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三下午刚上班,办公室的打印机还在嗡嗡响,张姐突然拿着手机冲进来,声音都带着颤音:“你们快看!网上说45岁以上教师要强制转岗,这是真的吗?” 她手里的教案都差点滑到地上,眼镜滑到鼻尖上也忘了推。张姐今年44岁,教语文22年,还有一年就到45岁,这段时间被转岗
上周三下午刚上班,办公室的打印机还在嗡嗡响,张姐突然拿着手机冲进来,声音都带着颤音:“你们快看!网上说45岁以上教师要强制转岗,这是真的吗?” 她手里的教案都差点滑到地上,眼镜滑到鼻尖上也忘了推。张姐今年44岁,教语文22年,还有一年就到45岁,这段时间被转岗的传闻搅得没心思备课,课上走神都被校长提醒过两次。
其实不光是张姐,最近教师圈里就没断过“45岁转岗”的讨论。家长群里有人说“老教师精力跟不上,该给年轻人腾位置”,朋友圈里也有老教师转发“教了一辈子书,难道老了就没用了”的感慨。我在中学做行政快8年,这段时间接了不下20个咨询电话,有本校的老师,也有外校的熟人,大家都在慌这件事。今天就结合身边人的真实经历,给大家捋捋最新政策,说说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也谈谈我的真实想法。
先说说张姐的情况。她是我们学校的骨干教师,教过的学生考上清北、985的都有,去年还评上了市级优秀教师。以前她最喜欢在办公室跟年轻老师聊教学方法,分享怎么抓作文素材、怎么帮偏科生提分,现在一有空就刷政策解读,手机里存了一堆教育部门的文件截图,眼镜片都换了副更厚的。有次批改作业到深夜11点,她突然给我发消息:“我要是转岗去管后勤,每天登记物资、查考勤,这辈子的教学本事不就废了?”
她的焦虑我太懂了。我表哥在县城中学教物理,今年刚好45岁,上个月学校开教职工大会提了转岗的事,他当场就急红了眼。表哥教了23年物理,从刚毕业时的青涩青年,到现在的教研组长,家里的奖状、获奖证书堆了满满一柜子。他跟我说:“我每天备课到11点,就是想把复杂的知识点讲得更透彻,学生们也喜欢听我的课,怎么就因为年纪到了要转岗?”
其实大家之所以这么慌,核心是对政策有误解。我特意查了教育部今年发布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还有省教育厅的补充通知,里面根本没有“45岁强制转岗”的说法。真正的政策是,45岁以上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转岗,重点针对的是因身体原因无法承担教学任务、或者教学成绩连续3年不达标的教师,而且转岗是灵活安排,不是“一刀切”。
我们学校的李老师就是个典型例子。她今年46岁,教数学教了24年,两年前查出腰椎间盘突出,站着上课超过20分钟就疼得直不起腰,有时候批改作业都得趴着。学校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她沟通转岗到教务处,负责课程安排和教学督导。李老师一开始也抵触,怕离开讲台就没价值了,结果上岗后发现,她的教学经验能派上大用场——帮年轻老师磨课、设计教学方案、分析考试数据,比以前站讲台还忙,但不用硬扛着身体不适,她说:“现在不用强撑着站讲台,还能帮学校带出一批好老师,挺有意义的。”
还有个更暖心的案例。邻市的一所小学,有位50岁的语文老师王老师,教龄28年,因为视力下降,长时间批改作业就头晕眼花。学校没让她转岗到后勤,而是给她安排了“银发导师”岗位,专门指导年轻教师备课、开展班级管理,同时每周还上两节传统文化选修课,讲《弟子规》《论语》,学生们特别喜欢。王老师说:“学校没因为我年纪大、视力不好就放弃我,还让我发挥特长,这种尊重比啥都强。”
说说转岗的具体情况,不同情况的教师,政策安排完全不一样。如果是身体原因,比如有慢性病、体力不支,没法承担满课时教学,只要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就能申请转岗到后勤、教务处、德育处等岗位,工作内容相对轻松,薪资待遇一分不少。我们学校的后勤主任以前就是语文老师,50岁时因为膝盖不好,上下楼梯都费劲,转岗后负责学校的物资采购、校园安全,每天工作8小时,不用加班,他说:“比站讲台轻松多了,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挺好的。”
如果是教学能力突出、身体也没问题的老教师,政策更倾向于“退居二线发挥余热”,而不是转岗。比如安排担任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或者成立“名师工作室”,指导年轻教师成长,甚至可以开设校本课程、选修课。我表姐在重点中学教英语,今年47岁,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校让她负责初三年级的英语教研,每周只上4节课,其余时间指导年轻教师备课、参加教研活动,她觉得:“这样既能发挥我的特长,又不用像以前那样每天批改几十本作业到深夜,压力小了很多。”
还有一种是自愿转岗。有些老师到了一定年纪,想换个工作环境,或者想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就主动申请转岗。我们县教育局去年统计,有12位45岁以上教师自愿转岗到后勤、行政岗位,其中有位教了25年数学的老师说:“我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转岗后工作压力小了,能经常回家看看,尽尽孝心。”
