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10年7月21日,长安太极宫血味还没散,李隆基就命人把上官婉儿押到旗亭下。刀起头落,连给太平公主喊停的机会都没留。那一刻,她手里还攥着刚拟好的新帝诏书墨迹。
她明明帮李隆基写了讨伐韦后的檄文,转头却被一刀砍了脖子,这算哪门子“奖励”?
710年7月21日,长安太极宫血味还没散,李隆基就命人把上官婉儿押到旗亭下。刀起头落,连给太平公主喊停的机会都没留。那一刻,她手里还攥着刚拟好的新帝诏书墨迹。
我看完墓志拓片只想骂一句:这男人狠得真精致。碑上夸她“纳忠受赏”,史书里却写“淫乱宫闱”。谁真谁假?尸体不会撒谎,她颈骨上的刀痕整整齐齐,没有挣扎磕碰,说明连反抗都来不及。李隆基根本不想审,只想让她立刻闭嘴。
为啥非要死?说穿了就三条:她知道太多,她能写死谁,她站队太平。三十年制诰大权,她随手就能把黑材料改成白圣旨;修文馆里那帮进士,一半喊她老师;连太平公主半夜进宫都先摸她的卧房帘子。这种闺蜜+智囊组合,换成我是李隆基,也睡不着。
更阴的一手在后面。人杀了,文章却留着。《全唐诗》里她的32首照样香艳,好像在说:才华归才华,命归命。杀你是因为你会玩政治,留诗是因为你会玩文字——陈寅恪那句“去其人而存其文”听着风雅,骨子里就是“用完即弃”的男性统治说明书。
最难受的是她死后第二天,宫里把所有女史、女尚书、内学士全遣散,发银子打发回老家。武则天开了个头,上官婉儿搭了棚,李隆基一把火把台子烧了,顺手告诉天下:女人靠边,游戏结束。从那以后,唐朝再没出过能坐到殿上批奏折的娘子。
所以别再说她死得冤。政变夜本来就是大型清理现场,韦后先填坑,太平排第二,她刚好挡在中间。忠诚、才华、闺蜜情,在权力换盘子的吱嘎声里,连垫桌脚都不够格。
一句话:李隆基用她的血给自己铺了通往开元的路,顺手把后来所有想握笔的姑娘都吓退了。
来源:快乐孔雀2Wg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