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太过分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7 20:42 1

摘要:4月11日,他在美国国会把“中国威胁”四个字钉进讲稿,48小时后,美日同盟就像被按下快进键:驻日美军司令部要扩容,自卫队指挥所搬来同栋楼,导弹、AI、无人机生产线一起开工。华盛顿举杯庆祝“1960年以来最大升级”,东京股票里的军工板块涨停,看似双赢,却把日本国

“岸田这回把话说得太满,回国的飞机还没落地,三道催命符已经等在跑道边。”

4月11日,他在美国国会把“中国威胁”四个字钉进讲稿,48小时后,美日同盟就像被按下快进键:驻日美军司令部要扩容,自卫队指挥所搬来同栋楼,导弹、AI、无人机生产线一起开工。华盛顿举杯庆祝“1960年以来最大升级”,东京股票里的军工板块涨停,看似双赢,却把日本国内政治、邻国关系、和平宪法三条保险丝同时烧得冒烟。

先说军事。过去驻日美军司令是“协调员”,打仗得先请示夏威夷的印太总部;今后升级成“联合指挥官”,可以直接和日本统合幕僚长排兵布阵。形象点,以前美日同盟像两辆并排的单车,各踩各的脚蹬;现在把横杠焊死,变成双人竞速车,方向盘却握在美国手里。更关键的是“共同生产”——日本三菱、川崎把导弹零部件从图纸搬进厂房,战时可随时切换成“战时模式”。和平宪法里那层“专守防卫”的窗户纸,被这一张工业合作表捅得稀烂。

再说国内账。岸田回国当天,自民党“黑金”丑闻的特搜部又带走两名会计,电视台滚动播放“政治资金派对券”收据;民调支持率跌到28%,在野党趁机把“增税扩军”写成大字报贴满国会走廊。修宪需要众议院三分之二赞同,眼下连党内都凑不齐票数,岸田却提前把“反击能力”大喇叭对全世界广播,像没拿到驾照就喊“我要上高速”,后座乘客先慌了神。自民党元老私下吐槽:“外交得分救不了内阁,只会把火烧回自己身上。”

第三道符来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把历史旧账和新账一起摊开:从甲午战争到侵华战争,再到如今台海、钓鱼岛、半导体出口管制,点名“日方不要忘记欠中国人民的血债”。中国驻日使馆罕见取消原定5月的青年交流团,地方友城也接到“经济考察暂缓”口头通知。日本水果出口商最先喊疼:去年对华樱桃份额占总量42%,如今海关抽检时间拉长到7个工作日,货柜在港口排队,每天蒸发近千万日元。经济产业省测算,若中方把稀土、高端机床零部件列入“不可靠清单”,丰田、索尼的供应链成本将抬升15%,等于抽走日本GDP的0.3%。

更微妙的连锁反应在韩国。首尔看到美日同盟“双人车”上路,立刻检查自家“ Extended Deterrence” 安全带:韩美核磋商小组4月悄悄加开一次桌面推演,韩国国内要求“自主核武装”的声音飙到46%,创冷战后新高。东北亚像一条狭窄胡同,美日先踩油门,韩朝就跟着松手刹,最后所有人都在找安全气囊,却发现座位下只剩说明书。

岸田在国会说“世界需要美国的领导”,话音未落,美国众议长却提醒“日本要把国防预算提到2%以上才能兑现合作”。一句话,军费KPI从1.2%涨到2%,意味着每年追加6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全国义务教育预算。钱从哪来?财务省已把烟草税、企业所得税、乃至健康保险费率排进增税菜单。老百姓算得清:一包烟贵30日元,年底多交两万块税,换来的却是远方海峡的导弹车,支持率自然继续潜水。

政治、经济、安全三条线,最终拧成同一道死结:高调拥抱美国,确实换来短期同盟升级,却也让日本提前站上对抗第一线;国内修宪、增税、丑闻三座大山纹丝未动,反而因为“外部敌人”被放大,选民更担心钱包和和平同时被掏空。岸田想复制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安保名片”,却忘了安倍当年先靠“安倍经济学”把民调托到60%才玩安保立法;如今他顺序倒置,先掀开武器盖,再回头找国内支撑,结果就像先跳河再喊救生员,浪头已到胸口。

故事还没完。6月自民党总裁选举前,岸田若无法把支持率拉回安全线,党内“换马”声必然四起;而中美在台海的每一次摩擦,都会把“日本会不会被拖下水”重新推上热搜。到那时,他要么继续加码,把日本绑得更紧;要么急踩刹车,承受同盟“降级”和美国“失信”的双重反噬。无论哪条路,当初那句“中国与日本是最大战略挑战”的豪言,都会变成悬在自己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岸田在国会赢得的掌声有多热烈,回国后的政治账单就有多冰冷。历史经验表明,东北亚的“安全红利”从不是单行道,谁先把油门踩到底,谁就先撞上护栏。下一个转弯口,他还有多少空间打方向盘?答案只能在日本选民、中国海关、美国军火商三方同时亮起的红绿灯里找到。

来源:青涩星空624Rbs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