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著名盲人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甘柏林先生,于2025年5月17日上午与世长辞,享年89岁。这位在黑暗中奏响光明的“当代阿炳”,带着对音乐和教育的无限热爱,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的舞台与讲台。
讣告
中国著名盲人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甘柏林先生,于2025年5月17日上午与世长辞,享年89岁。这位在黑暗中奏响光明的“当代阿炳”,带着对音乐和教育的无限热爱,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的舞台与讲台。
1935年,甘柏林生于湖南长沙。8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家园,更让他因眼疾永远坠入黑暗。命运的重击并未击垮这个少年,在长沙盲校,他遇见了改变一生的乐器——二胡。武泗玉老师的悉心启蒙,让他从二胡的声音中听见了生命的韧性,从刘天华的旋律里触摸到音乐的温度。1951年,16岁的他在湖南广播电台录制《空山鸟语》《光明行》,清脆的琴声如一束光,照亮了千万听众的耳朵,“少年二胡能手”的美誉不胫而走。同年进入南京盲校学习二胡,毕业后进入首批中国盲人训练班中的音乐班学习,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刘北茂教授,并得到蒋风之、张韶、刘明源等教授指导;
1956年,他登上“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舞台,一曲《怀乡行》让观众热泪盈眶,从此以“青年二胡演奏家”之名崭露头角。同年,他带着二胡奔赴朝鲜,为留守在朝鲜支援建设的志愿军演奏,用音乐为最可爱的人加油打气。1962年调往吉林艺术学院;1985年被评为教授;同年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在欧洲访问时,甘柏林目睹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景,内心震动不已。1980年起,他踏上了长达7年的“特教筑梦路”——跑部委、写方案、筹资金,终于在1987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高等学府——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从最初的一个特教班,到如今涵盖音乐表演、特殊教育、绘画、视觉传达设计、舞蹈表演等9个专业,是全国在校残疾大学生数量最多的特殊教育学院。这里走出了众多视障、听障学生,让“残疾人也能上大学”的梦想照进现实。他常说:“二胡能拉出旋律,教育能改变命运。”
他的琴声更跨越国界,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1989年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他演奏的《二泉映月》让众多国际艺术家倾倒。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台北、1996年香港,他掀起的“甘柏林旋风”让港澳台同胞领略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外媒盛赞他是“从黑暗中升起的音乐之星”,而他总说:“我的琴声里,有中国的魂。”
在吉林艺术学院任教的60余载,甘柏林形成了独特的“四紧四松”教学法——“左紧右松”练技法,“气紧行松”融呼吸,“内紧外松”传意境,“一紧它松”悟平衡。他的课堂从不用谱架,仅凭耳朵就能听出学生指尖的细微偏差;他培养的学生如刘汉臣、苏广勇、朱琳等,如今皆成乐坛中坚,传承着他“琴品即人品”的教诲。2010年被评为二级教授。
晚年的甘柏林依然忙碌,2017年他领衔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光明行”音乐会巡演20城,用《光明行》《湘江乐》等作品传递助残温情;2020年,他捧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颤抖着说:“音乐是和平的桥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仍惦记着筹建中的“阿炳奖学金”,想让更多残疾孩子用音乐改写人生。
甘柏林用两根琴弦拉响了命运的抗争,用一腔热忱点燃了特殊教育的火种。他曾说:“眼睛看不见光,但心可以。”如今,他化作了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后来者在音乐与爱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甘柏林先生,您的琴声永在,精神长存!
“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致敬永远的光明使者甘柏林先生
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
2025年5月17日
来源:名人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