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品之最:柳公权书法《福林寺戒塔铭》高清拓本欣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9:13 1

摘要:他于唐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最初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后因书法精湛被穆宗皇帝赏识,拜为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历任多项要职,最终封河东郡公。

文◎赵磊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他于唐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最初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后因书法精湛被穆宗皇帝赏识,拜为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历任多项要职,最终封河东郡公。

柳公权在世八十八年,经历了唐代中晚期的政治变迁,这些人生经历也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

柳公权前期作品可见他对前代书家的继承与探索。中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柳体”,代表作如《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晚期书风则更显成熟凝重,将骨力与韵味完美结合。

《福林寺戒塔铭》属于柳公权晚期作品,反映了他完全成熟的书法风格。

柳公权的书学渊源相当广泛,他初学王羲之,后又深入研究颜真卿、欧阳询等唐代书家的作品,融合各家之长。

宋代朱长文在《墨池编》中评价道:“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

这种广纳博取、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使得柳公权最终能突破前人藩篱,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

《福林寺戒塔铭》立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正月十六日,此时柳公权已六十八岁,书艺达到了巅峰状态。

该铭文由柳公权书丹,窦来延刻字,现存拓本为民国时期所拓。戒塔铭是佛教寺院的重要文献,通常记录寺院戒塔的建造缘由、经过以及宗教意义,具有宗教与艺术的双重价值。

关于《福林寺戒塔铭》的真伪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

有学者认为此作可能为后人伪托,但即便如此,它仍然保留了柳公权书法的基本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参考价值。

唐代以后,模仿柳公权书风的现象颇为普遍,这些仿作虽非真迹,却在传播柳体书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福林寺戒塔铭》典型地体现了柳公权楷书的笔法特征。

在起笔和收笔处,柳公权多用藏锋方折之法,形成凌厉的棱角。横画的处理尤其独特,长横中间细而两端粗,富有弹性。短横则粗壮有力,凝重干练。

竖画的落笔采用回锋顿点法,落笔处呈向左弯的“鸟头”状,生动而富有变化。

柳公权书法《福林寺戒塔铭》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来源:汉府书画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