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企通播报:近期重要政策速览,涉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科技创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9:06 1

摘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包括推进优势领域集聚攻坚,形成一批“首发首创”技术和产品;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等3条措施。

“汉企通”本期梳理汇集

省市区近期出台的重要政策,

涉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科技创新,

欢迎您查看、点赞、收藏、分享。

人工智能

湖北省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 政策要点:

《实施意见》分为5个部分,共提出16条具体措施。

(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包括推进优势领域集聚攻坚,形成一批“首发首创”技术和产品;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等3条措施。

(二)培育壮大产业能级。包括培育壮大头部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梯次培育重点企业,建立“招引、壮大、扶持、培育、孵化”于一体的全方位梯次培育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六个“万人研发基地”等3条措施。

(三)夯实基础要素支撑。包括提升数据供给能力,强化末端感知、促进数据融通;推进算力共享、深化网络互联,构建全省统一的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打造智慧应用与安全监管服务平台等3条措施。

(四)打造普惠应用场景。包括赋能经济发展增动力:“人工智能+”科研、“人工智能+”工业、“人工智能+”农业、“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人工智能+”建造;赋能社会治理提效能:“人工智能+”政务、“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人工智能+”生态治理;赋能人民生活新体验:“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交通、“人工智能+”消费等3条措施。

(五)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包括构建新兴产业推进机制、拓宽人才培育渠道、深化科技金融改革、营造创新发展氛围等4条措施。

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赋能软件行业发展若干举措

◆政策要点:

《若干措施》共提出6条具体措施。

(一)支持软件企业发展行业模型。支持软件企业开发并推广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产品与解决方案,鼓励有条件企业开发行业智能体,组织软件企业、大模型厂商与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大健康等重点领域用户合作,共建行业模型应用示范。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模型训练成本支持(具体支持将在2026年市级软件政策中予以明确)

(二)支持行业智能体发展与应用。聚焦重点行业,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开展行业智能体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每年评选发布优秀行业智能体,对技术先进、应用成效显著且符合相关条件的,纳入我市“算力”“模型”“应用场景”支持范围,并优先推荐参与国家级、省级相关项目评选。

(三)支持软件企业智能技改。支持软件企业采用大模型、算力调度与数据治理等新技术,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与质量,重点面向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汽车软件、网络安全软件等领域,打造一批技术先进、成效显著的软件智改标杆案例,梳理优秀智改解决方案,编制本地典型案例集,形成示范效应,向全国发布推广。

(四)布局AI+软件名品建设工作。开展市级AI+软件优秀产品遴选工作,鼓励软件企业AI+软件产品参与评选“首版次软件”,同时择优向省经信厅、工信部推荐参评省级、国家级“首版次软件”,对于符合首版次软件奖补条件的软件产品给予奖补

(五)构建开源创新生态。利用武汉开源软件已形成的资源优势,建设服务全国的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并给予配套支持。打造国际开源社区,支持基于开源平台开展一系列供需对接活动,吸引人工智能开源组织落地并实施共享开源项目,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开源贡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培育良好的开源创新文化。

(六)实施人工智能人才强基工程。支持行业协会、学会、联盟,联合软件企业、行业用户、新型研发机构及相关院校,共同开发大模型应用、AI融合创新、智能体开发构建等模块化培训课程,用好“武汉英才”等高端人才引进培育政策,对AI科技人才予以支持。组织“首席AI官”研修、技术沙龙、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培养具备产业落地经验的人工智能工程师、跨领域解决方案专家及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

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有关支持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和数据产品利用条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政策要点:

《管理办法》于2025年11月21日起正式施行,分为总则、支持对象、职责分工、支持内容和奖补标准、项目申报与审核、监督检查与绩效管理、附则等七章,共十三条。

(一)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奖补标准。每年发布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任务专项,对完成专项建设并通过评审的组织机构,按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核定总投资的25%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奖励

(二)数据产品利用奖补标准。对利用数据产品支持人工智能发展且通过评审的组织机构,按照数据产品购买金额的25%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

数字经济

湖北省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办法(试行)

◆政策要点:

一是加快构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制度体系。聚焦构建湖北省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制度体系,重点解决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构、程序、方式、安全等问题,推动公共数据真正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二是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开发利用公共数据资源,充分释放公共数据价值。以场景为牵引促进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开发,形成丰富的数据产品和服务,实现数据融合创新,培育数据产业,繁荣数据要素市场。

