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大报》纵览 | 2140、2141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6:35 1

摘要:近日,学校在长沙校区一号院学术成果馆组织召开外训工作宣介习主席重要思想研讨会,传达军队外训单位宣介习主席重要思想研讨会精神,听取军地高水平专家和外训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心得体会及意见建议,谋划下步工作思路举措。学校政委陈国强出席并讲话。

一版 校内要闻

● 学校召开外训工作宣介习主席重要思想研讨会

近日,学校在长沙校区一号院学术成果馆组织召开外训工作宣介习主席重要思想研讨会,传达军队外训单位宣介习主席重要思想研讨会精神,听取军地高水平专家和外训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心得体会及意见建议,谋划下步工作思路举措。学校政委陈国强出席并讲话。

学校教育训练部部长雍成纲参加。

会议要求,学校外训工作宣介习主席重要思想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远近结合,站位要高。加强顶层谋划与系统设计,在做好当下在华专业培训的基础上,注重长远培养知华友华亲华力量,培育未来外军领导人。二是内外结合,力量要联。军队院校和军地高校之间要建立联动机制,通过开展调研、举办论坛、邀请授课等方式促进宣介专家资源共通共享。三是教宣结合,方法要活。持续丰富拓展宣介手段场景,将宣介工作融入专业教学中,做好外军学员个性化文化空间、外军学员成长档案等暖心工作,寓宣于教,以教促宣。四是软硬结合,手段要新。探索建设沉浸式宣介实验室或宣介中心等硬件设施,依托“智慧政工”打造习主席重要思想多语种宣传视频资料库,积极提升宣介成效。

会上,学校各承训单位6名教学管理人员代表各自分享了本单位在丰富育人实践中宣介习主席重要思想的主要做法和意见建议,表达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培养亲华力量,服务国家大局的信心决心。学校外国语学院院长王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罗新芹、国防大学教授沈志雄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陈须隆作交流发言,分享推进宣介工作的深入思考,提出“打造国际传播特区”“开通海外媒体账号”等创新思路和具体举措。

学校教育训练部、政治工作部和各承训单位相关领导参加会议。(曹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我们从阅兵场走来”高地号角军乐团专场音乐会在校举行

近日,由学校高地号角军乐团与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文艺部、解放军军乐团和空军军乐团联袂出演的“我们从阅兵场走来”高地号角军乐团专场音乐会在长沙校区三号院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学校政委陈国强出席并用主题立意高、筹划指导高、指挥水平高、歌唱水平高、演奏水平高、军心士气高评价此次演出。

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张战,政治工作部主任毛宇晖,联合军乐团团长黄艳辉参加。(郑新)

四中全会精神在校园

● 全面系统精学 紧贴使命笃行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我们的使命所系、价值所在。作为学员教育管理大院、政治理论教学主抓单位,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标准更高、贯彻更实、走在前列。”近日,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全会精神,与会人员达成共识。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准确全面理解“十五五”规划建议部署,做好解疑释惑,激励学员争创一流、奋斗强军。”正在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任务的董晓辉,在电话中与学院官兵交流学习体会。为使党的声音直达基层、直达兵心,该院第一时间编写“理论快车”,及时将全会精神纳入“理论闯关”题库,在“思想阵地”刊发评论员文章,安排驻队教员进队进班领学辅导,组织“强军号”学员理论学习团队围绕“‘十四五’重大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十五五’规划重点干什么”展开研讨,形成线上线下齐用力、学思践悟贯通抓的氛围,确保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既要在大众化普及上求广度,也要在学理化阐释上求深度。《建议》及其说明刚公布,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指导提要编写小组就投入学习,系统梳理理论要点,讨论各门课程的讲解侧重点、阐释角度。各课程教学团队收到指导提要后,分别针对不同层级学员特点,迅速开展集体备课。“习主席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说明,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我们授课要把握的重点,必须吃透吃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团队首席教授傅婉娟,从“遇见·最美”专题报告会活动一返校,就带着备课组讨论话语切入点、感情共鸣点,力求用更多生动鲜活事例、通俗易懂的话语、具体翔实的数据,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确保党的创新理论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

下一步,该院将持续兴起学习贯彻热潮,贯通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启发引导大家在深入学习、深刻领悟、坚决贯彻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安子阳、杨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服务备战打仗

