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狄仁杰仅仅只有三品,那些唐朝一二品的官员都是什么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04:41 1

摘要:“宰相才三品?那一二品是空气吗?”——刷到这条弹幕,差点笑喷,可下一秒就笑不出来了:原来在唐朝,官大不一定权大,权大不一定官大,整一个大型“官界PUA”。

“宰相才三品?那一二品是空气吗?”——刷到这条弹幕,差点笑喷,可下一秒就笑不出来了:原来在唐朝,官大不一定权大,权大不一定官大,整一个大型“官界PUA”。

先说正一品那几位“老大爷”。太师、太傅、太保,听着像帝王幼儿园园长,日常就是上朝打卡、下班遛鸟。唯一例外是李世民当年撸过的“天策上将”——这头衔他自己发明自己戴,不但开府,还能私下发工资,简直唐朝版“编制外CEO”。可他一登基,这岗位立刻被HR下架,后世再也投不到简历,正一品从此集体变“吉祥物墙”。

从一品更离谱,太子三师听起来像未来皇帝的家教,实际却是“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李渊给裴寂塞了个“太子太傅”,表面教太子,其实每天陪太上皇打麻将,史书明写“无所是非”,翻译过来:工资照领,锅不背。

二品里曾经有两根独苗:尚书左右仆射。唐初它们是真宰相,公章一盖,六部哆嗦。可开元之后,皇帝把实权转送给“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个临时差遣,没品级,全凭皇帝手写小纸条。于是出现魔幻场景:正二品的老仆射坐在办公室里,对面三品的小年轻拿着“平章事”条子,笑眯眯收走他的公章。老臣气到回家写辞职信,皇帝回复:不准,继续挂名,工资加倍。——就是不准你碰事。

边疆画风又不同。安西大都护实打实正二品,却领着安西四镇兵,管着丝绸之路收费站,连骆驼都得听他调令。内陆的二品只能酸溜溜写首诗:“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翻译:老子也想戍边捞点油水,可皇帝怕我造反,把我摁在长安喝西北风。

至于安史之乱后的“检校三公”,更搞笑。节度使们一身泥巴血渍冲进长安,皇帝当场批发“检校太尉”“检校司徒”,一箱子紫袍金印,抱走不送。看似升顶格,实则“遥领”——人在范阳,官帽挂在长安,上朝全靠替身NPC。郭子仪七次被“检校”,家里紫袍堆成山,还得自己缝补丁,因为真袍子留在长安当展览品。

最扎心的在后头。晚唐那几个能决定谁当皇帝的人:翰林学士承旨、枢密使,正经品级只有三、四品,却能在半夜把圣旨写出花来。他们没大官袍,可手里攥着“内库钥匙+神策军兵符”,一句话能让二品老臣原地退休。老臣们上朝时偷偷瞄那几把小椅子,心里骂娘:坐那儿的小年轻,去年还在我家里抄试卷呢!

所以唐朝这套“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民间定律,早被皇帝亲手拆台。他们把品级做成“荣耀战力皮肤”,看着闪,不加攻击;又把实权捏成“隐藏彩蛋”,品级越小,彩蛋越大。功臣想闹?给你正一品,再赐豪宅,就是不给兵权;寒门肯拼?直接塞“平章事”,让你连夜加班改诏书,死后才追赠“太尉”当纸钱。

一句话:唐朝官制就是皇帝的大型“养鱼池”。一二品是漂在水面的观赏锦鲤,喂饱即可;三四品才是暗流里的鲨群,真咬人。看懂这套潜规则,就会明白为啥杜牧写诗自嘲“尘世难逢开口笑”,毕竟谁也不想顶着正二品空壳,却被三品小秘书一句“下班前交PPT”怼到内伤。

来源:神秘晚风czoh6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