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用工荒,汽修老板宁愿自己修到老,也不能让员工拖垮门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6 18:58 1

摘要:前言:开始,我们很难理解匠人为何甘愿耗费数月打磨一件器物,后来才懂,他们对抗的从不是时间,而是内心那份想敷衍了事的浮躁。

前言:开始,我们很难理解匠人为何甘愿耗费数月打磨一件器物,后来才懂,他们对抗的从不是时间,而是内心那份想敷衍了事的浮躁。

——《匠人精神》

有段时间没有在短视频上刷到老陈的消息了,平常几乎每天都在更新,不是在直播卖团购,就是视频打螺丝,忙得不亦乐乎。

于是好奇地拨通了他的电话,才了解这段时间在忙着二手车的事,表示对汽服感到迷茫,于是想暂停一下。

这一点我始料未及,原来人发生变化是从外表看不出来的,当变化突然来临,那是结果,不可逆的结果,你无法想象多少个日夜他内心的挣扎与纠结,没有人把他拉出来,除了他自己。

在汽后行业摸爬滚打这些年,见多了门店起起落落:有人把夫妻店做成了区域标杆,也有人把十几年的老店折腾到关门转让。

最让人意难平的,是那些明明有技术、肯吃苦的老板,却栽在管员工这件事上,白天忙着救火,晚上愁到失眠,赚的钱没有以前多,却活得比创业初期还累。

有位老板跟我吐苦水:“以前就我和老婆两个人修车间,每天累归累,但钱都揣自己兜里,心里踏实。现在雇了8个员工,房租、工资每月固定支出几万块,却越来越难管——技师修坏了车不敢担责,客户经理不服务客户了,反而跟客户吵架,连打扫卫生的阿姨都要天天催。 有时候真想关门不干了,可转念一想,一家子要靠我吃饭,员工也等着发工资,只能硬扛。”

这样的困惑,几乎每个成长中的汽服门店都会遇到。

为啥员工越来越难管?

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也不是老板的管理方法太老套,而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搞错了“管理的本质”。

一、管理不是“监工”,而是“换心”

不少老板觉得,管理就是“我付你钱,你听我话”,车间装个监控,盯着技师有没有偷懒;前台放个打卡机,卡着员工上下班时间;遇到问题就开会批评,觉得这样就能把员工管得服服帖帖。

可结果呢?

员工要么当面应付,背后吐槽;要么干脆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烂摊子。

这就是很多老板的误区:把“管理权”当成了自己的“特权”,觉得付了工资就有权支配员工的一切。

可实际上,管理的权利从来不在老板手里,而在员工心里——员工愿意跟着你干,你才有管理权;员工不想干了,你就算拿着合同,也留不住人。

所以,想管好员工,先搞懂两件事:

员工不是“工具”,是“伙伴”。你希望员工把活儿干好,员工希望能赚到钱、学到东西、得到尊重——这是双向的需求,不是单方面的命令。

有位老板会记住每个员工的生日,当天不仅放假,还会准备蛋糕和红包;员工家里有急事,老板会主动帮忙找资源;该严的时候比老师还严厉,该好的时候比春风还温暖。

这样的门店,员工流失率几乎为零,技师干活比老板还上心。

钱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有老板说:“我给员工涨工资,他们就不会走了吧?”可现实是,你涨500,同行涨800,员工照样会走。

因为员工要的不只是钱,还有成长——比如能不能学到新技术,能不能从学徒晋升到技师;还有尊重——比如老板会不会听员工的建议,客户投诉时会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就骂员工;还有归属感——比如门店会不会定期组织团建,员工遇到困难时门店会不会帮忙?

老板们不妨问问自己:

你知道员工的家庭情况吗?

你知道员工的职业规划吗?

你为员工的成长做过什么?

如果这些问题都答不上来,就别抱怨员工难管,你没把员工放在心上,员工凭什么把门店放在心上?

二、培训不是“赔本买卖”,而是“保命钱”

要不要给员工做培训?

