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建人,这辈子没见过城里到处飘药味儿的,原以为亳州就是满大街都是三国古战场的痕迹,结果到那儿才知道,药香比啥都浓,连早点摊都混着当归和黄芪的味道,连孩子都问俺这是进了大药房还是旅游地,真是颠覆了俺这辈子的认知。
我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建人,这辈子没见过城里到处飘药味儿的,原以为亳州就是满大街都是三国古战场的痕迹,结果到那儿才知道,药香比啥都浓,连早点摊都混着当归和黄芪的味道,连孩子都问俺这是进了大药房还是旅游地,真是颠覆了俺这辈子的认知。
第一天跟着导航往城北走,想着先去看大名鼎鼎的花戏楼,没成想刚到门口,就被旁边密密麻麻的药材小摊给拦住了,有卖白芍的有卖亳菊的,还有些俺叫不上名字的草根树皮,摊主们都在大声吆喝,一股子药味儿混着香火味儿钻进鼻子,孩子捏着鼻子说这味道怪怪的,可看那些摊主称药材的样子又觉得新鲜。
花戏楼的大门看着普通,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的雕刻是真厉害,山门前的铁旗杆老高老高,直插天上,门上的砖雕刻着好多人和鸟兽,戏台上的木雕全是三国的故事,六百多个人物一个个都栩栩如生,俺这没多少文化的人都看得挪不开眼,就是里面有点暗,孩子得拉着俺的手走,不然容易磕着。
看完花戏楼,旁边就是华祖庵,走路几分钟就到,里面全是讲华佗的事儿,有他发明麻沸散的展示,还有五禽戏的图解,刚好碰到有师傅在教五禽戏,俺和孩子也跟着比划了几下,虎举鹿抵的动作看着简单,做起来还挺累人,师傅说这是能强身健体的,比福建人晨练打太极还讲究。
中午就在附近找了家小吃店,点了当地最有名的牛肉馍,那玩意儿跟脸盆似的老大一个,外皮金黄酥脆,咬一口咔嚓响,里面的牛肉馅鲜嫩多汁,还混着粉丝的香味,我和娃吃一个都没吃完,再配上一碗撒汤,那汤是用老母鸡骨头熬的,冲了鸡蛋花,撒上胡椒,喝一口浑身暖乎乎的,这波真是真香警告。
第二天计划去曹操运兵道,离华祖庵不算远,打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原以为这运兵道是地上的城墙啥的,结果到那儿才知道是在地下,入口往下走好多台阶,越走越暗,孩子一开始有点害怕,进去之后就被里面的构造吸引了。
地道里又窄又曲折,有时候得弯腰走,有时候又会遇到岔路口,跟走迷宫似的,墙壁上有好多小龛,说是当年放油灯的地方,还有猫耳洞和绊腿板,听导游说这些都是当年打仗用的陷阱,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地下能造出这么复杂的通道。
从运兵道出来,旁边就是魏武祠,里面有曹操的蜡像,还有他当年用过的兵器和写的字的拓片,孩子指着蜡像问俺这就是三国里的曹操吗,俺只能凭着小时候听的评书跟他瞎掰几句,好在里面有文字介绍,虽然俺认不全,但大概能看明白意思。
中午尝了涡阳干扣面,面条筋道得很,加点牛肉拌上蒜汁和油泼辣椒,再配上一碗豆芽汤,香辣味儿十足,孩子辣得直咧嘴还一个劲地吃,说比家里的阳春面有味多了。
下午去了亳州博物馆,就在曹操公园旁边,走路就能到,里面陈列着好多汉朝的文物,有青铜箭镞还有陶罐,最让俺惊讶的是里面还有中药材的标本,把亳州的药都文化和历史文化凑到了一块儿,这种跨界混搭的感觉还挺新鲜。
第三天听当地人说城南有老古墓,还有新盖的高楼,反差特别大,就想着去看看,打车到董园村,远远就看到一片新楼,又高又气派,可转个弯就看到了曹操祖父曹腾的墓。
全是用大青石砌起来的,里面房间挺多,还有残留的壁画,就是里面的宝贝早就被偷走了,只剩下些碎片,站在古墓里能感觉到古时候的气派,可一抬头就能看到不远处的写字楼,这种两千年前的古墓和现代高楼挨在一起的景象,俺真是头一回见。
