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商职能部门从‘成本包袱’变‘利润中心’仅需一招!人效暴涨
电商公司绩效这样改,员工抢活干,人效翻一番
你那套复杂的绩效考核,可能正在逼走最优秀的员工
“公司业绩不达标,全员绩效打折!”
这句话在你的公司里是不是很耳熟?更扎心的是,即使某个员工本月表现出色,仍然可能因为公司整体业绩不佳而被扣钱。
这不是在激励员工,而是在惩罚优秀。
01 一个跨境电商的绩效考核“困局”
先来看一个典型的跨境电商公司案例:
职能岗位(财务、人事、行政):
固定工资:70%
浮动绩效:30%
业务岗位(运营等):
固定工资:60%
浮动绩效:40%
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仔细看考核方式,问题就出来了——所谓的“733考核法”:
假设月薪1万,7000元是固定工资,3000元是绩效。这3000元又被分为:
70%看个人表现
30%看公司整体业绩
30%看公司同比增长
等等,70%+30%+30%=130%?这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实际上,这是权重分配:绩效实发 = 3000元 × (个人得分×7 + 公司业绩×3 + 同比增长×3) ÷ 13
三种结局,一种结果:员工心态崩了
情景一:完美世界
个人KPI 100分,公司业绩100%完成,增长100%达标
绩效工资 = 3000元 × (7+3+3) ÷ 13 = 3000元
情景二:正常世界
个人KPI 80分,公司业绩80%,增长10%
绩效工资 = 3000 × (5.6+2.4+0.3) ÷ 13 = 1915元
被扣1085元
情景三:努力但公司拖后腿
个人KPI 120分(超额完成),公司业绩30%,增长0%
绩效工资 = 3000 × (8.4+0.9+0) ÷ 13 = 2146元
被扣854元
发现问题了吗?即使员工个人表现再优秀,只要公司业绩不达标,照样要被扣钱。
02 为什么这套绩效考核是“反人性”的?
问题一:职能岗位与业绩强关联,逻辑不通
财务做好报表、人事招到人、行政管好物资——这些本职工作完成得好坏,为什么要和公司销售额挂钩?
当双十一大促时,销售额暴涨,职能部门跟着沾光;但淡季时,即使他们加班加点优化流程、控制成本,仍然要因为“公司业绩不达标”而被扣钱。
这不公平,也不合理。
问题二:考核导向是“扣罚”而非“激励”
现实工作中,个人绩效要拿到100分都极其困难,更别说超额完成了。这套体系从设计之初,就预设了“员工肯定做不到完美”的前提。
员工的心态从“我要做到最好”变成了“反正怎么做都要被扣钱,差不多就行了”。
问题三:淡旺季波动,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
电商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淡旺季明显。旺季时,员工可能没怎么努力就业绩达标;淡季时,团队拼尽全力还是无法完成目标。
用一把时准时不准的尺子量身高,量出来的结果谁能信服?
03 破局之道:PPV产值量化模式
职能岗位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不是创造直接业绩,而是高效完成事务性工作,为业务部门提供稳定支持。
那么,他们的薪酬就应该与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率直接挂钩。
什么是PPV产值量化模式?
简单说,就是给每一项工作明码标价,千多少活,拿多少钱。
采购一次办公用品:50元
准时准确提交财务报表:100元
完成工资核算与发放:200元
组织一场全员培训:300元
招聘到一个合适人才:500元(按转正后岗位薪资分级定价)
案例:一家电商公司的PPV改革实践
广州一家服装跨境电商有15名职能员工,改革前状况:
人均固定工资:6500元
月度绩效平均:2100元(经常因公司业绩不达标被打折)
员工抱怨:“做多做少差不多”
人效低下,3个人的活要5个人干
导入PPV模式后:
第一步:工作盘点与定价
将职能部门所有工作拆解为47个产值项目,每个项目明确:
耗时标准
质量要求
产值价格
第二步:设置保底产值
确保员工完成基础工作后,收入不低于改革前水平。
第三步:开放跨岗位抢单
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可以承接其他岗位的产值项目。
改革效果对比(3个月后):
最直观的变化:现在下班时间,经常听到员工问:“还有什么产值项目可以做?”而不是以前的“到点了,怎么还不下班?”
