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南欧著名都市之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06:05 1

摘要:里斯本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的葡萄牙西部,濒临大西洋,坐落在伊比利亚半岛最长的河流——特茹河(也译塔霍河)的河口北岸,地处河口上游约15公里、距大西洋不到12公里的狭长地带,市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葡萄牙全称葡萄牙共和国,首都里斯本,政治体制为半总统共和制。

葡萄牙共和国国旗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东、北连接西班牙,西、南濒临大西洋,国土总面积92225.61平方公里

截至2024年6月,葡萄牙总人口为1064万人。

葡萄牙是一个民族相对单一的国家,绝大多数人口都是葡萄牙人。

葡萄牙共和国国徽

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里斯本位于欧洲大陆最西端的葡萄牙西部,濒临大西洋,坐落在伊比利亚半岛最长的河流——特茹河(也译塔霍河)的河口北岸,地处河口上游约15公里、距大西洋不到12公里的狭长地带,市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城市整体呈现出“七丘之城”的典型丘陵地貌:在河谷与海岸之间,七座主要山丘错落分布,海拔从河口的近海平面逐渐抬升到北部高原和蒙松特森林公园的227米,地形起伏明显,山谷纵横,街巷多坡道和观景台,形成层层叠叠的城市轮廓。

特茹河在此形成欧洲西海岸最大的河口湾,总面积约320平方公里,深槽航道与潮滩、小岛交织,为里斯本提供了天然良港和调控气候的水体。

由于直面大西洋,城市常年受海洋气流调节,兼具地中海式干热夏季与海洋性温和冬季,年均日照约260~300天,降雨集中在冬半年,整体温和宜人。

里斯本凭借“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的极西门户位置,自古成为连接南欧、北非与美洲、大西洋航线的重要枢纽,河口港阔水深,既可避风又便于远洋通航,使城市在大航海时代迅速崛起,并延续至今作为葡萄牙最大的港口与综合交通枢纽。

南北两侧分别被辛特拉山系和河口浅滩环抱,西侧是广阔的蒙松托城市森林,再往外即为浩瀚的大西洋;这种山、河、海、丘交织的多元地貌,使里斯本在有限的空间内集中了海岸、河口、丘陵、绿地等多重景观,也塑造了城市梯级而建、红顶白墙、俯瞰河海的独特地理风貌。

截至2025年,里斯本市(市政范围)常住人口约为54.6万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6600人;以里斯本为核心的大里斯本都市区则聚集了约303万居民,是葡萄牙人口最稠密、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由于外来移民持续流入,仅里斯本一市的外籍居民就超过20万人,占全市人口近四成,使城市人口结构呈现多元且相对年轻的特点。

按照联合国预测,受益于高出生率和不断涌入的国内外移民,大里斯本地区总人口在2050年可能突破450万,继续保持欧洲增长最快的都市区之一。

里斯本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公元前约1200年,最初由腓尼基人在此建立港口聚落,称其“Alis Ubo”,意为“安全港湾”;此后迦太基人、希腊人相继到来,使这处河口码头成为地中海—大西洋航线上的重要补给点。

公元前205年起,罗马人入主,设“奥利西波”城,升格为市并授予罗马公民权,修建道路、剧场与浴场,成为卢西塔尼亚行省的经济和行政中心之一;帝国衰落后,城市先由西哥特人统治,5—8世纪间屡经战乱,但港口功能始终未衰。

公元714年,北非摩尔人渡海攻占里斯本,将其纳入科尔多瓦哈里发版图,筑围墙、修清真寺、建阿尔卡萨城堡,并鼓励农业与内陆贸易;在伊斯兰统治的四百年间,城市人口增长、街区扩张,山顶防御与山下港市并置的格局基本奠定。

1147年,葡萄牙开国君主阿方索一世联合英、诺曼和日耳曼十字军发动长达四个月的围攻,最终破城收复,里斯本从此并入新生的葡萄牙王国,并在1255年正式被定为首都,王室、议会与教会机构陆续迁入,城市地位迅速提升。

进入15世纪,里斯本凭借西端门户的地理优势成为“大航海时代”的策源地:1415年征服北非休达后,亨利王子等航海家以里斯本港为母港,沿非洲西岸一路南下;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由此启程开辟印度航线,1500年又直接通向巴西,城市一跃成为欧洲最大香料、蔗糖、奴隶和贵金属转运中心。

16世纪上半叶是里斯本的黄金年代,贝伦塔、热罗尼莫斯修道院等曼努埃尔式建筑拔地而起,王宫里驯养大象与花豹,港口桅杆如林,财富与舶来品涌入,使城市人口突破十万,跃居欧洲大都会之列。

然而辉煌背后隐忧渐显:1506反犹骚乱、1580—1640西班牙并吞六十年、海外竞争加剧,加上1755年11月1日晨的大地震与海啸,几乎瞬间摧毁里斯本三分之二建筑,死亡人数估计过万,港口设施与商业区毁于一旦,葡萄牙国力随之衰落;震后首相庞巴尔侯爵推行理性主义重建,采用抗震木桩结构与方格路网,城市面貌由此焕然一新,却再难返昔日独霸地位。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迫使王室流亡巴西,里斯本经历法军占领与自由革命,随后开启铁路、照明、港口现代化工程;共和国成立后,城市继续向北部高地扩展。

二战期间,里斯本作为中立港成为欧洲情报与难民转运站;1986年葡萄牙加入欧共体后,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使城市重新融入欧洲网络;1998年举办以“海洋,未来的资产”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河口东侧填筑新商务区,地铁、跨海大桥与高速铁路相继落成,标志里斯本完成由海权古都向现代旅游与科技服务中心的转型。

纵观三千年,里斯本从腓尼基商站、罗马市邑、摩尔要塞、帝国首都、地震废墟到今日大西洋岸的多元文化都市,其兴衰轨迹与航海、贸易和多元文明交汇密不可分。

里斯本是葡萄牙的首都,也是该国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和科技中心。

作为葡萄牙的政治中心,里斯本汇聚了国家级的政治机构,包括总统府、国民议会以及最高法院等,是国家政治决策和行政管理的枢纽。

同时,里斯本也是葡萄牙的经济核心,其大都市区的经济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显著比例,拥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涵盖服务业、旅游业、商业以及造船、水泥、钢铁、塑料、软木、纺织、造纸和食品加工等多种工业领域。

在文化方面,里斯本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现代文化设施,如贝伦文化中心,这是葡萄牙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文化传播机构,收藏并展示着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持续推动着葡萄牙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此外,里斯本还是葡萄牙的教育和科研重镇,拥有众多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中心,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里斯本凭借其全面的中心地位,在葡萄牙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源:七天地图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