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 2025丨陈桢玥教授:血脂康为他汀不耐受的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提供降脂稳斑治疗新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23:11 1

摘要:当地时间2025年11月7日至10日,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AHA 2025)在美国新奥尔良市召开。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燕依教授代表研究者团队,口头报告了天然降脂药物血脂康(Xuezhikang)用于他汀不耐受伴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在降脂与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7日至10日,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AHA 2025)在美国新奥尔良市召开。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燕依教授代表研究者团队,口头报告了天然降脂药物血脂康(Xuezhikang)用于他汀不耐受伴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在降脂与改善斑块稳定性方面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研究,为这一特定患者群体的血脂管理提供了新的循证依据。值此之际,本报特邀该项研究的Leading PI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桢玥教授,分享研究数据,并解读其临床价值。

孙燕依教授代表团队口头报告

研究背景与目的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斑块不稳定性会显著增加卒中风险,且这一风险独立于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目前,对于轻度颈动脉狭窄([1]。

血脂康作为一种红曲米提取物,已成为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基础降脂药物之一。研究显示,血脂康不仅能全面调节血脂谱,在稳定斑块方面也展现出潜力,有望作为他汀不耐受伴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的一种具有前景的替代方案[2]。

基于此,该项研究旨在评估血脂康在他汀不耐受伴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改善血脂谱与稳定斑块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并明确该类患者降低LDL -C的阈值。

研究设计

该研究为一项前瞻性、单臂研究,共纳入52名他汀不耐受、伴有非钙化性颈动脉斑块且狭窄

在基线及第3、12、24和36个月时评估血脂谱和斑块稳定性生物标志物;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大小、稳定性和狭窄程度。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监测不良事件,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新发糖尿病。

研究结果

血脂水平显著下降

患者经血脂康治疗3个月后,总胆固醇(TC)、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均显著降低;其中,LDL-C从基线的2.9 mmol/L降至2.2 mmol/L,降幅达24.66%(图1);斑块不稳定性生物标志物也均同步下降。

斑块稳定性增强

治疗12个月时,观察到最大斑块缩小,高回声斑块占比增加(图2),提示更多的斑块趋于稳定;在治疗24个月时,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减轻(表1);治疗36个月时,斑块面积和体积保持稳定。研究结束时,观察到42.5%的斑块消退,22.5%的斑块稳定。上述结果表明,经血脂康治疗后,患者的斑块总体稳定性增强,且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改善。

LDL-C阈值确定

数据分析显示,将LDL-C降低至2.2 mmol/L及以下是该人群实现斑块稳定的关键阈值。

安全性良好

研究期间未报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不良反应或新发糖尿病,表明血脂康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图1 血脂随治疗时间的变化结果

图2 各类回声斑块随治疗时间的变化结果

表1 颈动脉狭窄程度随治疗时间的变化结果

研究结论与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血脂康(600 mg,每日两次)能够有效降低他汀不耐受伴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水平并促进斑块稳定,且整体耐受性良好,可作为安全有效的长期降脂稳斑治疗选择。

尽管他汀类药物仍是当前降脂治疗的基石,但其在中国人群中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约7.46%[3],加之药物种族代谢差异所带来的安全性顾虑,临床需要一种更适宜中国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本研究即为该类人群提供了经长期验证的有效治疗选择。同时,研究还首次明确了与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稳定性相关的LDL-C阈值,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血脂管理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血脂康作为中国本土的原研降脂药物,此次其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成果亮相国际学术舞台,不仅是中国心血管领域创新实力的体现,也标志着来自中国的临床证据正逐步获得全球同行认可,不断为全球血脂管理贡献来自中国的智慧与方案。

专家简介

陈桢玥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博士学位、美国Mayo Clinic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秘书长

中华心血管病学会血脂异常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会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心血管病学会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副组长

上海市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亚洲心脏学会心血管预防委员会委员

亚洲脂质学会指导委员会委员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论坛坛主

长城心脏病学大会糖尿病论坛主席

长期从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质代谢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曾在美国Mayo Clinic学习3年。先后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等多项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CirculationResearch、Cardiovascular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

参考文献:

1.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李建军,窦克非.他汀不耐受的临床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循环杂志,2024,39(2):105-115.

2. Yang C, Wu Y, Qian J, Li JJ. A systematic, updated review of Xuezhikang, a domestically developed lipid-lowering drug, in the applic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cta Pharm Sin B. 2024;14(10):4228-4242.

3. Tsui L, Ye P, Xu S, et al.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statin therapy in China from 1989 to 2019: a national database analysis. Eur J Hosp Pharm. 2023;30(e1):e82-e89.

本文由陈桢玥教授审校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