● 创新能量在战位迸发

近日,某基地人头攒动,由试验训练基地主办的一场先进技术交流活动火热进行,参会者围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算法应用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活动结束后,多项成果经过实际验证,通过“创客空间”平台面向多个部队单位发布,让先进技术成果直通一线。(苏建国)

近日,前沿交叉学科学院举办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设置授课辅导、研讨交流、参观见学等环节,旨在提升基层抓建能力。图为组织参观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学习数字赋能文化建设先进经验。(颜馨)

二版 综合新闻

● 学校举行“高地救祜”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比武

近日,学校“高地救祜”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比武在长沙校区三号院成功举办。学校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张战出席。(史绍琪)

科教动态

空天科学学院某团队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空天科学学院能源材料研究团队通过多功能电解液添加剂策略,基于二茂铁六氟磷酸盐实现了铁元素在循环过程中对正极的动态掺杂,提高了正极晶格稳定性,并诱导界面组分重构,有效抑制了电解液分解和锂枝晶的过度生长。该电解液添加剂策略在镍锰酸锂、高电压三元、钴酸锂体系中表现出普适性,并在NCM811体系中实现了500 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推动了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用于无钴高电压锂金属电池的动态掺杂和相间稳定技术”为题,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并被该期刊编辑推荐为亮点论文。(孙巍巍、郑春满)

科大要论

● 出发比到达更重要

“我想离开浪浪山。”前不久热门影片《浪浪山小妖怪》中主角小猪妖的一声叹息道出了无数人对现状的不满与对远方的向往。当它鼓起勇气踏上未知旅程时揭示了一个真谛:比起到达某个终点,出发时的那份决心早已让这段旅程超越了结果。出发,从来不是到达的铺垫,而是意义的全部。

出发是冲破舒适的勇气宣言。小猪妖在浪浪山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砍柴、烧水、被大王呼来喝去,但日复一日的日子并没有磨平小猪妖的棱角,始终怀揣着对山外世界的好奇。诚然,外面的世界可能充满未知甚至危险,可能付出努力也得不到如愿的结果,但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就永远不可能成功。历史上每次重大的发现都始于勇敢的出发。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两次被俘仍不改其志,最终开通丝路,连接东西方文明;哥伦布横跨大洋发现新大陆,改变世界格局。这些出发所展现出的勇气与决心,远比最终到达目标时的成就感更加震撼人心,出发往往是无声的怒吼,是冲出舒适圈的奋进姿态。

出发是对抗平庸的永恒动力。小猪妖用行动证明普通人也可以大胆“做梦”。“中国巨型机之父”慈云桂院士在新中国计算机技术几乎一片空白时,没有被艰难条件和外界的质疑所阻碍,勇敢出发、不断突破,让中国计算机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高伯龙院士带领团队从零开始,面对无数次失败从未放弃,最终攻克世界技术难题,研制出激光陀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如果只盯着终点,到达的瞬间便会陷入迷茫,唯有享受出发的过程,在探索中保持热情,在前行中突破自我,才能让生命永远保持鲜活的张力。

出发是认识世界的必经之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永远在路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郑和七下西洋,航程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绘就“协和万邦”的天朝画卷;我国军队自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先后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全方位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谱写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赞歌。现实中,许多人出发时往往都带着明确的目标和动机,其实途中发现的更值得追求的方向才是出发的真谛。有人为了准备竞赛学习其他知识,却在过程中意外收获了新技能,有人为了考试成绩埋头苦读,却在学习途中确立了终身的理想。到达时的答案往往是单一的,但出发后遇到的风景、收获的成长,是任何预设的终点都无法给予的额外收获。

人生本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之旅,至于最终是否能取到“真经”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出发本身就是最宝贵的“真经”,最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踏上取经之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郭峻铭)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校园短波

近日,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某系举行“教授讲党课”活动。该系教授秦石乔以“忠于自己的追求、有永立潮头的自信、掌握前进的制胜法宝、做好不悔的赤诚选择”为脉络,结合团队发展历程,深入阐述了“一个团队要走多少年才能认识自己?一个团队要跨越多少山海才能成熟?”这一深刻命题。本次活动是该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郑雅萱、周珺)

近日,空天科学学院联合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在“拔尖计划2.0”框架下启动第三次协同育人游学活动。2024级航天力学拔尖班学员前往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与实践。(谭倩文)