曹腾墓旁边还有曹操父亲曹嵩的墓,这一片全是曹操家的祖坟,蔓延出去好几公里,来的人不多,安安静静的,适合带着孩子慢慢看,就是周边没什么卖水的,俺们没带够水,渴得不行,所以建议去的人一定要提前备好水和零食。
中午在城南找了家馆子,点了义门羊肉汤,那汤熬得乳白乳白的,一点膻味儿都没有,还带着点药香,里面加了党参和红枣,喝起来又鲜又甜,配上烧饼吃,那叫一个过瘾,超合口味。
下午去了附近的康美中药城,那地方可真大,占地一千亩,里面有八千多个摊位,全国各地的药材都有,白芍枸杞亳菊啥的琳琅满目。
还有商户在网上直播卖药材,一边称药材一边对着手机说话,孩子看得直新奇,说原来药材还能这么卖,我们还买了点亳菊和枸杞,打算带回家泡茶喝,摊主说这都是本地特产,比外面买的正宗。
第四天专门去了涡阳的天静宫,因为听说这里有老子庙会的遗迹,虽然没赶上庙会举办的时间,但里面的建筑特别气派,有老君殿还有元辰殿,里面供奉着老子的雕像,香火很旺,还有不少信徒在祈福。
天静宫外面有好多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有道家文化的书签还有手工面塑,孩子选了一个孙悟空的面塑,捏得惟妙惟肖,爱不释手。中午就在天静宫附近吃了炒米线,亳州的炒米线是酸口的,番茄味儿特别浓,里面加了牛肉粒和豆芽,口感软糯又开胃,孩子吃了满满一大碗。
下午去体验了中药炮制,跟着传承人学切片和炒制,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可难了,火候一点都不好掌握,传承人说现在年轻人愿意学这个的少了,我觉得这么好的手艺可不能失传。
晚上去了华佗百草园,刚好赶上那里的夜游活动,里面有灯光秀还有沉浸式演艺,穿着汉服的演员在里面巡游,还有华佗迎春的舞蹈表演,孩子跟着演员们一起互动,玩得可开心了,里面还有雪地转转这些游乐设施,虽然是春天,但人造雪也挺有意思,这体验真是绝绝子。
第五天没啥特别的计划,就想着在城里随便转转,感受一下当地的民俗,没成想碰到了城南乡下的踩高跷表演,一群人穿着彩衣服,踩着老高的木跷,扭来扭去的,还有锣鼓伴奏,热闹得很,当地有句民谣说喇叭一响浑身发痒,真是一点不假,连俺这不爱热闹的人都看得乐呵。
路边还有老人在做传统布鞋,一针一线缝得可仔细了,说是家传的手艺,买了一双给家里老人,看着就结实。中午吃了烧饼夹羊肉串,现烤的烧饼外皮酥脆,里面夹着滋滋冒油的羊肉串,撒上孜然,香味儿能飘老远。
下午去买了点特产,有义门熏牛肉还有江米蒸糕,熏牛肉颜色鲜红,吃起来香鲜无比,入口就烂,江米蒸糕软糯香甜,撒着桂花和葡萄干,孩子特别爱吃。
这五天逛下来,俺觉得亳州这地方真是挺特别的,既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迹,又有现代化的新区和产业,既有古老的民俗风情,又有新潮的旅游项目,药都文化更是独一份,走到哪儿都能闻到药香,吃到的美食也都是实打实的分量足味道好。
亳州这种历史、民俗、产业混在一起的地方,真是让俺开了眼界,孩子也学到了不少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就是有些景点配套还不太完善,比如古墓周边没什么休息的地方,有些地方指示牌不太清楚,容易走错路,希望以后能改进改进。
总的来说,亳州是个值得带孩子来的地方,不用走太多冤枉路,景点之间离得都不算远,吃的住的也都实惠,虽然和俺们福建差异挺大,但这种反差感才让人觉得有意思,下次有机会还想带着家里老人再来一趟,让他们也感受感受这药都的独特魅力。
来源:出发吧少年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