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舒圣祥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并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绿色”一词出现多达20次,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以绿色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也为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朴素箴言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智慧,它告诉我们,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相辅相成的必答题。从甘肃八步沙沙漠变绿洲的荒漠奇迹到祁连山生态的持续向好,从长江共抓大保护到黄河全域治理,一条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正在神州大地延伸。实践证明: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培育生态优势,就是积蓄最持久的发展动能。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这是美丽中国的愿景,也是“十五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河西走廊的戈壁上,光伏板连成蓝色海洋;陇东南的山林间,树木成林化身碳汇银行;黄河之滨,生态廊道蜿蜒延伸,守护母亲河安澜;甘南草原,湿地如镜,滋养一方生灵。这一幅幅以“绿”为底色的鲜活场景,正是对“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部署的生动回应。
这场绿色变革,是发展方式的蜕变,也是生活美学的升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甘肃城乡之间,这些要求正在转化为鲜活的生动图景:兰州新区的零碳园区里,建筑会“呼吸”,能源可循环;天水古城的街巷中,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旧物回收、低碳生活,成了街头巷尾的新潮流,营造出全民崇尚绿色消费的浓厚氛围。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是“十五五”时期绿色转型的核心支撑,为美丽中国建设插上翅膀。无论是风电光伏设备制造还是储能技术突破,我国正从能源技术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更为甘肃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酒泉风电基地的万千风车迎风起舞,敦煌“光热+”项目让阳光化作不竭动力。“追风逐日”不再是诗意想象,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正在甘肃具化为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绿色能源大动脉。
驭“绿”前行,方可行稳致远。党的四中全会绘就的绿色蓝图,既关乎国家发展大计,也连着百姓生活点滴。对甘肃而言,这是一次发展方式的革命,是一次发展理念的重塑。让我们携手同行,执绿为笔,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共同书写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答卷。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