近日,电子对抗学院举行2025年新兵授衔暨入伍宣誓仪式。图为宣誓现场。(张盛灵、台运满)

三版 专版

● 闯关留足迹 成长共见证

常态学理论,天天来闯关。“理论闯关”栏目与诸位学友相伴,已扎实走过一轮春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时间刻度,而是一段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滋养、锻造作风、提升本领的珍贵旅程,是一个值得回顾与总结的重要节点。

回望这一年,栏目共吸引3万余名用户注册,上线1000多道原创性题目,带动120余万人次参与答题,页面浏览量超2000万次,培育理论达人130人次,深度挖掘宣传215达人宿舍、“霸榜达人”徐鑫华、“一站到底”陈杨航等理论学习典型,依托20余人的力量打造出覆盖全校、辐射全军、走向全国的理论学习平台。

栏目的成长,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谋划,离不开闯关团队的奋力托举与兜底,离不开每一位“闯关者”的执着与热情。闯关留足迹,成长共见证。让我们一起回顾一年闯关征程,携手跨越新的关卡,共同奔赴理论高地。(席方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让党的创新理论“燃”起来

当120余万人次参与线上答题,当1000多道题目被反复研习,当“霸榜达人”“理论之星”在校园内外涌现,学校“理论闯关”栏目用一年时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样本:党的创新理论完全可以在青年群体中“燃”起来。这一探索不仅为军队院校理论武装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更为新时代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路径。(张照星)

四版 科大文苑

本期文章目录

战士罗布

□ 易 秋

《诗经》与三号院

□ 郭润霖

香甜的绿豆汤

□ 胡若慧

风雨脊梁

□ 张译文

摄影作品

同心圆(刘志恒 摄)

一版 校内要闻

● 学校召开“智慧政工”专项工程工作推进会

近日,学校在长沙校区一号院智慧政工研究中心召开“智慧政工”专项工程工作推进会,会议听取工程总体推进情况汇报,现场观摩成果演示,并就纵深推进工程建设进行部署。学校政委陈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学校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张战主持,政治工作部主任毛宇晖参加。(李哲)

教研一线

● 用AI打造“战味”课堂

一架四旋翼无人机低鸣盘旋,将模拟沙盘的实时画面传输至电脑,课堂秒变高度仿真的战场指挥平台。“跟踪轨迹出现抖动。”学员赵亮迅速反应,调整参数。随着算法更新,屏幕上的识别框立刻稳稳地锁定目标。“成功了!识别率大幅跃升!”近日,在电子科学学院“神经网络方法与应用”实践课堂上,学员通过无人机侦察定位演示系统,亲眼见证了曾经只在电脑里跑通的算法,也能在仿真“战场”上接受检验。这是该院运用智能手段赋能实践教学的生动缩影。

“我们不光要培养会做课题、写论文的学员,更要培养能研制装备、在未来战场打胜仗的学员。”该院“自动目标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课程团队负责人胡谋法说,针对书本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两张皮”的问题,团队教员深入调研讨论后,决定探索走开运用智能化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授课质量的路子,对包括巡飞弹演示系统、光电吊舱演示系统、车载雷达开发系统在内的各类实践平台实施智能化升级,引导学员运用课堂所学开展针对性训练。同时,教员根据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针对不同层次、类型学员量身优化教学方法。

为持续激发学员学习热情,该院教学团队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结合学员专业特点和岗位任职需求,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智能创新实践平台,实施“需求提报-模型设计-算法编写-验证评估”全流程机制,不断提升学员实践能力水平。

教学相长,学用结合。该院《通信原理》教学团队引入AI助力实验教学,把高深的“军事无线电通信技术”变成学员爱玩的“实战游戏”;《信息论与编码基础》教学团队通过物理空间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耦合,构建VR实验仿真系统,帮助学员在场景化学习中“沉浸式”探索信息奥秘,有效提升学习直观性与互动性。

为进一步提升教员人工智能专业技术水平,该院每个月面向全体教员和管理干部举办ISW教学技能工作坊,进行AI智慧教学专题集中研讨与微课研讨。下一步,他们将强化科技手段的研究与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部署更多充满“战味”“新味”的实践教学系统,助力学员加速理论知识向能力实践转化,提升智能化手段对人才培养的贡献率。(方姝阳、王曼)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学校组织第四次党的创新理论网络学习交流分享会

