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东川区围绕“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力,大力培育“才聚东川”人才工作品牌,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智力支撑。
今年以来,东川区围绕“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力,大力培育“才聚东川”人才工作品牌,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智力支撑。
拓宽视野靶向引才
做大人才“基本盘”
锚定种业发展、乡村文旅、特色农业、工业技术研发、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编制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通过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转任调动等多渠道,招引高校毕业生19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5人,有效充实各领域专业人才力量。依托沪滇协作、航天科工定点帮扶、国家科技特派团等优质资源,推行“周末专家”“候鸟专家”模式,与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1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前沿技术领军人才。深化校地合作常态化引才,赴省内4所高校开展“春城人才・才聚东川”“双招双引”专项活动,设立高校就业服务指导站与“双招双引”工作站,推动校地资源互联互通、人才共育共享。依托赛事活动以赛引才,举办“才聚东川・创享未来”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169个项目、600余名人才参与,实现“以赛聚才、以赛促创、以赛招商”的良性循环。
搭建平台系统育才
激发人才“内生力”
以实用培训强技能,依托6所农民田间学校开展畜禽养殖等专题培训4期,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130人、农村致富带头人355人、区级乡村工匠62名;建设阿旺村播小院、电商产业园等人才孵化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文旅运营、民宿管理等系列培训,培育电商、文旅、民宿类实用人才190余人。以思想引领聚合力,举办4期青年人才“思享荟”,深入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引导青年人才、创客返乡入乡,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以校地协同育专才,推动区职成教中心与园区16家重点企业共建5大产业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精准输送产业急需技能人才。以外出锻炼拓视野,实施“三个一百”人才培育工程,选派26名党政、教育、医疗及国企骨干人才赴上海跟岗锻炼,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精准匹配高效用才
释放人才“创造力”
聚焦农业提质增效,构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围绕小江干热河谷资源与种业发展需求,新建1家国家级、3家区级科技小院,举办种业发展座谈会,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全力做强农业“芯片”。建设“乡村振兴人才超市”,整合高层次专家28人、专业人才304人,累计提供精准服务130余次、成功结单11家,推动人才服务直达一线、供需精准匹配。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孵化中心,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支持企业开展品种测试与适应性验证,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用好科技人才队伍,支持企业建设市级以上技术中心8个、区级博士专家工作站6个,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推动人才活力转化为产业动能。实施文旅人才振兴孵化工程,发挥“候鸟”人才优势,培育旅居民宿集群,增强文旅产业吸引力。
优化服务用心留才
营造人才“好生态”
夯实服务保障基础,修订人才公寓管理办法,打造“人才安居联盟”,构建涵盖“青年人才驿站短期免费入住”“人才公寓优惠租赁”“合作房企购房折扣”的多层次安居保障体系,为17名青年人才提供驿站免费住宿服务,建成第二批30套人才公寓,27名人才成功入住。上线“才聚东川人才服务地图”,集成38个人才服务平台资源,实现政策查询、服务预约、资源对接“一键直达”。升级人才政策“大礼包”2.0版,整合就学、创业、就业等配套服务,将“惠才卡”服务拓展至41项,以“一站式”服务提升人才获得感和满意度。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走访慰问,为18名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专家授予“东川荣誉市民”称号并颁授城市钥匙,传递党委政府关怀。强化宣传引导,常态化开展政策推介与典型宣传,20余篇工作经验获省市级媒体刊发,持续营造尊才爱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来源:东川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