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万亿“三资”盘活,民众最急:债务账本啥时候亮明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23:15 1

摘要:湖北20万亿国有“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盘活改革一启动,就成了民众热议的焦点。一边是矿产、水利、数据等海量“家底”被唤醒,一边是大家对地方债务的牵挂,最实在的疑问始终绕不开:债务账本到底啥时候能明明白白亮出来?20万亿“三资”真能化解债务压力?会不会影响养

湖北20万亿国有“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盘活改革一启动,就成了民众热议的焦点。一边是矿产、水利、数据等海量“家底”被唤醒,一边是大家对地方债务的牵挂,最实在的疑问始终绕不开:债务账本到底啥时候能明明白白亮出来?20万亿“三资”真能化解债务压力?会不会影响养老金、医保这些民生保障?今天用大白话拆解政策逻辑、真实案例和民众关切,看清这场改革背后的“化债”与“民生”平衡术。

首先得理清:20万亿“三资”不是新凑的“钱袋子”,而是湖北盘点出来的“沉睡家底”。根据湖北省政府部署的改革要求,这20万亿涵盖了六类资源和五类资产——从矿产、林业、水利、风光能源等自然资源,到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国企股权、特许经营权,甚至包括公共数据这种新型资产。省长李殿勋明确了改革核心原则:“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再加上“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的落地方式,本质就是让分散在各部门、没充分发挥效益的“公家财产”,变成能产生收益的活资本。而化解债务风险,正是这场改革的关键目标之一。

民众最关心的“债务账本”,其实已有部分基础数据公开。从基层案例来看,保康县2025年三季度政府债务余额53.5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27.76亿元、专项债务25.77亿元,都控制在省财政厅下达的58.66亿元限额内,债务风险等级为绿色,总体可控。结合全省情况,湖北政府债务主要投向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还有部分用于产业扶持,但这些公开数据多是笼统的余额和限额,民众想要的是更具体的“明白账”:短期要还的债务有多少?哪些项目的债务能靠自身收益偿还?20万亿“三资”里到底有多少能真正转化为化债资金?这些疑问,恰恰是改革要逐步解答的核心。

从改革推进节奏来看,“债务账本”的公开会跟着“三资”盘活进度逐步细化。湖北已经明确了改革路径,而基层试点已经给出了示范:咸安区作为改革试点,对全区河道、水厂、水利工程实施“地毯式”核查,通过“产权界定→清产核资→审计评估”三步法,给每一项水利资产办“身份证”,建立起可视化数据库,仅汀泗河生态价值就核定近1亿元,10座水厂30年经营权评估超2亿元。这种“摸清家底再盘活”的思路,正是全省改革的缩影。按照规划,随着各地完成“三资”清查、确权、确值,用于化债的资产清单、预期收益会逐步透明,目前可通过省政府官网“财政信息”专栏、省财政厅公告查询基础债务信息,未来还会公开专项债项目、资产证券化项目的收益与偿债挂钩情况,让民众清楚“家底”怎么用、债务怎么还。

更关键的是,20万亿“三资”盘活不是“为了化债而化债”,而是有明确的风险防控和民生底线。改革方案强调“资产择优”原则,只有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才会纳入证券化范围,比如武汉洪山区将楼宇资产发行CMBS证券,咸安区把汀泗河生态价值与游船、研学等未来收益“打包”,以预期现金流质押获得银行融资3亿元,靠优质资产收益支撑偿债。同时,方案明确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国企负债率监控预警体系,严禁“明股实债”等隐性融资,避免“贱卖资源”的情况。

而且盘活“三资”的收益,最终会反哺民生。咸安区整合10座农村水厂后,通过拍卖经营权撬动社会资本,再申报专项债4.15亿元升级设施,不仅让水处理效率提升30%以上,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从88.02%跃升至92%,1.2万村民告别水质不稳困扰,水费还每吨下降两毛钱;汀泗河项目运营利润会按比例提取专项资金,用于河道疏浚、设施维护,形成“水利升级—文旅增收—管护加强”的闭环。这种“盘活资产—偿还债务—反哺民生”的逻辑,正是改革的核心价值,也意味着化债不会以削减养老金、医保报销等民生支出为代价。

可能有人会问:“三资”盘活真能撑起化债压力吗?从规模来看,20万亿“三资”是全省债务规模的数倍,再加上已有成功实践:湖北用10亿元风险补偿金撬动超千亿银行贷款,长江产业集团推进供应链ABS及应收账款ABS项目,咸安区通过水厂经营权拍卖回收资金1.4亿元,这些实实在在的动作,正在形成“资产收益覆盖债务本息”的良性循环,逐步降低债务风险。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不用过度焦虑债务问题,更该关注三个实际变化:一是养老金、医保报销、工资发放是否按时足额,这是“保民生”的底线;二是身边的基础设施是否持续完善,比如农村供水、河道治理等民生工程的提升;三是公开渠道的债务和资产信息是否越来越详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比单纯的数字更能反映改革成效。如果想了解最新进展,除了官方公告,还能关注各地试点的“三资”清查结果和盘活案例。

不过改革推进中还有需要完善的细节:比如部分市县级债务的具体用途公开不够细致,“三资”收益在化债和民生之间的分配比例还需明确,这些都需要在长效机制建设中逐步优化。你最关心湖北“三资”盘活的哪个细节?是债务信息公开的详细程度,还是资产盘活对本地民生的实际影响?关于20万亿“家底”和债务化解的平衡,你还有哪些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起关注这场关系湖北发展和民众福祉的改革。

来源:为人民服务一点号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