因为失败就是失败,成功的结果里可能包含了一些曾经失败的经验,但他们之间也不是直接的因果,“别把失败看得太重”才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关键。如果你学过数学,知道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就知道他们的关系了。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事,还要为此争吵并试图对方的人,不能证明自己的很强大,只能证明自己有两个特点:1. 没怎么成功过,2. 数学肯定学得不太好。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来源:格十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