这是很多汽服老板纠结的问题:

不培训吧,员工技术不行,修不好车,客户投诉多,最后还是老板吃亏。

培训吧,又怕员工学会了就跳槽,自己花钱给别人做了“嫁衣”。

有次在行业聚会上,一位老板说:“我之前花了上万块请老师来店里培训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结果培训完没两个月,两个技师就跳槽去了同行那里,还把我店里的客户也带走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做培训了,员工想学技术,自己去网上看视频,反正我不花钱。”

这种想法,看似精明,实则短视。就像5年前令我记忆犹新的那起事故:夫妻店的老板在修底盘时,没按照规范操作举升机,结果汽车掉下来砸中了老板,当场身亡。后来调查发现,这个老板开了快20年的店,从来没搞过安全培训,甚至不知道举升机需要定期检查。

你以为省下了培训的钱,最后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汽服行业不是赚快钱的行业,而是安全第一的行业。技师的技术不过关,不仅会修坏客户的车,还可能危及自己的安全;客户经理的服务流程不规范,不仅会得罪客户,还可能让门店吃投诉、被罚款。这些风险,比员工跳槽的风险大多了。

而且,老板们要搞清楚一个道理:员工不是你的下属,而是你的供应商,员工把自己的技术、时间卖给你,你付给他报酬,本质上是合作关系。

就像你不会让配件商免费给你提供配件一样,你也不能指望员工自己花钱学技术,然后免费为你服务。

当然,培训也不是盲目花钱,要讲究方法。

先明确培训需求:不要跟风学网红项目或者新能源,如果你店里90%的客户都是燃油车,那先把燃油车的维修技术、保养流程培训好;不要让客服学修车技术,客服需要学的是客户沟通、投诉处理、会员管理的5步流程:接、销、预、跟、召。

签订合理的培训协议:如果花了大价钱让员工去学核心技术,可以签订协议,约定员工培训后需要在门店工作1-2年,如果提前离职,需要赔偿部分培训费用,这不是捆绑员工,而是保障双方的权益。

把培训和晋升结合起来:比如学徒培训合格后升为初级技师,工资涨1000;初级技师培训合格后升为高级技师,工资涨2000,还能参与门店的分红,让员工觉得学技术有奔头,自然不会轻易跳槽。

某家门店,老板每年都会拿出利润的10%用来做员工培训,不仅请老师来店里讲课,还会送优秀的技师去厂家学习。有人问老板:“你不怕员工学会了走吗?”

他是这样回答的:“如果员工觉得在我这里能学到东西、能赚到钱、能实现价值,他为什么要走?就算真的走了,我培养出来的技师,也会给门店留下好口碑,以后还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来应聘。”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家门店的员工流失率不到5%,而且很多客户都是冲着 “技师技术好”来的,生意越做越大。

老板们要记住:培训不是赔本买卖,而是给门店买的保命钱,你对员工的技术负责,员工才会对客户的安全负责,客户才会对门店的口碑负责!

三、选对人比用对人更重要,别让凑合毁了门店

“现在汽后行业缺人,能有人干就不错了,还挑什么挑?”

这是很多老板的口头禅。可结果呢?为了凑人数,招了不合适的人,最后不仅没帮上忙,还惹了一堆麻烦:技师修坏车,前台跟客户吵架,甚至还有员工偷配件、拿客户的回扣。

你以为招个人能帮你分担,结果反而要花更多时间去收拾烂摊子。其实,汽后行业不是缺人,而是缺“合适的人”,与其花时间把不合适的人培养成“合适的人”,不如一开始就选对人。

怎么选对人?关键是搞懂岗位画像,每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就招什么样的人,不要“张冠李戴”。

技师岗位:重点看技术功底和责任心,而不是会不会说话。哪怕技师性格内向,只要技术好、细心,能把车修好,客户也会认可;反之,就算技师嘴甜,如果修不好车,客户也不会再来。

客户经理岗位:重点看沟通能力和耐心,而不是会不会修车。客户经理需要跟客户打交道,能听懂客户的需求,能解决客户的疑问,遇到投诉时能冷静处理,这些比会修车更重要。重点看服务意识和学习能力,而不是会不会推销。

客户经理需要了解客户的用车习惯,能给客户推荐合适的项目,比如客户经常跑高速,就推荐做轮胎检查;客户的车快到年检了,就提醒客户提前准备资料,而不是不管客户需要什么,都硬推高价项目。

去年帮一家门店辅导时,他们想招个客户经理,一开始收到的简历里,有位女士没有汽后行业经验,但之前有过餐饮大堂经理的经验,面试时我问她:“如果客户因为等待时间长而发脾气,你会怎么处理?”