04 PPV落地的三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工作梳理,建立产值项目库
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先从最容易量化的岗位开始。
行政岗位示范:
办公用品采购与管理:400元/月
会议组织与服务:50元/次
文件收发与归档:20元/份
办公环境维护:300元/月
接待客人:80元/次
第二步:合理定价,平衡公司与员工利益
定价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要基于:
时间消耗:这项工作通常需要多长时间?
难度系数:对专业技能要求高吗?
责任大小:出错的后果严重吗?
发生频次:是日常工作还是临时任务?
第三步:设计通道,让员工看得到成长
PPV不仅是发钱工具,更是员工成长路径图。
初级专员:只能做基础产值项目
中级专员:可承接复杂项目,带教新人
高级专员:可参与管理项目,优化流程
每个层级对应不同的产值单价和发展空间。
05 更多成功案例:PPV在不同岗位的应用
案例一:财务部门的PPV实践
深圳一家电商公司的财务部,原来5个人还天天加班。导入PPV后:
产值项目设置:
凭证录入与审核:15元/份
报表编制:200元/套
税务申报:300元/次
成本分析报告:500元/份
流程优化建议:按节省金额的5% 奖励
结果:3个人完成原来5个人的工作,员工收入增长25%,公司人力成本下降30%,财务流程效率提升50%。
案例二:HR部门的PPV变革
杭州一家跨境电商的HR部门,改革前被认为是“成本部门”,改革后成为“价值中心”:
招聘专员PPV示范:
简历筛选:10元/份(符合要求的)
初试安排:50元/人
成功入职:200元/人
通过试用期:300元/人(按岗位级别浮动)
员工培训组织:150元/场
效果:招聘周期从25天缩短至12天,招聘专员月收入从8000元提升至13000元,用人部门满意度从60% 提升至90%。
06 避开这些坑,让你的PPV落地更顺利
坑一:定价不合理
症状:员工要么轻松赚大钱,要么累死也不赚钱
解药:提前测算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价格
坑二:质量把关不严
症状:为了数量牺牲质量,工作交付物惨不忍睹
解药:PPV不是完成就有,而是按照标准完成才行,不达标扣减产值
坑三:员工只挑“肥肉”
症状:大家都抢高产值工作,基础工作没人做
解药:设置“基础产值包”,完成基础才能抢高价
最重要的心态转变:从“管理者”变成“规则设计者”。你的任务不是监督员工干活,而是设计一个让员工自愿多干活、干好活的机制。
07 立即行动:你的PPV导入路线图
第一周:成立项目组
老板亲自挂帅
各部门负责人参与
选定2-3个试点岗位
第二周:工作分析
梳理试点岗位的所有工作内容
初步定价
设计产值记录表
第三-四周:试运行
在试点岗位运行
收集数据,优化方案
解决出现的问题
第二月:全面推广
所有职能部门导入PPV
建立产值核算与发放流程
持续优化产值项目库
第三月:固化完善
形成标准化操作手册
培养内部PPV专家
设计晋升与成长通道
好的薪酬机制,会让员工明白:每多完成一项工作,就为自己多积累一份财富。
当你的员工开始主动找活干、抢活干时,你就会发现:管理变得如此轻松,而人效提升如此明显。
PPV不是简单的绩效考核工具,而是企业人效革命的引爆点。它让职能岗位从“成本负担”变成“价值创造者”,让员工从“被动执行”变成“主动经营”。
如果你的企业还在用那种“公司业绩不好,全员跟着倒霉”的落后绩效模式,是时候考虑改变了。
中小企业盈利破局迫在眉睫,市场不会等待我们慢慢摸索,您还在为企业盈利困境发愁吗?别犹豫,立刻私信“绩效”二字,我会免费送您一份以上相关的内部学习视频和资料!
抓住每一个可能的破局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让您的企业快速走上盈利增长轨道。
来源:肖宇看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