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节体育课成了现实给我上的第一课,当我抱着足球走进操场时,三十多个六年级学生像被按下暂停键般僵在原地。正如校园围墙上那行被风雨剥蚀的标语——“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鄂尔多斯的苍穹下,这十二个字正被我们…
启航计划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引
言
2020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发起设立“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简称“启航计划”),通过表彰奖励、重点帮扶、职后培训、能力提升等各项措施,引导更多毕业生投身基础教育事业。2021年,学校修订和完善启航计划,2024年,学校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启航计划,深度聚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一线,旨在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最美丽“逆行者”,为我国乡村振兴造血赋能。
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以“我去基层任教”为主题的北师大毕业生基层就业系列推送,听他们讲述前往各地基础教育一线的动人故事。
PART.1
基本信息
刘欣,2023级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学硕士研究生,签约至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担任中学体育教师。
PART.2
主要事迹
在签下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聘用合同的那天,我的手心微微沁出汗来。导师在电话那头笑着说:“从北师大硕士到北师大附属校,你这‘一条龙服务倒是彻底’。”我也跟着笑,那时的我总在想,当体育课被天气、场地、升学压力层层挤压,教育的初心究竟该安放在哪里?
初到鄂尔多斯时,正是暮春,飞机舷窗外的大地像被巨人揉皱又铺开的黄绿色毡毯,星罗棋布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蓝光。学校坐落在一片新开发的城区,红白相间的教学楼被成排的樟子松环绕,塑胶跑道上还留着施工时没清理干净的小石子。开学第一天,我在教师食堂听见两个本地老师聊天:“这些孩子多是周边矿区职工子弟,父母常年倒班,能按时吃上热饭都是问题,更别说运动了。”
第一节体育课成了现实给我上的第一课,当我抱着足球走进操场时,三十多个六年级学生像被按下暂停键般僵在原地。后来才知道,他们过去的体育课要么是“放羊式”自由活动,要么被语数外老师借走补课。我试图组织传球练习,却发现半数孩子穿着不合脚的运动鞋,一个叫小宇的男生甚至把校服裤脚扎进袜子,因为“妈妈说这样跑起来利索”。下课铃响时,我望着他们蔫头耷脑走向教室的背影,忽然想起导师的忠告,“基层教育不是英雄主义的舞台,而是静水流深的修行。”
某个黄昏,我独自巡视空荡荡的操场。夕阳把云梯的影子拉得很长,篮球架上不知哪个调皮鬼挂了一串风铃,叮叮当当的声响中,忽然听见看台后面传来窸窣声。绕过去一看,竟是几个住校生在偷偷加练仰卧起坐。“老师,下周测试我想冲进前三!”我没说话,只是默默举起手机电筒为他们照明。光影摇曳中,那些起落的身影仿佛在演奏一首无声的成长协奏曲。
回宿舍的路上,夜风送来远处工地的机械轰鸣。我知道,只要操场上还有奔跑的风声,体育课还能点燃眼里的光,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就永远存在。正如校园围墙上那行被风雨剥蚀的标语——“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鄂尔多斯的苍穹下,这十二个字正被我们一笔一画地重新书写。
PART.3
个人感悟
如今再站在操场边,看学生像小马驹般奔跑,我常想起北师大导师的话:“真正的基层教育,不是把城市的模子套在乡村,而是让种子在适合的土壤里发芽。”在这里,体育不再是成绩单上的数字,而是唤醒生命力的火种。或许我们无法立刻改变所有教育困境,但当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愿意走进基层,当体育课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枢纽工程,戈壁滩上终将崛起一片片教育的绿洲。这,便是新时代青年教师的远征。
供稿:刘欣
责编:周笑语
审核:李强
本周招聘活动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