她回答:“我会先跟客户道歉,然后给客户倒杯水,跟他说‘您稍等,我去看看您的车修到哪一步了,再跟技师沟通下,尽量快点’,如果客户还是不满意,我会跟老板申请,给客户送个小礼品,比如茶杯之类,让客户心里舒服点。”

后来这个女士入职后,客户投诉率下降了30%,这就是选对人的重要性。

还有些老板觉得我能把人培养出来,可实际上,性格、价值观这些东西是很难改变的,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就算你教他再多技术,他也会修坏车;一个没有耐心的人,就算你教他再多沟通技巧,他也会跟客户吵架。

就像你不能把一棵柳树培养成松树一样,你也不能把一个不合适的人培养成优秀的员工。

所以,招聘时一定要宁缺毋滥:宁愿多花半个月时间找合适的人,也不要为了凑人数招不合适的人。

因为不合适的人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带坏团队氛围。一个偷懒的员工,会让其他认真干活的员工心理不平衡;一个爱抱怨的员工,会让整个团队都充满负能量。

四、门店不缺流量,缺的是“留客的能力”

这几年,很多老板都在喊缺流量,花钱做短视频推广,做团购活动,搞优惠促销,可客户来了一次就再也不来了。有个老板跟我说:“我上个月花了1万块做抖音推广,来了30多个新客户,可现在一个都没留住,钱白花了。”

其实,大部分开了3年以上的门店,都不缺流量,每天路过的车主,老客户介绍的朋友,甚至是之前流失的客户,这些都是流量。

真正缺的,是留客的能力,客户来了之后,能不能让他满意,能不能让他下次还来,能不能让他介绍朋友来。

曾经辅导一家门店时,老板给我看了一组数据:每月新客户有100多个左右,可流失留存比高达140%(进来100个客户,流失140个),我跟老板一起分析原因,发现了几个问题:

技师修完车后,不跟客户讲解注意事项——客户不知道平时开车需要注意什么,下次有需求时,自然会找其他门店。

客户经理信息记录不完整——很多客户最基本的5条信息都有缺失,并且来了好几次都记不住客户的名字,客户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慢慢就不来了。

售后跟踪不到位——客户修完车后,门店从来没有主动联系过,客户有问题想咨询时,找不到人,最后只能找其他门店。

这样的门店,生意又怎么好得起来?

还有些老板觉得客户只看价格,所以一味地搞低价促销。

可实际上,车主在选择门店时,更看重的是信任,能不能把车修好,会不会乱收费,服务好不好。

就像有个客户跟我说:“我宁愿多花100块,找一家能把车修好、服务好的门店,也不愿意少花100块,找一家修不好车,还乱收费的门店。”

把技术做扎实——修不好车,再高的流量也留不住客户。

把服务做细致——客户的需求再小,也要认真对待。

把信任做出来——不欺客,不宰客,不做一锤子买卖。

写在最后:

汽后创业这条路,从来都不好走,没有朝九晚五,没有节假日,每天要面对客户的投诉,员工的问题,市场的竞争。

可正是因为这份不容易,那些坚持下来的老板,才更值得尊敬。

管理员工不是靠命令,而是靠真心,你对员工好,员工才会对客户好,客户才会对门店好;培训不是赔本买卖,而是投资未来,你对员工的技术负责,员工才会对门店的口碑负责;选对人不是挑剔,而是对自己负责,你选对了人,才能省心省力;留客不是靠低价,而是靠信任,你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才能长久发展。

现在的汽后市场,变化越来越快,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1-9月已经超过了52%,连锁品牌的冲击,客户需求的升级,宣传方式的变化,这些都在考验着每个老板的能力。

但无论市场怎么变,有一点永远不会变:只要你真心对待员工,真心服务客户,就一定能在这个行业里站稳脚跟。

最后,想对所有汽后创业者说:创业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会有迷茫,会有想放弃的时候,但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员工,你的客户,甚至是你的竞争对手,都在陪你一起成长。

愿你在这条路上,能守住初心,能克服困难,能把自己的门店,做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正如李宗盛在《真心英雄》里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汽后创业这条路,没有捷径,唯有坚持和用心——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那个热爱汽车、热爱这个行业的少年。

我是黄灿,祝诸位汽服从业者生意兴隆,万事如意!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