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沙乡焕彩振兴路 绿洲铺就幸福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09:32 1

摘要:2025年,民勤县以实现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民勤为目标,在粮食安全、产业发展、节水转型、乡村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力、齐头并进,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高质量发展答卷,石羊河畔奏响幸福乐章。

2025年,民勤县以实现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民勤为目标,在粮食安全、产业发展、节水转型、乡村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力、齐头并进,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高质量发展答卷,石羊河畔奏响幸福乐章。

粮安为本 沃野勤耕结“丰收硕果”

金秋送爽,沃野流金,民勤大地处处洋溢着沉甸甸的丰收喜悦。夹河镇新粮地村的玉米田里,饱满的玉米穗压弯秸秆,轰鸣的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金黄籽粒源源不断涌入粮箱。

“今年全镇种植玉米达14700亩,品种主要选择先玉1225、大丰899等抗病性、抗逆性、抗虫性相对高的玉米品种,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夹河镇农技干部李树杰介绍说。

收割机高效采收玉米 赵娅维 摄

民勤县持续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实现“稳面积、增产能”双提升。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39.66万亩,重点推进1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通过良种推广、技术集成、精准管护等举措,推动粮食产能稳步增长。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双向发力”,完成1万亩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同步推进8.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与5.3万亩改造提升工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8万亩,为粮食安全筑牢“田垄屏障”,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沙乡落地生根、硕果盈枝。

产业提质 “沙窝特产”变“国宴佳品”

棚外寒意初显,棚内绿意盎然。走进民勤县蔡旗镇金家庄村日光温室大棚,一人多高的藤蔓上,颗颗饱满圆润、色泽诱人的西红柿挂满枝头,透着勃勃生机。

“通过党员示范引领,我们带动群众新建三代日光温室39座,重点种植辣椒、西葫芦、西红柿等高效益蔬菜,预计棚均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金家庄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天喜笑着算起了增收账。

村民管理温室大棚 杨燕 摄

民勤县持续推动蜜瓜、茴香、葵花、果蔬、肉羊“4+1”主导产业扩容提质,同步培育油莎豆、黄芪等新型特色产业。新建日光温室507座、拱棚1180亩、养殖暖棚1508座,设施农业规模持续壮大;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民勤沙葱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蜜瓜、人参果、沙葱跻身全国两会保供农产品行列。通过标准化生产筑基、精深加工延链、品牌化运营赋能,“民勤甘味”从“沙窝特产”成长为“国宴佳品”,品牌美誉度与市场影响力持续攀升。

智水解困 节水兴农破“先天之困”

“地表水‘兜住’、地下水‘省着’,灌溉水‘准着’……”在苏武镇许岔村,“双源互济”智能滴灌泵池高效运转,通过智能化调控地表水与地下水科学配比,提升农业灌溉效率,实现节水增效。

“现在浇地太省心了!以前浇河水得全村人守着渠道、地头折腾,现在泵池全智能化,水满自抽、水少自停,河水通过滴灌直达作物根部,一亩地能省100多方水,实实在在省工又省钱。”苏武镇许岔村村民许道科细数着智能灌溉的好处。

查看运行情况 许洁 摄

立足干旱缺水实际,民勤县深入实施农业节水增效行动,构建“高效节水+智慧灌溉+极限试验”的节水兴农体系,全年推广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94.6万亩,“干播湿出”技术应用超70万亩,从源头破解水资源制约难题。加快设施农业节水改造,完成109个规模养殖场(小区)、738座日光温室节水设施升级,创建智慧灌溉示范点7个、高产高效百亩攻关方4个,开展6类作物膜下滴灌极限节水试验,推动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乡村蝶变 安居富民绘“和美画卷”

业兴则民安,居优则心畅。在东湖镇阳和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白墙灰瓦的新居鳞次栉比、整齐排列,水泥大道直通家门口,室内外装修收尾工作有序推进,搬迁群众正忙着装点新家,迎接幸福新生活。

“新房子宽敞明亮,冬天有暖气,用水用电、出行购物都方便得很,村里还有广场,闲下来能休闲娱乐,真是打心底里高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阳和村村民聂敏声难掩喜悦之情。

群众实现“安居梦” 李筱 摄

民勤县统筹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布局,集中搬迁安置群众560户,让群众实现“安居梦”。配套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与村级互助幸福院,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精准破解老年人生活中“急难愁盼”的痛点。截至目前,全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惠及7800多户家庭,全县1/3的农村土坯房旧貌换新颜,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便民服务更加优质高效。(记者:卢武林)

来源:民勤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