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④|文明贵州:书写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时代长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8:14 1

摘要:日前,电视剧《乌蒙深处》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收视率冲上黄金时段收视率第一;刚刚举办的2025屯堡文化大会上,钱理群等多位文化名家齐聚贵州,共论屯堡文化家国传承的国家价值与当代实践;2025中国·雷山苗年系列庆祝活动现场,56支巡游方阵精彩亮相,吸引了数万名

日前,电视剧《乌蒙深处》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收视率冲上黄金时段收视率第一;刚刚举办的2025屯堡文化大会上,钱理群等多位文化名家齐聚贵州,共论屯堡文化家国传承的国家价值与当代实践;2025中国·雷山苗年系列庆祝活动现场,56支巡游方阵精彩亮相,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共庆佳节……

黔贵大地文脉绵延,各类文化盛事密集呈现,文化繁荣的磅礴气象,展现出“多点突破、全域开花”的生动格局。

2025中国·雷山苗年开幕。乔啟明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回眸“十四五”,黔山秀水间升腾的文化自信正以澎湃之势奔涌成潮,充分展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团结乐章、培育城乡文明新风的自觉行动、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的绚丽图景、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的丰富实践。

多彩文化谱新篇

“今天就是要用‘脚踏贵州大地,立足全国,走向世界’的视角去观察、研究、宣传贵州地方文化。”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钱理群在2025屯堡文化大会上如是说。

11月15日,贵州省歌舞剧院大型原创舞剧《王阳明》登陆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角逐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精湛演出赢得现场观众喝彩,不少观众在演出结束后排起长队等待主演签名。导演王亚彬表示,该剧深挖阳明心学精神内核,以现代舞剧语言实现对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贵州省歌舞剧院大型原创舞剧《王阳明》登陆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

从文学影视到舞台艺术,从美术创作到民间文艺,“十四五”以来,贵州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硕果盈枝——

紧扣时代脉搏,记录贵州脱贫攻坚奋斗历程的报告文学集《江山如此多娇》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歌曲《心远天高》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斩获飞天奖;电视剧《乌蒙深处》等在央视播出;原创歌曲《上春山》《登高》相继唱响央视春晚;京剧《阳明悟道》、杂技剧《绣琳琅》等剧目在国内相继斩获梅花奖、俄罗斯国际马戏节铜奖并赴全国巡演,好评如潮。

用文艺歌颂时代,用笔墨书写贵州。一部部代表性、标志性文艺作品,谱写了新时代贵州文化繁荣发展的亮丽篇章。

民族团结展自信

11月11日,贵州“村T”的36名“村模”来到上海,站上纽约时装周亚洲舞台,演绎了一场过去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时尚盛宴,好评不断。

设计师古阿新介绍,这场深挖民族文化资源,将刺绣、蜡染等非遗及农耕工具、农特产品搬上T台的民间走秀,已从凯里出发,相继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伦敦国际时装周、联合国气候大会等海内外重要平台。凭借500场演出和130亿次的全网话题播放量,使其成为贵州向世界展示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

11月11日,贵州“村T”的36名“村模”来到上海,站上纽约时装周亚洲舞台。

今年7月以来,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在省内举办191场,吸引游客和观众约39.53万人。贵阳市民张鲁只要看到演出开票就发动全家抢票。他笑言,这些演出剧目不仅质量高还免费供给。

“十四五”以来,贵州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传统体育运动会、“村超”“村BA”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品牌活力迸发,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展示展陈、支持民族村寨发展等工程成果丰硕,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从榕江月寨“孃孃团”球场欢歌的物质精神双富足,到侗族村寨“讲款”制度的基层治理智慧;从“贵州好人”的凡人善举到“文明村镇”的创新实践,从阳明心学的当代阐释到知行合一的治理实践,贵州人民正在书写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的文明答卷,绘就各民族文化美美与共的绚丽图景。

文旅融合创新绩

11月16日,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内游人不断,这个融合红色文化打造的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沉浸式数字体验馆,用短短两年时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超200万人次游客。大家纷纷表示,震撼人心的演出让人深切感受到贵州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前不久,黔东南州黎平县黄岗村凭借文化资源传承传播、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旅游潜力与发展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2025年第五届“最佳旅游乡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黔东南州黎平县黄岗村举行香禾糯节活动,当地侗族同胞欢聚一堂,通过演唱侗族大歌、盛装巡游等形式欢度节日。罗京来 摄

作为红色文化的转折之地、阳明心学的诞生之源、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沃土、家国情怀深植凝聚的家园,贵州从喀斯特地貌的奇绝到阳明文化的深邃,从非遗技艺的鲜活到电影佳作的闪耀,从黄果树瀑布到“黄小西吃晚饭”文旅品牌,潜藏在基因中的多彩文化,正在成为激活旅游产业发展的密码。

在文化驱动与文旅融合双重加持下,“红飘带”及《伟大转折》剧目等叫好又叫座,红色文化更有感染力;“村超”球场上的呐喊声与侗族大歌的动人歌声、苗族银饰的银铃声交织共鸣;民族文化精彩绽放的乡村场景中,从直播间的订单飞涨到民宿里的烟火升腾,从非遗工坊的匠心传承到跨境展销的全球链接……一个个特色文化IP竞相绽放,贵州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十四五”以来,贵州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持续攀升,屡创历史新高,文化特色鲜明的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广。

【短评】守正创新铸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十四五”以来,贵州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系统保护文化瑰宝,激活传承活力,深化文旅融合,用生动实践奏响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时代强音。

文化繁荣的根基在守正创新。贵州以“四大文化工程”为抓手,学界名家深研文化内核、挖掘当代价值,文艺工作者以现代艺术语言诠释文化精髓,形成了既扎根本土又对话世界的文化表达。

民族团结为文化自信注入灵魂。伴随文旅IP蓬勃生长,苗绣、蜡染等非遗元素跨界破圈,传统节庆成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盛宴,文化传承扎根群众生活、涵养文明新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守文化根脉、激活创新基因、凝聚民族合力,贵州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必将在新时代绘就更壮丽的文明图景、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刘义 杨韬

三审 覃淋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