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那个在二战期间叱咤太平洋的"五星战神",竟然会因为一场听证会彻底终结军事生涯?1951年春天,当麦克阿瑟穿着笔挺的军装走进国会大厦时,他依然保持着标志性的昂首挺姿。外界疯传他"受审时双腿发抖"的场面压根没发生——这位老将甚至拒绝坐下,全程站立接受质询
谁能想到,那个在二战期间叱咤太平洋的"五星战神",竟然会因为一场听证会彻底终结军事生涯?1951年春天,当麦克阿瑟穿着笔挺的军装走进国会大厦时,他依然保持着标志性的昂首挺姿。外界疯传他"受审时双腿发抖"的场面压根没发生——这位老将甚至拒绝坐下,全程站立接受质询,仿佛还是那个掌控千军万马的总司令。
麦克阿瑟的傲慢是刻在骨子里的。作为美国陆军最年轻的参谋长,他在二战期间指挥西南太平洋战区屡建奇功,那句"我会回来"的菲律宾撤退誓言至今仍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后他更是在日本当了五年多的"太上皇",连裕仁天皇见他都要预约。这种特殊经历养成了他独断专行的作风,当杜鲁门总统提出在威克岛会晤时,他竟让美国总统飞越太平洋来见自己,会面后还拒绝共进午餐。
仁川登陆的成功把麦克阿瑟的声望推向了顶峰。但这位老将很快就被胜利冲昏头脑,当情报显示中国可能出兵时,他嗤之以鼻:"中国军队缺乏现代化装备,战斗力不值一提"。他甚至向记者保证"感恩节前结束战争",却没想到志愿军利用夜间行军和穿插战术,让美军的空中优势彻底失效。
长津湖战役成为转折点,美军王牌部队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被志愿军第九兵团分割包围。麦克阿瑟的"感恩节计划"彻底破产,但他始终不愿承认判断失误,反而将败因归结为天气和补给问题。接连受挫后,麦克阿瑟开始走向极端。1950年12月,他向五角大楼提交了震惊世界的"X-mas-50"计划,提议在中朝边境投放26枚原子弹。
更离谱的是,他未经授权就开始调动B-29轰炸机,还将原子弹部件秘密运往日本,直接违反国际协议。杜鲁门政府对此忍无可忍。国务卿艾奇逊警告说,使用原子弹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全球冲突"。而麦克阿瑟却在记者会上公然挑衅:"在现代战争中,没有任何武器是不可使用的"。这种公然挑战文官统治底线的行为,最终促使杜鲁门在1951年4月11日签署解职令。
解职过程本身就像一场谍战剧。白宫原本计划由陆军部长佩斯当面递交命令,但因消息泄露被迫改用军用电报直接发送。讽刺的是,麦克阿瑟竟是从商业广播中率先得知自己被撤职,当时他正在宴请客人。尽管遭遇如此羞辱,这位老将依然保持镇定,对妻子说出那句名言:"珍妮,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回国后他受到英雄般的欢迎,旧金山30万人冒雨迎接,纽约民众抛洒的彩带重达2859吨。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69%的民众支持他,而杜鲁门的支持率只有29%。1951年5月的国会听证会成了麦克阿瑟的最后一舞。面对议员质询,他坚持扩大战争的主张,声称要"轰炸中国本土、封锁海岸线",甚至断言苏联不会参战。当被问及欧洲防务时,他不耐烦地表示"不想被扯进与己无关的话题"。
但这次军政巨头们集体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国防部长马歇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等人轮番作证,用6天时间驳斥他的战略。布莱德利那句名言点破关键:扩大战争将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听证会结束后,麦克阿瑟的光环逐渐消退。他曾在国会发表感人至深的告别演说,那句"老兵永远不会死去,他们只是渐渐淡出"感动无数民众。但政治现实是,再多的民众欢呼也无法改变他挑战宪法原则的事实。
晚年的麦克阿瑟深居简出,1964年在华盛顿陆军医院默默离世。那些关于他"受审时瑟瑟发抖"的传闻,不过是后人添油加醋的演义。真实的历史场景是:这位骄傲了一生的老将,直到最后都挺直腰板,保持着军人的尊严。正如他所言,老兵不会死,只是慢慢凋零——而历史终将还所有人以本来面目。
来源:艾尚优品鉴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