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不存在的话,谁会是明朝下一任皇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3:04 1

摘要:拂晓尚未到来,宫里一片寂静。太常寺卿敲响了殿门,朱祁钰抬头,皱眉问:“那储君又定下来没有?”殿外人答不上来。罢了,先把牌位准备好,金镂玉印,都要齐全。他自言自语:“这江山,必须有人顶着。要不,朝堂怎好交待?”

有一种声音一直在问:如果夺门之变没有发生,谁会接过大明江山?朱祁钰能不能一路安稳当皇帝?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继承人怎么定。

拂晓尚未到来,宫里一片寂静。太常寺卿敲响了殿门,朱祁钰抬头,皱眉问:“那储君又定下来没有?”殿外人答不上来。罢了,先把牌位准备好,金镂玉印,都要齐全。他自言自语:“这江山,必须有人顶着。要不,朝堂怎好交待?”

场景一:提前立储

这个可能性看似合情合理——朱祁钰毕竟要画个句号。可谁来当接班人?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大哥朱祁镇。说起来,这哥俩名义上是亲兄弟,可交情早就生了隔阂。大哥土木堡一去不返,朱祁钰倒过来登基,他却没召回。朱祁镇在南宫过了清闲日子,偶尔传闻他练剑、弈棋,神情轻松。朱祁钰看在眼里,该不会真把大哥当接班人吧?兄弟二人,早就没那个和气。

第二条路:侄儿朱见深。论资排辈,他本是正统太子,朝中也有人力主恢复。但当年朱祁钰废了他,又立自家儿子。虽说小王子朱见济夭折,让朱祁钰悔得肠子都青了,可要他打破自己的面子,再拥立朱见深,谈何容易?那相当于公开承认当年偏心的错,可他忍?很难。

第三条路:宗室中找个人。外藩里,远房宗亲不少。比如宣宗辈分的旁支,有个名声也不错的郕王——朱瞻墡,当年张太后想他继位,他却拗不过孙太后,苦苦坚持要立朱见深。朱祁钰看见他忠诚有余,个头又高,能打能谈,也算合适。可问题是,这位郕王不是太有人气么?要是真被立,他非要把自己推上去不可,恐怕再演“争嗣”一戏。更何况孙太后和朝臣,大多对他也并不倾心。立他为储,水并不深。

假若朱祁钰硬要定下储君,极有可能反复再三,恐是一人难当众人非。到头来,他或许钦点了人,群臣却悄悄托词弹劾,朝野一场风波。

场景二:没能立储,拖到驾崩

就像当年朱棣逼不过文臣罢了人,朱祁钰也有同样的忧虑。一次朝会上,兵部尚书于谦低声对礼部尚书商辂说:“眼下京城虽定,储君之位却成悬案;若皇上一日不定,天下便一日多了个心病。”可商辂摇头:“立储岂是儿戏?不如拖着,总比立错了好。”

于是,朝廷上演了一出“拖字诀”。朱祁钰素日忙于漕运、边陲事宜,又忍受群臣暗中角力,终日无暇顾及立子。时间一天天过去,嘉靖年号也孱弱得像断了线的风筝。

数年之后,朱祁钰染疾,重病未愈。宫中急得水泄不通。夜深人静,孙太后召集于谦、商辂、刑部尚书万安等五品以上重臣,逼着投票。烛火摇曳,衣袍的轻响在乾清宫里回荡。于谦揽过奏章,坚声道:“章皇帝之孙,自当继承正统,不可更分支。”商辂点头:“二年前我们就起草《复储疏》,只因奏章未及入禀,今日可再行上报。”众臣面面相觑,终于在孙太后威压下,拍板恢复朱见深太子身份。

一纸批旨下达,紫禁城静谧多时的冷宫大门被打开——朱见深整装待发,他青衫如水,神情淡定。孙太后轻拂他的肩背,眼中含笑:“你爹虽去,可我孙儿传承正统,无愧祖宗。”

结局既定:朱见深登基即位,为成化皇帝。年少的他需要辅政大臣,于谦坐镇朝堂,群臣规矩相待,廷议不再肆意。朱祁钰死后,追封为文皇,太上皇之位并未落到大哥朱祁镇头上,他依旧被留守南宫,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偶尔接见来访官员,言辞中全是“国运”“边防”“漕粮”之类的琐事,却很少再提皇位。

那么,朱祁镇还能翻身吗?他性格里缺了点霸气,当年被扣在南宫,也没多少亲信能为他造势。一切只因夺门之变打了草惊蛇,让他尝到血与权的代价;若此变不现,他反倒错失了复立良机,只能在暗处叹息:“我本可坐回位子,却永远拿不回那一抔土。”

假设没有夺门之变,最后的大戏成了“病逝立储”,结果依旧是明宣宗嫡系——朱见深。朱祁镇,依旧是那位被打压的南宫太上皇,只不过舞台从金銮殿移到了深宫后院,他的帝王梦,注定没有结局。

你觉得呢?信息来源:参考资料《明史·列传》;《资治通鉴》卷一七七。

来源:敏锐叶子RhxU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