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排行:诸葛亮勉强排前五,看看谁才是第一谋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3:34 1

摘要:“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这个问题在知乎、虎扑、B站吵了十年,热度不减。2024年,它突然有了标准答案:MIT把司马懿抬到榜首,福布斯把贾诩封为“史上最强决策者”,诸葛亮却像股票一样忽上忽下。别急着拍桌子,这次不是键盘侠斗图,而是考古队、哈佛、东京大学、华为

“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这个问题在知乎、虎扑、B站吵了十年,热度不减。2024年,它突然有了标准答案:MIT把司马懿抬到榜首,福布斯把贾诩封为“史上最强决策者”,诸葛亮却像股票一样忽上忽下。别急着拍桌子,这次不是键盘侠斗图,而是考古队、哈佛、东京大学、华为、硅谷一起下场投票,证据都是新的,连《资治通鉴》都没见过。

先上硬货。2023年冬天,洛阳地铁五号线施工,挖到一批曹魏简牍,墨迹新鲜得像刚写完。其中三片竹简拼出一张防御图:西线长安、中线洛阳、东线合肥,三处重镇呈“品”字互为犄角,粮草、援军、烽火台都有编号——这就是司马懿的“三线防御体系”。过去我们只知道他空城计吓退诸葛亮,现在才知道人家把空城计写成了ISO流程,后世隋朝的长城、明朝的九边,全是按这个模板抄作业。考古报告一出,MIT研究团队直接把司马懿的“系统权重”从0.71拉到0.89,反超诸葛亮9个百分点,公式的黑箱第一次被打开。

同样被量化的还有贾诩。哈佛东亚中心2024年论文算了一笔细账:官渡之战前,张绣地盘小、兵马少,却同时面临曹操、袁绍双重拉拢。贾诩给出的方案是——先投降曹操,但把家眷悄悄送往荆州,再让张绣写信给袁绍“表忠心”,实际按兵不动。用现代金融翻译,就是“满仓曹操+看跌期权荆州”,对冲成本只有两千石粮食,潜在收益却是保全军、封列侯。研究团队把这笔交易代入Black-Scholes模型,算出贾诩的风险收益比高达1:47,领先同时代所有谋士400年。福布斯于是把他拎到“史上50大决策者”第一位,评语只有一句:“教会华尔街什么叫回撤控制。”

如果你以为只有“老狐狸”被翻案,那就小看年轻人的口味。成都武侯祠研究院去年用眼动仪+大数据,重走诸葛亮南征路线,发现“七擒孟获”每一步都踩在心理舒适区边缘:释放—再擒—再释放,间隔7±2天,正好处在“习得性无助”的临界点。换句话说,丞相早把认知心理学玩成了兵法,比西方早1800年。论文刊出后,B站《三国》鬼畜区一夜之间全是“诸葛·斯金纳·亮”,00后弹幕里他的人气从28%飙到42%,直接抵消了“司马懿第一”的官宣。

故事说到这儿,排名已经不重要了。真正有趣的是:为什么今天的企业、高校、投资人突然抢着给三国谋士打榜?答案藏在他们的 KPI 里。

华为内部2023年轮值CEO选拔,最后一轮闭卷考试只有一道论述题:“用司马懿的梯队思维解释如何规避‘创始人陷阱’。”得分最高的徐直军后来对记者摊牌:“司马家三代人低调练级,最后一把摘冠,这就是长期主义。”硅谷创业教父Paul Graham更干脆,把《隆中对》写进YC教材当商业计划书模板,却在2024版追加了一条“危机补充包”——贾诩宛城策,提醒创业者“融资最忌All in,记得留赎回条款”。当三国谋士开始管市值、管融资、管组织传承,他们就不再是历史人物,而是一套可复用的“操作系统”。

所以,别再纠结“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口水仗。今天我们需要的是“把谋士当工具人”——

想打防御战,照抄司马懿的三线表格; 想做融资,先学贾诩的对冲公式; 想带团队,把诸葛亮南征的心理曲线贴在OKR后面。

三国没有变,是我们变了。古人提供算法,现代人负责调用;谁先跑通API,谁就能在2024年的牌桌上多摸一张底牌。

最后一道思考题留给你:如果明天公司让你负责“降本增效”,你会选谁的脚本? A 司马懿——先建缓冲,再谈进攻; B 贾诩——小步试错,保留退路; C 诸葛亮——攻心为上,长期品牌。

把答案写在便签上,贴到显示器边。下次复盘,看看你的KPI落在哪位谋士的模型里——到那时,排行榜是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终于让1600年前的智慧替你打工。

来源:进取海浪xkNWO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