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女真实的生活现状:被人肆意糟蹋蹂躏,与牲畜无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2:12 1

摘要:我昨晚熬夜翻《宫女谈往录》,看得我直接把手里的奶茶扔了。凌晨三点起床,干到子夜,中间打盹?被姑姑拿针扎眼皮。吃饭?一天两顿,一碗糙米饭配咸菜,肉味儿只能在主子碗里闻。睡觉?大通铺,九个人挤一张炕,翻个身得先打招呼。最惨的是“提铃”,冬天夜里让你抱着铜铃在御道上

凌晨三点,别人还在做梦,十三岁的小姑娘已经被拖起来刷马桶,刷慢了,冰水直接灌脖子——这就是古装剧里那些“岁月静好”的宫女真面目。

我昨晚熬夜翻《宫女谈往录》,看得我直接把手里的奶茶扔了。凌晨三点起床,干到子夜,中间打盹?被姑姑拿针扎眼皮。吃饭?一天两顿,一碗糙米饭配咸菜,肉味儿只能在主子碗里闻。睡觉?大通铺,九个人挤一张炕,翻个身得先打招呼。最惨的是“提铃”,冬天夜里让你抱着铜铃在御道上走,边走边喊“谨慎”,一走就是两个时辰,耳朵手全冻成紫馒头,第二天还得照常干活,不然就再来一晚。

挑进去的时候也不是选美,是验牲口。清代档案写得清清楚楚:脱光、转圈、掰嘴看牙,奶娘在旁边记录“腋毛轻重”“体味浓淡”。过了这关,名字直接抹掉,改叫“某姐”“某丫头”,爹妈来了都不认。明朝更狠,入宫当天发你一双布鞋,意思是从今往后踩你的只有皇砖,不是父母。

别以为老老实实就能苟到老。宋徽宗那会儿,一天抬出去好几个,卷席子,亲属问都不敢问。乾隆朝内务府账本我拍给你们看:一年“病故”宫女三十七名,最大的才二十四岁,死因清一色“自缢”。为什么?主子一不开心,把你赏给太监对食,或者夜里拖去“暖脚”,第二早能不能爬回来全看命。

想逃?宫墙十米,护城河三丈,抓着就是杖毙。1542年那十几个小姑娘实在受不了,趁嘉靖睡着,拿黄绫子勒他脖子,可惜绳子打了死结,皇帝没断气,她们被零刀碎剐。史书记载“血肉模糊,哭声震掖庭”,我读到这页,手指都是抖的。

熬到白发可以出宫?别做梦。明朝规定:年过三十,无过失,才“恩准”放出。可外面爹娘早没了,兄弟嫌你晦气,只能蹲在西安门要饭。《菽园杂记》写:白发宫人“昼乞残羹,夜宿土地庙”,冬天早上收尸,一车推二十多。最体面的结局是殉葬——朱棣死那天,三十多个宫女被领进地宫,大门一关,黑成永远。

所以别再对着剧照喊“好想去故宫当格格”。那地方,红砖缝里都是十七岁的指甲印。真正该刷屏的是她们的名字,虽然史书懒得记,但我们至少记住:任何把活人当布景的制度,不管包装得多金碧辉煌,骨子里都是吃人。

来源:自若星星b0feh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