大家最关心的薪资待遇问题,政策也写得明明白白:转岗教师的基本工资、教龄津贴、职称待遇保持不变,绩效工资根据新岗位的考核标准发放,总体收入不会降低。我们学校的李老师转岗后,因为负责教研督导,绩效工资比以前还多了200块,她说:“本来以为转岗后工资会降,没想到学校考虑得这么周到。”
不过有个细节要注意,转岗不是“一转了之”,学校会组织岗前培训。比如从教学岗转到行政岗的老师,会培训办公软件操作、公文写作、沟通技巧;转到后勤岗的,会培训物资管理、安全保障知识。我表哥学校有位老师转岗到后勤,刚开始不会用库存管理系统,学校专门安排年轻老师手把手教他,不到一个月就上手了,现在管理学校的教学设备井井有条。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45岁以上教师如果不想转岗,只要身体允许、教学达标,完全可以继续留在教学一线。教育部的政策里明确提到,要尊重教师的职业选择,不得以年龄为唯一标准强制转岗。我们学校有位52岁的历史老师,教龄30年,现在还带两个毕业班的课,教学成绩年年在年级前列。他说:“只要学生需要我,我能站得稳讲台、讲得好课,就会一直教下去,年纪从来不是问题。”
为什么会有“45岁强制转岗”的传闻?主要是有些地区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出台了针对性政策,但被误读了。比如某省去年出台的政策,要求对45岁以上、连续3年教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进行转岗培训,结果被传成“45岁强制转岗”。还有些自媒体为了博眼球,故意夸大其词,导致大家恐慌。
我个人觉得,这次的转岗政策核心是“以人为本”,既考虑了老教师的实际情况,又兼顾了学校的教学需求。以前有些老教师身体不好,却硬扛着站讲台,既影响教学质量,又损害身体健康;而有些年轻教师有活力、有新方法,却没机会上讲台。现在的政策通过灵活转岗,让老教师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价值,让年轻教师有更多机会,其实是双赢。
如果是45岁以上、身体好、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不用过分担心,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学校肯定会尊重你的选择。可以主动跟学校沟通,表达想继续留在教学一线的意愿,同时也可以承担一些教研、指导年轻教师的工作,发挥更大价值。
如果是身体原因确实无法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不用抵触转岗。转岗不是“被淘汰”,而是换个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既能继续为学校做贡献,又能减轻压力。可以提前了解学校的转岗岗位,选择自己感兴趣、能发挥特长的,比如擅长写作的可以转岗到教务处做文案,有管理经验的可以转岗到德育处。
如果是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师,与其担心转岗,不如主动提升自己。多听年轻教师的课,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比如做课件、用在线题库、搞直播教学,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学校有位48岁的英语老师,以前不会用多媒体教学,后来主动跟着年轻教师学做PPT、用英语动画课件,教学成绩明显提升,现在还成了学校的“技术骨干”。
还有个小提醒:大家要及时关注当地教育局和学校的通知,别轻信网上的传闻。如果对转岗政策有疑问,直接找学校领导或教务处沟通,了解具体的政策细节和申请流程。我们学校上个月就开了政策解读会,把转岗的条件、流程、岗位安排都讲得明明白白,不少老教师听完后都放下了心。
其实老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教学经验、育人智慧是年轻教师无法替代的。这次的转岗政策,不是要淘汰老教师,而是要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更大价值。就像我们校长说的:“一位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了多少年,而在于能不能为学生、为学校做贡献,老教师有经验,年轻教师有活力,互相配合才能让教育越来越好。”
现在我身边的老教师们也慢慢想通了。张姐不再天天刷政策解读了,专心备课、带徒弟,她说:“只要我教得好,学生喜欢,学校肯定不会让我转岗,就算以后转岗,我的教学经验也能用得上,没什么好怕的。”我表哥也接受了学校的安排,转岗到教研处负责物理学科的教研工作,他说:“现在不用每天批改几十本作业,能有更多时间研究教学方法,帮年轻教师成长,也挺有成就感的。”
如果你也是45岁以上的教师,或者身边有面临转岗的老师,对转岗政策有什么疑问,或者有自己的经历想分享,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们一起交流经验,把政策读懂读透,不用被传闻困扰,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来源:英英249320189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