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着手环就能提神,相当于喝咖啡还没副作用?”近期,主打“物理提神”的电子咖啡手环在电商平台走红,从加班族到长途司机,不少人将其视为“抗疲劳神器”。但这款宣称“无咖啡因依赖、快速醒神”的产品,背后是否有科学依据?与传统咖啡提神又有何本质区别?
“戴着手环就能提神,相当于喝咖啡还没副作用?”近期,主打“物理提神”的电子咖啡手环在电商平台走红,从加班族到长途司机,不少人将其视为“抗疲劳神器”。但这款宣称“无咖啡因依赖、快速醒神”的产品,背后是否有科学依据?与传统咖啡提神又有何本质区别?
微电流真能“模拟咖啡”?原理是刺激神经,但说法不严谨
11月15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以“电子咖啡手环”为关键词在电商平台检索发现,产品售价跨度较大,从200元至800元不等。产品详情页面宣称,此类手环可提升HRV值(心率变异性,评估人体自主神经功能的核心指标)、缓解疲劳,长期佩戴可提高专注力,改善疲劳体质。
网售电子咖啡手环。电商平台截图
“从神经调节机制来看,微电流刺激确实能通过特定路径让大脑处于相对清醒状态,但‘相当于几十杯咖啡’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辛佳蔚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电子咖啡手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腕部电极片释放微安至毫安级的温和电脉冲,作用于手腕内侧的正中神经——这根神经与大脑皮层直接相连,是传递感觉与运动信号的重要通道。
但辛佳蔚强调,这与咖啡的提神原理不同:咖啡因是通过“化学阻断”起效——它会抢占大脑中让人产生疲劳感的“腺苷受体”,相当于“堵住”了疲劳信号的传播通路;而微电流是“物理唤醒”,通过刺激神经通路直接提升大脑兴奋性。两者没有任何可比性,“相当于几十杯咖啡”的说法,本质是模糊了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的区别,容易让消费者误解。
理性看待“物理提神”,别让“黑科技”掩盖疲劳信号
不少消费者选择电子咖啡手环,是看中其“无咖啡因、不成瘾、不影响睡眠”的卖点。从作用方式来看,物理神经刺激确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是‘无化学负担’。”辛佳蔚解释,咖啡因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吸收,代谢过程中可能导致心率加快、夜间失眠,长期大量饮用还可能产生依赖;而微电流刺激不涉及任何化学物质摄入,理论上不会有“心慌、手抖”等副作用,也不会在体内残留,“对咖啡因敏感、喝了咖啡就失眠的人群而言,或许能从中获得一定帮助”。
不过,上述优势产生的前提是“有效且稳定”。辛佳蔚指出,微电流的提神效果受个体神经敏感性、身体基础状态影响极大:“有的人对电流刺激反应敏感,可能戴几分钟就觉得清醒;但对神经敏感性低的人来说,即使调至最高档位,也可能没明显感觉。”
辛佳蔚给消费者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正确认识电子咖啡手环,它是“辅助提神工具”,不是“疲劳解决方案”;其次,购买前务必自查是否属于禁忌人群,不确定时可咨询神经内科或心内科医生;最后,使用时从最低档位开始尝试,若出现手腕麻木、心慌、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使用。
“这款产品的走红,本质上反映了现代人对‘无负担提神’的需求,但不能因为‘科技噱头’而忽视身体发出的疲劳信号。”辛佳蔚提醒,无论是咖啡还是电子手环,都只是对抗疲劳的“临时手段”,维持精力的要诀永远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靠‘电一下’‘喝一杯’抗疲劳,长期下来只会透支健康”。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