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万人围着一万残兵打了半年没啃下来,转头看别人两天破城,这要是放在今天,热搜得挂三天——“唐朝最菜皇族将领”。可偏偏就是他,李寿,死后被写成了“战神”,墓志铭吹得比李世民还能打。
五万人围着一万残兵打了半年没啃下来,转头看别人两天破城,这要是放在今天,热搜得挂三天——“唐朝最菜皇族将领”。可偏偏就是他,李寿,死后被写成了“战神”,墓志铭吹得比李世民还能打。
我头一次在《资治通鉴》里看到这段,直接笑出声:宇文化及那会儿只剩一口气,李寿带着大唐正规军,粮草充足,硬是把围城拖成马拉松。窦建德一来,像收作业的老班主任,两天解决战斗。对比太残忍,史官都没忍心给他找补,只留下一句“寿不能克”。直白翻译:太菜了。
更离谱的是,后来出土的墓志把败仗全删了,只剩“运筹帷幄”“威震东夏”。我盯着那几行字,脑子里全是家属塞钱给写手的样子:哥,咱好歹皇族,给点面子。唐朝人也要面子工程,活人得靠名号唬人,死人得靠碑文续命。
可转念一想,李渊为啥老派他挂帅?真就为了丢人?翻族谱才品出味:李寿是李渊堂弟,血缘近、资历老,却没啥班底,正好拿来制衡如日中天的李世民。打输了不心疼,万一蒙赢一局还能分功。老李家算盘打得啪啪响,牺牲品就是李寿的口碑。他像枚橡皮图章,往山东河北一盖,意思是“这块地姓李”,至于仗打得多难看,朝廷兜底。败了归败了,地方豪强一看,哟,皇帝自家人真来了,税粮人头照交,统战价值瞬间拉满。
所以李世民后来还是追赠他司空,相当于国防部长退休待遇。不是念他战功,是感谢他背锅。皇族里的背锅侠,也是稀缺岗位。
如今三原县那座墓还在,石椁雕得飞起,壁画鲜亮,游客拍照打卡,没人记得主人生前屡战屡败。历史就这么荒诞:战绩可以输,墓碑必须赢。李寿用活生生的失败告诉我们,有时候面子工程才是最大刚需,活人靠它稳位子,死人靠它续传说。至于真相,史书和墓志各说各话,谁还关心一个背锅王的心酸。
来源:诗意苹果QnP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