近日,在“理论闯关”栏目一周年之际,学校组织第四次党的创新理论网络学习交流分享会,学校政委陈国强与大家畅聊。(席方丹)

铸牢政治忠诚 打好攻坚之战

● 强化思想引领 赋能办学育人

近日,外国语学院某学员队内,一场“读习主席的书、读习主席推荐的书”专题活动正火热进行,学员们纷纷走上讲台,立足语言文化视角,通过感悟讲述、情景演绎、诗歌朗诵等方式,分享交流读书心得。

据该院领导介绍,他们在聚焦“铸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之战”深化教育实践活动中,统筹推进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教育、法治宣传教育等各项教育,结合学校“能动思政、贯通育人”大思政育人体系总体要求,创新开展“双读”活动、“十二个人生关口”教育,努力构建政治底色鲜亮、为战导向鲜明、攻坚能力突出的教育体系。

该院党委把思想引领作为深化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完善习主席重要讲话随到随学机制,每月集中两天组织原著研读、辅导授课、研讨交流、现地教学等;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入”工作,深化与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交流合作,围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动员集训和示范观摩;成立以政治理论教员、基层政治干部、学员理论骨干为主体的“忠诚之魂”宣讲团,用好学校“高地号角”融媒体矩阵中的“理论快车”“理论闯关”“思想阵地”等品牌栏目,提升理论学习质效。

为构建多维协同的育人格局,该院围绕坚定强军信念、树牢打仗意识、激励担当奋斗、永葆本色作风4个专题,贯穿全年、覆盖全员开展教育引导。依托学院“无名大讲堂”,组织专题辅导授课,邀请名师大家、英模典型、优秀校友等来院作报告;围绕“奋进攻坚怎么看、建功高地怎么干”组织群众性大讨论、“强军有我大家谈”等活动,在检视辨析中找差距、明方向;组织“奋斗者说”故事会、“五个感恩”教育和“爱外院、建外院、我为外院做贡献”等活动,切实把教育实效转化为发展动力。

凝聚向心力,激发奋进力。前不久,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中,该院三名参赛学员全部获得一等奖,是近年来该院在此项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下一步,该院将以深化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锚定以学科提质增优为龙头的各项中心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圆满完成任务。同时着眼新年度规划,提前布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工作,进一步推动“无名”文化建设,为中心工作持续赋能增效。(张晨露)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近日,电子对抗学院举办“高地学习之光”大思政育人故事会,6位政治教员作为讲述人依次登台,以“小故事”折射“大思政”,用“身边事”点亮“强军梦”。图为师生齐诵《满江红》。(乔政浩、徐灵)

二-三版 专版

● 建立“青春记忆库” 谱写为党育人新篇章

这是一次关于“记忆”的创新,更是一场关乎“育人”的深耕。2022年7月,学校印发《加强学员成长档案征集管理工作方案》,一项极具创新性的育人工程——学员成长档案工程正式启动建设。三年来,该工程锚定“为党育人、以档育人,高地之上,记录青春”的理念,打破档案工作“重保管、轻利用”的刻板印象,将其与育人核心工作深度融合,让静态的档案“活”起来,让学员个人的成长轨迹与时代的强军脉搏同频共振,探索出一条富有时代特色、遵循育人规律的创新之路。(尚修远、张文磊、黄星)

● 学校优秀学员成长档案展参展学员事迹

学校优秀学员成长档案展是深化成长档案建设应用,推进档案工作融入学校高地文化建设,融入“智慧政工”,充分发挥“以档育人”价值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为第2次举办。展览精心遴选22名优秀学员的成长档案,生动再现科大学员“筑梦追梦圆梦”的成长轨迹,彰显科大学子崇尚荣誉、勤奋进取、笃行创新、全面发展的青春风采。他们的事迹和成长档案素材为在校学员,特别是新入校学员,树立可见、可感、可学的榜样,为老师探索更具温度与实效的育人路径提供鲜活的案例借鉴。(来源档案馆)

观展有感

● 有温度的档案 有力量的成长

近日,读国防科大“高地青春”主题成长档案展的报道,最触动我的,是“以档育人”四个字背后那份细腻又深刻的教育温度。原来一份份看似普通的档案,竟能成为陪伴学生成长的精神指引,这不仅是教育形式的创新,更让我重新认识了档案对学生成长的独特价值,心里满是感动与敬意。(林西)

四版 科大文苑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