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如法国人?面对逼问,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当场一记绝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22:29 1

摘要:福克斯新闻的直播间不缺表演,这一次,剧情照旧设定好,只等主角照本宣科,顺势上演一出“反华秀”,结果特朗普不照剧本来,直接跳出了设定的框架。

福克斯新闻的直播间不缺表演,这一次,剧情照旧设定好,只等主角照本宣科,顺势上演一出“反华秀”,结果特朗普不照剧本来,直接跳出了设定的框架。

他不仅没对中国开炮,反而顺势把矛头指向了美国的盟友,说的话让外界感到尴尬。

一开始的提问并不复杂,主持人借着日本政客对中国台湾问题的不当言论,试图激起特朗普的对华强硬立场。

她用一种几乎带着诱导意味的方式问他:“中国不是我们的朋友,对吧?”

这样的问法,显然不是在寻求分析,而是在试图让特朗普配合她完成一场政治表演。

但特朗普显然是不会顺着他人的话往下说的人,他自有一番理论,他没有接话去批评中国,反而绕过这个话题,直接把矛头指向了美国的盟友。他说很多盟友也不是真正的朋友。

他特别提到,在贸易上这些盟友从美国身上捞的好处,比中国还多。

现场顿时变得尴尬,主持人明显想把话题拉回中国,开始转向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议题,中国留学生。

她提到中国学生“窃取知识产权”“挤占教育资源”,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再次给特朗普设置一个“非黑即白”的立场。

但特朗普再次打断了她的节奏,他反过来指出,中国留学生对美国大学的意义不可忽视,尤其是在一些关键学科上,他们的存在让很多大学得以维持正常运转。

这一次,主持人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原本设下的“反华陷阱”,不仅没让特朗普跳进去,反而让他借机表达了对美国盟友长期“搭便车”的不满。

更让人尴尬的是,主持人显然没有理解特朗普的意思,面对特朗普表示想和世界各国好好相处时,竟然疑惑的表示:“他们不是法国人,是中国人。”

很明显,在这位主持人心中法国人更加的亲近,但显然特朗普不这样认为,只有能带给美国利益的才是好的,特朗普一句:“你认为法国人是好的?我不太确定。”

气氛顿时尴尬起来,主持人面色有些难堪,没想到总统先生竟然会有这种想法,非但没有讨到好,反而有种得罪了法国人的意思,这些对特朗普来说当然不算什么,在他这里利益才是最大的。

特朗普讲话的风格一向直接,有时候甚至显得不拘小节,他没有顺着主持人的话说,是因为他更看重利益的实际流向。

对他来说,外交不是搞关系,而是算账。

谁对美国有利,谁就可以合作;谁在背后占便宜,那就算是盟友,也得重新谈条件。

在他看来,中国的竞争固然存在,但至少是摆在桌面上的。

反观某些盟友,嘴上说着团结,行动上却在从美国获取好处,特朗普提到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正是他在任时一直强调的重点。

他认为,美国跟一些欧洲国家的贸易关系严重失衡,这些国家对美国商品设限,却要求美国提供安全保护和市场准入,这种不对等让他难以接受。

而在教育问题上,他虽然也曾主张收紧外国人签证,但这次却罕见地为中国留学生发声。

他指出,中国学生不仅没有“挤占美国资源”,反而对美国大学的运营起到了支撑作用,这种说法在保守派内部引发了争议。

但从特朗普的角度看,这依旧是一笔利益账,他并不在意这些学生来自哪里,关键是在当前美国高校面临财政压力的背景下,这些人能不能带来收益。

特朗普的言论看起来有些矛盾,一边强调国家安全,一边又在为外国学生说话。

但这恰恰反映了当前美国内部在政策上的摇摆,一方面,他们希望保持全球科技和人才优势,另一方面又担心开放政策带来安全漏洞。

这种左右为难的状态,不止存在于特朗普身上,而是整个美国政治环境的真实写照。

特朗普在这场采访中的表现,表面上看是一次“脱稿”,实则是他对外交路线的延续。

他早在任期内就一再强调,“美国优先”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他对传统盟友的质疑,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迹象。

在多个场合,他都曾要求日本、韩国等传统盟友承担更多的军事支出,甚至威胁退出北约,这些行为虽然引起广泛争议,但也确实让一部分美国选民产生了共鸣。

他对中国没有采取强硬表态,也不是出于好感,而是认为在目前的全球格局下,中国对美国依然有合作价值,特别是在经济、教育和科技领域,双方之间还有很多无法轻易割裂的联系。

不过,这种“讲利益”的方式,在美国国内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特朗普这次为中国留学生“说好话”,引发了保守派内部的不满。

他们认为特朗普在这件事上“软了”,违背了他一贯强调的“国家安全优先”原则,但特朗普本人的回应则非常直接,国家利益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实情况决定立场,而不是意识形态。

这种说法在外交层面可能显得冷酷,但在现实操作中却非常实用,它解释了为什么特朗普在面对中国时,一方面愿意合作,另一方面又不放弃压力手段。

他并不否认中国是竞争对手,但他也不愿意因为政治立场而放弃潜在的利益合作,这种“灵活策略”,虽然在表述上不够统一,但在操作上却更符合美国当前的实际需求。

对中国来说,这种变化不一定是坏事,至少,在这种以现实为基础的外交语境下,中美之间还有对话的空间。

特朗普虽然言辞犀利,但他也多次强调,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这种表态,比起那些动辄讲价值观、拉盟友站队的说法,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更具可操作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矛盾就此化解,竞争仍然存在,分歧依然明显,但在一个讲究算账的国际环境中,能否找到合作的平衡点,将决定未来局势的走向。

这场看似普通的访谈其实是一面镜子,照见了美国内部对外交政策的分裂,也暴露出盟友之间那些被刻意隐藏的矛盾。

特朗普没有顺着主持人的节奏唱高调,反而用一套现实主义的逻辑,完成了一次“反杀”。

他的话也许难听,但却提醒了一个真相: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眼前的利益,谁能带来实惠,谁就值得合作;谁只会喊口号,那关系再好也不顶用。

参考来源:

主持人阴阳“他们不是法国人,是中国人”,特朗普:你认为法国人更好吗? 2025-11-11 23:42·观察者网

中国是不是朋友?美媒借日本挑拨,遭特朗普“绝杀” 2025-11-12 09:59·观察者网

来源:赢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