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抢着办,奥运会没人要,城市算账比荣誉重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23:21 1

摘要:四川申请了四次全运会都没有成功,湖南等了十四年才拿到2029年的承办权,安徽、湖北和浙江还在后面排队等着,这其实不是哪个地方更热爱体育的问题,而是地方政府在计算经济上的好处,因为办全运会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游客前来,提升城市形象,而且效果比招商引资来得更

四川申请了四次全运会都没有成功,湖南等了十四年才拿到2029年的承办权,安徽、湖北和浙江还在后面排队等着,这其实不是哪个地方更热爱体育的问题,而是地方政府在计算经济上的好处,因为办全运会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游客前来,提升城市形象,而且效果比招商引资来得更快,广州当年举办亚运会的时候,GDP一下子就突破了一万亿元,珠江新城和广州塔提前建好,周边的商圈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奥运会表面风光,实际上是个财政黑洞,从1960年算起,平均超支达到172%,东京奥运会的花费超过原计划两倍,蒙特利尔背上的债务还了三十年才还清,进入21世纪以来,只有悉尼和北京勉强赚到一些钱,其余大部分都亏了本,全运会的情况就不同了,场馆可以用现成的,费用由政府承担,观众也以本地人为主,奥运会却需要新建奥运村,安排全球级别的安保,还要购买国际转播权,这些成本加起来高得吓人。

2036年奥运会到现在都没人愿意接手,印度、韩国、埃及都表示有兴趣,但国际奥委会一直拖到2025年底还没确定,以前都是提前十一年就定好主办国,这次却破例了,原因是大家对奥运会的信任程度在下降,奥委会想节省开支,允许使用旧场馆或者几个城市合办比赛,可动作实在太慢,发达国家民众担心背上债务,意大利和德国都因为反对声音太大放弃申办,发展中国家虽然想办,但缺资金缺基础设施,只能干着急。

传播上也存在代沟,全运会通过短视频、直播和明星互动吸引年轻人参与,奥运会却依然依赖电视转播,讲述的故事老套,本地观众难以产生共鸣,2026年米兰冬奥会在网络上的讨论热度,甚至比不上十五运那个“大湾鸡”吉祥物,技术平台已经改变,跨国赛事越来越难抓住人们的心。

说到底,全运会能帮地方经济注入活力,风险不大回报稳定,奥运会则是国家层面的政治博弈,赢了风光无限,输了承担后果,现在城市管理者开始用投资回报率衡量赛事是否值得举办,不再单纯依靠为国争光的口号,所以各地争办全运会,却没人接手奥运会,这种转变其实很务实。

来源:君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