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红河》选载:在河口前线警卫昆明军区最高级别会议(赵晓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19:19 1

摘要:云南省军区原边防第十三团(成都军区守备第四团、云南省军区边防第四团)团史回忆录《守卫红河》已编印成书。该书收录老首长老战友回忆录近200篇,附录有团和各连队历史沿革、团大事记、团编制序列、烈士名录、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录、师以上领导和团首长名录、团歌等宝贵资料。《

编者按:云南省军区原边防第十三团(成都军区守备第四团、云南省军区边防第四团)团史回忆录《守卫红河》已编印成书。该书收录老首长老战友回忆录近200篇,附录有团和各连队历史沿革、团大事记、团编制序列、烈士名录、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录、师以上领导和团首长名录、团歌等宝贵资料。《守卫红河》得到崇云祥、和绍全、何志海、支仲伦、李石有等团首长高度赞扬,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肯定。应战友们要求,我们陆续发布回忆录文稿,以飨首长和战友。

在河口前线警卫昆明军区最高级别会议

赵晓松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秋季,我高中毕业,一颗红心一种准备,遵照“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大有作为的”的伟人教导,积极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打起背包到农村去,参加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当时,山村教育工作落后,生产大队又安排我去山区学校当教师。我认真教学,辅导孩子,边教学边劳动,与师生和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正当我在农村埋头苦干的时候,只听见广播和收音机里说,南疆边境形势紧张,越南当局在苏联的教唆下,在中越边境对我国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多次侵我领土、冷枪冷炮打我边民,还炸我村庄、毁我学校、破坏工厂,影响边民正常的生活生产,搞得边疆不得安宁,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我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这时,祖国在向我们热血青年发出号召,“南方传来了枪声/战火已烧到家门/我们的祖国遭到侵犯/我们的人民受到欺凌/快,拿起武器保卫边疆/时刻准备消灭敌人!”(一首歌词)

我怀着对越南霸权主义的愤怒,决心当兵去。我迎着对越作战的炮火报名参军,火线入伍。

1979年3月初,临离开知青点时,大队领导和村民向我嘱咐,孩子们依依不舍为我送行。我挥泪与他们告别,踏上保家卫国的征途。

到火车站,新兵集中上车,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家乡父老,人山人海,敲锣打鼓,欢送子弟兵上前线。

随着列车一声长鸣,火车启动。再见了,乡亲们,等着我们胜利的好消息吧。

列车出站了,飞奔在铁道线上,沿途全是去往边境的军用专列,满载着大炮、坦克、装甲车和武装军人。

来到中越边境的云南省河口县,中越边境红河两岸战痕累累,枪炮声不断。我被分在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4营驻守洞坪的第14连侦察班。

边境斗争复杂,越南特工活动频繁,侦察工作是战争的眼睛,我认真学习钻研侦察技能,只想为边疆的安宁及连队战友的安全多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侦察工作经常在边境一线进行,随时需要深入到敌情最复杂的地方去收集情报,特别是在我连防区,到与越南红河相隔的胶杯厂,北山、龙山阵地等侦察设伏,更是家常便饭。

红河边境一线,属热带河谷地区,旱蚂蟥、毒蛇、毒虫遍地,到处都是地雷,还随时有对岸敌人嚣张的袭击和越境特工的袭扰。

我们侦察班不分白天夜间侦察敌情,观察越军动向和布防情况,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向上级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使连队在防区重要地段、关键要口准确布兵设防,确保我们防守的边境地段的安全。

1979年7月,部队调整编制,我被调到我营的第12连,分配在第2排6班任战士。

第12连驻守在四连山上,也是边防一线连队,张德修任连长,文明荣任指导员,朱家贵任第2排排长。

我到第12连后,向组织汇报思想,表示想回到红河边继续干侦察兵,在更加紧张险恶的环境中工作。

张连长十分关心我,他对我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合格军人。

文指导员也与我谈心,他讲,第12连也是保家卫国的最前哨,也有作战任务,要安下心来,争做一名优秀战士。

朱排长、老班长刘兴扬也在生活上处处关心我,鼓励我努力学习,争取进步。

我感受到了第12连这个大集体的温暖,觉得政治有方向、工作有干劲、努力有奔头了,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我决心重打锣鼓另开张,干出在第14连时的样子来。

我们第12连有个重点阵地,叫×号阵地,是四连山的最高峰,也是最前出的阵地制高点,能控制对面越军3个方向的进攻。

阵地左靠×条半,前对越南老街,右边是洞坪方向,一望可见越南老街、谷柳等纵深,也是越军在作战预案中确定要首先打击和进攻的主要目标。

我连刚接管此阵地,阵地上杂草丛生,山鸟乱飞,没有任何防御设施。为了建设阵地防御工事,按照上级规定,我连需要完善猫耳洞、暗堡、掩体、战壕等防御工事。

张德修连长一声令下,开始防御工事构筑。

在挖战壕时,不分个子大小、体力强弱,按人头分工,每人每天完成长5米、宽约0.7米、深约1.7米的任务。

连队为每人各发1把锄头、小军铲、十字镐,每天早餐后,背好枪支,携带水壶干粮,扛起工具,上阵地开干。

我们挖呀挖,挖呀挖,使劲挖,拼命挖,天天挖,不分刮风下雨挖,不怕烈日暴晒挖,穿着短裤挖,打着赤脚挖,汗流浃背挖,每天挖到日落西下。

挖战壕不准放炮,运气好,分段是泥土,可能那天你就按时完成,如果分得有硬地石头就惨了。

当时我体力小,手上挖起了血泡,挖得腰酸背痛,但不甘心落后。

时间挖长了,体力耗光,实在受不了,倒在地上,喘着大气,休息一会儿后,翻身起来又挖,一直挖完为止。

经过全连干部战士半个来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号阵地防御工事的建设任务。

阵地防御工事建完后,转入日常阵地规范化管理。

为了坚守×号阵地,全连3个步兵排9个步兵班,1个炮排的兵力,轮流到阵地上驻守。

当我站在×号阵地哨位上持枪屹立时,我感到了与在红河岸边执行侦察任务时一样的神圣和光荣。

在第12连,我积极参加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团结战友,遵守纪律,工作努力,很快担任战斗小组长,又担任副班长。