三是切实保障公共数据安全合规使用。明确授权运营合规程序和相关主体责任、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等,压实各方安全责任。推动构建安全可信的开发环境,从源头防止数据泄露风险。要求运营机构具备成熟的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合规的数据流通交易通道等,实现数据安全与价值释放并重。

武汉市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政策要点:

《行动计划》共19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促进数字贸易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明确6项工作任务:一是提升数字订购贸易规模质量,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跨境电商生态培育。二是大力发展数字技术贸易,加快发展通信、物联网、云计算、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区块链、地理信息等领域对外贸易。三是巩固提升数字产品贸易发展优势,推动网络直播、短视频、中长视频等开发生产,制定支持电子竞技产业发展政策,建设微短剧产业基地、数字音乐产业园、数字娱乐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四是优化升级数字服务贸易,大力推动数字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法务、数字物流等新兴领域创新发展,推动服务外包加快数字化转型。五是加强数字贸易主体引育,强化数字贸易头部企业引进,培育一批数字贸易特色企业园区。六是加快建设数字贸易新基建,构建城市超高速全光运力网络,推进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

(二)推进数字领域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包括3项工作任务:一是推进数字经济争先进位,做优做强光电子信息、软件产业等核心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数字商贸、智慧航运等赋能平台。二是打造数字商务生态体系,扩大高端研发设计、低碳技术等服务进口,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直播等业态创新发展。三是促进数字消费高质量发展,创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推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规范健康发展。

(三)加快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包括3项工作任务:一是稳步推进数字领域市场准入,提高数字贸易领域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推进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开放发展。二是有序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研究制定数据分类分级制度或者负面清单,高标准建设全国数据流通利用建设试点示范城市。三是深化数字贸易国际合作,推进“丝路电商”国际合作,深化与东盟、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等数字贸易合作,布局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处。

(四)提升数字贸易治理水平。共4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对接,研究完善数字身份认证制度,开展数字身份互认试点及技术工具、保障标准等国际合作。二是积极推动数字贸易行业标准建设,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与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学术机构和产业组织开展交流合作,主导或者参与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国际国内标准等制修订工作。三是加强数字领域安全治理和数字信任体系建设,对涉及平台安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安全的数字技术领域加强综合监管,推动隐私保护计算国家试点任务落地。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加快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指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和纠纷应对。

(五)构建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一是加强统计监测,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数字贸易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强化人才支撑,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以及智库机构共建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基地,加快数字贸易专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

湖北省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方案

◆政策要点:

《建设方案》分为3个部分,共提出15条具体措施。

(一)集成构建交易体系。包括打造枢纽交易机构、集成线上平台资源、制定服务标准指引、规范交易服务流程等4条措施。

(二)完善公益化服务体系。包括建设一站式服务窗口、成果登记发布、技术合同管理、科技决策研究、跨区域创新协同等5条措施。

(三)优化市场化服务体系。包括技术交易撮合服务、科技成果路演服务、科技成果孵化服务、科技服务人才培育、科技金融服务、区域(行业)分中心建设等6条措施。

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

◆政策要点:

(一)认定类型

1.联合研究类。与世界先进科技研究机构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合作,努力培育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工程,努力发起建立(参与)国际科技组织(分支机构),提升湖北省在全球的科技治理能力。

2.技术转移类。精准对接相关技术领域与重点国别的产业合作需求,开展多样化国际技术转移活动,积极组织技术推介与对接活动,打造国际技术转移领域的特色品牌,助推高质量技术、产业出海,促进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在湖北省实现有效转化与产业化。

3.特色类。重点聚焦湖北省特色优势领域及国别战略重点合作方向,通过国际合作助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区域开放创新发展,涵盖资源信息共享网络、成果综合应用示范、产业技术转移孵化及科技伦理治理等形式多样的开放合作需求。

(二)支持与服务

1.对于成效显著的省国合基地,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创新合作平台、国家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计划项目,承办或参与国家级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申报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请承担省级国际科技交流活动。

2.省国合基地推荐部门(所在地方)和依托单位应给予相应配套支持,相关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3.鼓励省国合基地组建区域性、产业性、领域性、学术性等各类联盟,支持将联盟打造为国合基地成员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和实现共同目标的组织机制。

4.支持省国合基地开展国际技术培训、国际人员交流、人才培养和引进、信息服务等工作,提高辐射影响力。倡导社会资本投入,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成果转化体系。

来源:创业武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