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联邦陪审团周五裁定,科技巨头苹果公司(Apple Inc.)必须向医疗技术公司Masimo公司(Masimo Corp.)支付高达6.34亿美元的损害赔偿金。陪审团认定,苹果在其广受欢迎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中所使用的血氧监测技术,
信息来源: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us-jury-says-apple-must-pay-masimo-634-million-smartwatch-patent-case-2025-11-15/
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联邦陪审团周五裁定,科技巨头苹果公司(Apple Inc.)必须向医疗技术公司Masimo公司(Masimo Corp.)支付高达6.34亿美元的损害赔偿金。陪审团认定,苹果在其广受欢迎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中所使用的血氧监测技术,侵犯了Masimo持有的关键专利。这一判决是两家公司之间长达数年的激烈法律战中的一个重大节点,并可能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可穿戴健康设备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判决源于Masimo公司在2020年提起的一系列诉讼。Masimo指控苹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其商业机密,并直接侵犯了其在无创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领域的核心专利。血氧监测功能自2020年随Apple Watch Series 6推出以来,一直是苹果宣传其设备健康功能的关键卖点,它允许用户通过手腕上的设备测量血液中的氧气含量,这在新冠疫情期间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这起案件的核心,不仅仅是关于几项技术专利的归属,它更揭示了科技巨头在进入新兴领域时,与拥有深厚技术积累的专业公司之间复杂而紧张的关系。它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当硅谷的消费电子巨头将其目光投向严肃的医疗健康领域时,创新的边界在哪里?合作与“挖角”的界限又在哪里?
从潜在合作到法庭对峙
Masimo并非一家无名之辈。在医疗监护领域,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尔湾的公司是全球公认的领导者,其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医院和临床环境。他们花费了数十年时间研发和完善其信号处理技术(Sign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SET),该技术能够克服运动和低血流灌注等干扰,提供精准的血氧饱和度读数——而这正是将血氧监测功能从医院级设备小型化、集成到消费级可穿戴设备中所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
根据Masimo在法庭上提交的文件和证词,两家公司的接触始于2013年。当时,苹果正着手开发其智能手表项目,并对整合健康监测功能表现出浓厚兴趣。Masimo称,他们与苹果进行了多次会谈,讨论了潜在的技术授权或合作事宜,并向苹果展示了其专有的技术细节。
然而,Masimo声称,合作谈判最终无果而终。随后,苹果开始积极“挖角”Masimo的关键员工。诉讼文件显示,在与Masimo接触后不久,苹果便聘请了Masimo的首席医疗官迈克尔·奥莱利(Michael O'Reilly)以及Cercacor(Masimo的关联公司)的前首席技术官马塞洛·拉梅戈(Marcelo Lamego)等多名核心技术人员。
Masimo在法庭上辩称,苹果的策略是系统性的:先以合作为名获取其技术机密,然后通过雇佣其核心员工来绕过专利壁垒,将这些窃取的技术非法地整合到Apple Watch中。Masimo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乔·基亚尼(Joe Kiani)在整个诉讼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强硬的角色,他将这场官司描绘成一场“大卫对决歌利亚”的战斗,旨在捍卫小公司的创新成果不被科技巨头无偿掠夺。
苹果方面则坚决否认了所有指控。苹果的律师团队辩称,其在Apple Watch中使用的血氧监测技术是其工程师团队独立研发的成果,与Masimo的技术无关。他们指出,苹果早在与Masimo接触之前就已经在探索相关的健康传感技术,并强调其产品的设计和实现方式与Masimo的专利有本质区别。对于招聘Masimo前员工一事,苹果称这是科技行业正常的人才流动,这些员工也受到严格的保密协议约束,并未将前雇主的商业机密带到苹果。
Apple Watch 于 2025 年 4 月 15 日在美国纽约市的一家 Apple Store 零售店展出。路透社/Jeenah Moon购买许可权利
专利战场的双线作战
这场法律斗争并非只在联邦法院进行。事实上,Masimo采取了双线作战的策略。除了在加州联邦法院提起的专利侵权和商业秘密盗用诉讼外,他们还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了另一项申诉。
ITC是一个拥有特殊权力的准司法联邦机构,它有权调查涉及进口商品的知识产权纠纷,并且可以发布“有限排除令”(Limited Exclusion Order),即禁止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对于像苹果这样产品在中国组装、再进口到美国销售的公司而言,ITC的禁令具有致命的杀伤力。
在ITC的案件中,一名行政法官已于2023年1月做出了初步裁定,认定苹果侵犯了Masimo的一项专利。该裁定随后在同年10月得到了ITC委员会的最终确认,并正式发布了针对多款带有血氧监测功能的Apple Watch的进口禁令。
面对产品可能无法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巨大压力,苹果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一方面,他们向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上诉,试图推翻ITC的裁决;另一方面,他们在禁令生效前夕,通过软件更新的方式,移除了在美国销售的新款Apple Watch Series 9和Ultra 2中的血氧监测功能。这一举动虽然暂时规避了禁令,但也使其旗舰健康功能在美国本土市场“名存实亡”,被视为苹果在这场专利战中的一次重大挫败。
判决的影响与未来
此次加州联邦陪审团作出的6.34亿美元赔偿判决,是基于对苹果因使用侵权技术而获得的利润的计算。这个数额虽然对于市值数万亿美元的苹果来说并非伤筋动骨,但其象征意义和潜在的后续影响却不容小觑。
首先,这一判决为Masimo长达数年的诉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能会影响到正在进行中的上诉以及其他相关案件的审理。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使是苹果这样的巨头,也必须为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付出代价。
其次,这可能会迫使苹果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尽管苹果表示将对此次判决提起上诉,但持续的法律战和产品功能的缺失将不断消耗其资源并损害品牌声誉。未来,苹果可能会选择与Masimo达成一项昂贵的专利授权协议,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并在其未来的产品中恢复血氧监测功能。
更广泛地看,此案将对整个可穿戴技术和数字健康行业产生警示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跨界进入受到严格监管和拥有成熟专利布局的医疗领域,它们必须更加谨慎地处理与现有专业公司的关系。简单的“挖角”或试图绕过核心专利的策略,可能会面临越来越高的法律风险。此案强调了知识产权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价值,并可能促使未来的行业合作更加规范和透明。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巨头之争的结果最终也将体现在他们购买的产品上。无论是通过支付专利费增加了产品成本,还是因为法律纠纷导致功能缺失,这场诉讼的余波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着我们手腕上的这个小小的健康追踪器。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