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能跟员工说“我早就成了傀儡”,也能拍着桌子定下几十亿级别的研发方向;他对自己抠门小气,一双鞋用完再刷,但接待客户用的是清一色奔驰宝马奥迪,还备有商务专机。
说任正非是个矛盾体,一点不为过。
他曾是军队中读毛选的标兵,也是西服革履坐在成本管控会议中心头的CEO。
他能跟员工说“我早就成了傀儡”,也能拍着桌子定下几十亿级别的研发方向;他对自己抠门小气,一双鞋用完再刷,但接待客户用的是清一色奔驰宝马奥迪,还备有商务专机。
对员工,他是“分钱、分权、分荣誉”的榨干式激励大王;对国家,他又敢承诺:绝不会牺牲国家利益换取家人自由。
到底是哪种人,才能打造出今天的华为?
1944年任正非出生在贵州山区,父亲是被国民党通缉的流亡学生,家徒四壁。
小时候他最大的梦想是吃一个白馒头,1959年三年困难时期,他只能把米糠和野菜和成饼吃下肚。
就是在这样的黑暗童年中,他逐渐明确:求生、拼命、坚韧,是活下去的唯一方式。
当很多人被动应对“文革”时,任正非靠自学在动荡中读完了高等数学、逻辑学、哲学,以及三门外语。
没有体系、没有师资,凭的是一股死磕劲。
他不是生来天资异禀的人,他的“超人能力”,是无数苦难换来的。
而这股子不屈,从进入基建工程兵那一刻起,就逐渐显露锋芒。
1982年退伍南下,任正非进入深圳,迷失过,也被骗过。
第一次做生意,被坑了200万,差点倾家荡产,被公司开除、家庭也散了。
这一年他已经38岁,五年后靠着几位朋友凑的2万起家,1987年创办华为。
起初卖减肥药、火灾报警器,什么赚钱就卖什么。
靠着不睡觉也要搞定客户的狠劲,他一台台抱着交换机进村、过拖拉机、翻山越岭,就是为了找客户。
早年的华为很草莽,也很江湖,但谁都低估了任正非的野心,他不要做个挣快钱的小老板,他要做可以和西门子打擂台的科技企业家。
拒绝炒房、豪赌研发:这场与时代的反向博弈,他选了死磕
1990年代初,所有赚钱的人都开始炒股、炒房,声色犬马。
任正非不止一次被人建议下场炒地皮,如果他选择房地产,那华为今天多数也就成了某湾别墅开发商的附属品牌。
但他扭头就带人去美国拉斯维加斯、纽约、波士顿踩市场,掏空裤兜也要上马研发,这不是冲动,是认知,是战略。
当时融资难,他跑去找大公司借来了年利率20%–30%的资金。
研发失败意味着一夜归零,可就在1993年到1994年,CC08交换机研制成功,华为第一次有了和国际巨头掰手腕的底气。
说他是赌徒?是,但也是孤注一掷的硬核执行家。
有人说华为等于任正非,但任正非自己从不苟同,他甚至主动把权力放出去。
2003年引入EMT制度,让八名高管轮流执政,自己甘当“办公室要瓶可乐都没人理”的傀儡。
别的掌门人怕失控,他反而说:“我越像个傀儡,越说明公司改革成功。”
更狠的是他在公司放开了批评制度,有员工在内网写长文“任老板,请您别来了!”
换别人早炒鱿鱼了,任正非不仅没动怒,还转发到全公司,说:“批评得好!这人干得行的话,可以破格提拔。”
什么叫商业大智慧?就是“我不靠你们尊敬我来维持权威,但请用你的良知帮我纠错。”
批评我可以,骂我也行,但别指望我会认命投降
当2018年孟晚舟被加拿大非法拘押时,他说:“我已做好此生再也见不到女儿的准备。”
任正非不是不疼爱女儿,而是认清了大局,华为不能以国家利益换取个人自由。
这是作为父亲最深的痛,也是作为企业家、老兵、爱国者最深的忠诚。
而就在这一年,华为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实体清单制裁。
很多人觉得华为必死,但他却掏出2万枚奖章,刻上‘不死的华为’。
他是那个每年在内训中喊“华为一定会失败”,又在危难关头呐喊“我们不会死”的人。
他喊危机,是让企业不要沾沾自喜;他喊“不会死”,是给团队最后一口气。
一个敢大声说自己会死的企业,是不会轻易输的。
任正非将军事思维搬进企业管理,甚至将华为比作“作战军团”。
管理上,他既沿用毛泽东思想、军事化纪律,又大手笔引入全球咨询巨头洗牌流程、引入西方管理法则、打造一套“可烧毁华为再复活”的强悍系统。
他不怕流程复杂,就怕没人执行。
大到战略,小到客户接待,华为用过商务专机、五星酒店、白手套豪车司机,不是浮夸,是为了最大化客户体验。
他说:“该讲排场时讲到极致;但自己刷鞋子也毫无压力。”豪气与节俭,就看在哪花。
任正非不是天赋型企业家,他曾脾气暴躁、内向、甚至短视;也曾因为连续决策失误和母亲离世陷入严重抑郁症,一度想过自杀。
但他靠着不断学习、深刻反思和战略远见,一步步修正自己,把自己从一个不懂市场、不懂电脑、害怕赚钱的技术兵,锤炼成万亿级企业的掌舵人。
任正非之后,华为还能走远吗?
我的回答是看制度,任正非打造的是一个以流程为根、以制度为骨的企业。
他在反复强调“只要流程在,美女带走,华为还能重来。”这是替19.4万员工设计未来的胸怀。
但任正非式的精神偶像,代替不了年轻一代企业家的独立判断。
未来十年,中国需要更多“能批评自己”的企业家,也需要更多“愿为技术坚持到底”的企业,要有“宁愿舍荣誉,坚守底线”的精神铁骨,这或许就是任正非用自己一生拉出来的一道天堑。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镜界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