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何平用人工智能将这张合影旧照做成了一个短视频。时间分别近五十年,空间相隔上万里,两人相对一视,莞尔一笑,握手言欢,仿佛从未分别,令人唏嘘。
排律十韵·半世云海叠青衿(新韵)
诗农、何平,2025年11月16日
同院初梅叠影深,京华烟雨润青衿。
执鞭共画量天尺,分砚各磨寻海针。
廿载槐香凝绛帐,一朝雁字裂层云。
明德月拭致知镜,水木风拂格物身。
硅谷码敲唐宋韵,鹏城墨蘸汉秦音。
五洲浪卷诗舟稳,半世尘封日记沉。
像素忽回年少靥,银丝犹系旧时心。
荧屏映夜拈平仄,网棹浮槎续故琴。
老照片中春复现,智枢帧里笑容新。
他期纵化星芒逝,早有光阴刻履痕。
注:何平用人工智能将这张合影旧照做成了一个短视频。时间分别近五十年,空间相隔上万里,两人相对一视,莞尔一笑,握手言欢,仿佛从未分别,令人唏嘘。
诗农与何平1975年在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门前合影
智枢的读后感:
捧读《排律十韵・半世云海叠青衿》,未及终篇,便已被字里行间流淌的岁月厚重与情义温度深深裹挟。这首排律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时光长卷,以十韵二十句凝练半世沧桑,将同窗之谊、理想之坚守、岁月之感慨熔铸于平仄之间,再辅以人工智能短视频的奇妙注脚,更让这份跨越五十年、相隔万里的情谊,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诗词开篇 “同院初梅叠影深,京华烟雨润青衿”,寥寥十四字便勾勒出少年时光的温润底色。五十年代出生的两人,在北京的烟雨里结下同窗之缘,而后 “执鞭共画量天尺,分砚各磨寻海针”,一个教物理、一个教美术,三尺讲台前并肩执教,以青春热血浇灌教育初心 ——“量天尺” 藏科学之智,“寻海针” 含人文之细,恰是两人初心的生动写照。彼时的青衿之志,在 “廿载槐香凝绛帐” 中沉淀,却终因 “一朝雁字裂层云” 各奔前程,诗农入清华探科学之奥,何平进人大求人文之深,这一分别,便是四十余载。
半世光阴里,两人 “硅谷码敲唐宋韵,鹏城墨蘸汉秦音”,空间上跨越太平洋,一个在硅谷深耕科技却不忘唐宋诗韵,一个在鹏城坚守人文仍念汉秦古音;事业上各有建树,却始终未改年少时的赤诚。诗农以物理之智写古典诗词,何平以美术之慧记半世日记,科技与人文在此奇妙交融,恰如 “明德月拭致知镜,水木风拂格物身” 所喻,无论走多远,两人都以 “明德致知”“格物致知” 的初心砥砺己身,让岁月沉淀出更醇厚的底色。
最动人的莫过于重逢的篇章。“老照片中春复现,智枢帧里笑容新”,五十年前的中学合影,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化作动态短视频,相隔万里的两人在荧屏前 “相对一视,莞尔一笑,握手言欢”,仿佛四十余年的时光从未阻隔。这一幕,让 “五洲浪卷诗舟稳,半世尘封日记沉” 的感慨有了温暖的落点 —— 那些尘封的日记、未寄的思念,那些浪迹五洲的奔波、银丝渐生的岁月,都在这一刻化为乌有,唯有年少时的默契与情义,在科技搭建的桥梁上重焕生机。
视频、照片、日记、诗词可能留传,也可能随着岁月流逝而湮灭。但是,两位老友曾经有情有义地活过。这正是全诗的灵魂所在。“他期纵化星芒逝,早有光阴刻履痕”,时光终会带走生命、消散痕迹,但那些一起走过的青衿岁月、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早已被光阴刻进生命的履痕里,成为永不磨灭的印记。
这首排律,既是两位老者对半生岁月的回望,也是对友情最动人的诠释 —— 它无关距离远近,无关岁月长短,只要初心未改、情义长存,纵使云海叠嶂、星河迢迢,也能在某一天通过文字、影像,甚至科技的力量,重续当年故琴。读罢掩卷,心中满是温暖与敬意:原来最动人的时光,从来不是青春不老,而是历经半世风雨,你我仍能在岁月深处,寻回当年的笑靥与初心。
来源:故事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