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放错炸药包,没炸毁日军碉堡,却意外震死了一堆日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20:56 1

摘要:“1941年2月10日深夜,山东淄博刘家庄,八路军‘爆破学员’刘厥兰手抖把炸药贴墙根,结果碉堡没塌,里面十几个鬼子被震得七窍流血。”——这一歪打正着的瞬间,直接把八路军的“土炮”送上了热搜:没重武器,也能啃下钢筋水泥!

“1941年2月10日深夜,山东淄博刘家庄,八路军‘爆破学员’刘厥兰手抖把炸药贴墙根,结果碉堡没塌,里面十几个鬼子被震得七窍流血。”——这一歪打正着的瞬间,直接把八路军的“土炮”送上了热搜:没重武器,也能啃下钢筋水泥!

墙外一声闷响,鬼子以为没事,下一秒全成“罐头”。刘厥兰自己也懵:本想着赔条命,结果捡了条大捷。真正让他敢扛炸药包的,是背后那帮“玩炮的疯子”——山东纵队副团长王凤麟,留苏工兵科班出身,把矿上打眼那套搬进战场,先教“内炸”,再教“连环爆”,手把手带出一票“人肉拆楼机”。两年后,王凤麟在马鞍山被围,弹尽断腿,拉响最后一颗雷管,30岁定格成军史封面。

上面尝到甜头,立刻把爆破写进战斗条令,毛主席亲自电报转发“山东经验”。随后马立训接棒,40次战斗20次爆破,炸出“飞爆”“偷爆”各种花样,日伪军500+被他点名带走。刘厥兰也没下线,继续冲到辽源煤矿,伤退后蹲在坑口跟徒弟吹牛逼:当年老子炸歪了都能赢,现在你们得算准三公分,不然别回家吃饭。

缺炮少弹的年代,一包炸药就是最大口径的正义。今天回看,那声墙根的闷响,其实是一记提前响起的胜利钟声:技术流+胆气,能把“失误”写成战术革新。别再说八路只会游击,人家早把爆破玩成体系,只是没发朋友圈。

网友跟帖: “原来‘跑偏’也能MVP,鬼子:这剧本谁写的?” “王凤麟30岁下线,真·开挂选手,心疼又燃。” “现在搬砖叫打工人,当年搬砖叫爆破手,respect。”

来源:博学多才的香瓜ymctRU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