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举办26届,王龙海作为建设者参与了26届。眼下的松花江北岸,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多种机械和人工交叉作业,从白天到夜晚,轰鸣声不绝于耳……王龙海就是现场千余名建设者中的一员。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举办26届,王龙海作为建设者参与了26届。眼下的松花江北岸,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多种机械和人工交叉作业,从白天到夜晚,轰鸣声不绝于耳……王龙海就是现场千余名建设者中的一员。
王龙海今年60岁,是哈市松北区裕田街道裕田村村民。记者连续“蹲点”冰雪大世界的几天时间里,看到戴着红袖标的王龙海一直在现场监督、协调标段施工,一天都没落。从34岁那年起,每年冬天农闲时他就来冰雪大世界做工。今冬,他担任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第7标段代班班长,还参与砌冰工作。
“砌冰块和建房子一样,可不只是把冰块堆在一起那么简单,这是体力活儿,更是个技术活儿。”王龙海指着砌好的冰景底座告诉记者,大家分工明确,24小时倒班,有人选冰、有人切割、有人对缝,过程中要按设计图纸留出灯带位置。“各工种要配合好,只有缝对严实了,冰景的基座才能结实稳固。”
王龙海所在标段,主要施工的建筑是冰雪大世界一级景观——主形象大门和多个大型冰建筑,目前施工一直处于昼夜推进状态。“大家铆着劲儿干,游客也能早点进入景区,我们一天能砌完一层底座。”王龙海粗略估算,现场一名工人一天能砌3立方米冰,约3吨重。“只有尽快把冰块按设计图纸全部砌好,雕冰队伍才能进场完成后期的冰雕制作。”
看着施工现场正埋头切割、砌冰的工人,王龙海告诉记者:“咱们冰雪大世界砌冰工人,大多数都是四五十岁的熟练工人,30多岁的都少,太年轻没经验的不行。这里,白天零下十几摄氏度,晚上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吃不了苦可干不长。”
王龙海所带的班组施工速度非常快。12月6日下午,王龙海难得休息了小半天,“存冰几乎用完了,我们在等冰”。12月7日上午,江上采冰工作启动,新冰源源不断运至园区,施工旺季到来了。
作为班组的“带头人”,王龙海除了担负砌冰、代理管理、安全巡查等工作之外,还要做班组一天工作量的统计及工资的发放。“我得早到,要给工人们派活儿、分配工具,到早上6点钟大家就正式‘拿活儿’干上了。”王龙海每天4时许就起床,总是提前到施工现场,19时才收工。
回忆起30多岁时参加前几届冰雪大世界建设的情景,王龙海说:“我最初就是干主塔的活,工人从主塔的冰台阶爬上去,一层层地砌冰。”随着施工科技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越来越高。王龙海以放线环节举例,“以前都是人工放,现在是电子放线机放线,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和速度。”他告诉记者,园区建设推进速度很快,再过一段时间,将进入冰景雕刻阶段,他的班组将展开冰景维护等后续工作。
暮色中远望,偌大的园区内,千余名冰建工人忙碌不停。他们坚守匠心,全力以赴创造着冰雪奇观的“哈尔滨速度”。10余天后,一个美轮美奂的“冰雪王国”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鸣霄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