我协助配合班长搞好全班工作管理,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当了连队的团支部副书记。

1979年复补工作结束,班长刘兴扬退伍,第6班班长的担子就落在我的身上。

我充分发挥班长的带头作用,带领全班强化军事训练,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促进了全班共同进步,我成为连队越语文化教员、合格标兵,党支部吸收我为中共党员,班上战士有的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有的加入共青团,1981年度我们班成为全连先进班集体。

当了班长后,我想,手下有10来号人,一旦有作战任务,我得为这10来个战友的生命负责。于是更加认真钻研军事技术,苦练杀敌本领,提高了综合军事素质尤其是指挥能力,成为连队军事骨干。

有时候排长不在,连里就安排我代理排长,开展排里的军事训练和管理工作。

1980年春季,全团开展军事大比武竞赛活动,规定各连要有1个班参加。

连领导在全连抽选身体军事素质过硬的人员,组成一个尖子班,仍旧命名为第6班,指定我任班长。给我的要求是,必须夺得名次、拿着红旗回来!

当时我想,这个担子光荣艰巨,必须从严要求、大胆管理,勤学苦练,其他没有捷径可走。

我充分调动起全班练兵的积极性,用临战训练般铁的纪律练兵,开展单兵战术、长跑、队列、射击、摸爬滚打等科目训练。

全班精神振奋,生龙活虎,步伐整齐,动作利索,军姿标准,口号洪亮,在全团军事竞赛中,为连队夺得了优等名次。

1980年12月,河口地区的热带太阳不象往常一样咬人,气温凉爽了许多,南溪河的河水下降到不过半腿。这时,一件关乎云南边防部队作战全局的重大工作在我团展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重大军事行动的警卫工作,对我的人生又是一次重大历练。

还在这年刚入下半年不久,连里就开始听说,高层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要在我们团、我们第4营、我们四连山上召开,高级首长将要亲临视察,组织会议。

团作训股的参谋们一趟趟来四连山,提前制作了第4营防区的沙盘,沙盘里中越两岸的河流、山峰、公路、桥梁等都做好标志,双方驻军部队和重火器配制都很清楚,特别是敌我两边的阵地都做了编号,用各种颜色小旗注明,一目了然。

10月,在团首长和团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营首长精心组织安排了会议的警卫工作,大体内容:

第13连(第13连是第4营的机动连,也驻守在四连山上)警卫上山道路、卡点、营部机关和会场安全;

我们第12连全部兵力进入阵地,做好战斗准备;

第12连同时抽1个机动班,要求思想先进、政治可靠、军事素质过硬,参加会议警卫工作。具体任务临时交待。

这天清晨,连队的集合哨大声响起,全连在操场坝紧急集合,值班排长一阵口令:立正!稍息!向右看齐!随即向张德修连长报告:“全连集合完毕,请指示!”

张连长回答:“稍息!”

他在队前下达任务后宣布,“除第6班留下外,其余各班排由排长带队,按作战预案进入各自阵地位置。”

我带着第6班在坝子列队待命。我预感到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将要落在我们肩上。

一会儿,朱家贵排长从阵地回来,带着我班向营机关跑步前进。

到营部后,排长把我班交给营值班首长王朝贵副营长。

王副营长向我们嘱咐说,你们参加今天会议的警卫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绝对不准出任何问题。要定人定位定任务,一切行动听指挥。要严格军容风纪,振作精神,对来往的首长领导通通敬礼。

此刻,大家心情进入了紧张状态。根据营首长安排,我班副班长李正山任营机关礼堂大门警卫,郑文玉任营部脚下三叉路口警卫,咸康清在营部大门口警卫;我是班长,手持指挥红旗,在营机关下坡原电台班拐弯的三叉路口处,任车辆调节哨,统一指挥车辆,要求前来的所有车辆都要朝我左手方向去营部操场坝按顺序停车;班里的其余战士也安排到各个安保岗位。

不一会,从四连山营部机关山背后的冷水沟方向,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工程兵新开辟的简易盘山公路上,一辆辆北京牌军用吉普车从山下面上来了。

我就站在原地岗位不动,双手拿着指挥旗,打了朝左面方向的硬性手式。

只见一辆接一辆小车从我面前缓缓驶过,大约有二三十辆。

当时我想,今天的安保任务责任重大,这么多小车,多少首长啊,不知道这个会议有多么重要。

后来据我班参加会议安保工作的战友回忆说:

我们临近沙盘室,见到首长们进进出出,我们就一直不停的,又是挺胸抬头,又是举手敬礼。

有好几十位首长后来都朝营机关大礼堂左边小平房走去,那小平房就是第4营防区的作战沙盘室。

还有战友回忆说:大首长手拿指挥杆,站在沙盘的主位上,向参会的各位首长们讲解。大家认真讨论,详细研究,最后大首长又总结,在沙盘上反复地指来指去。

这次会议活动,一直持续很久才结束。等首长们散会走了,我们保卫人员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身体感到轻松了许多。

这次安保任务我们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得到首长们的充分肯定。

首长们走后没几天,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刊登消息,报道了会议情况。1989年我团编辑出版的团史资料《红河雄风》,在其《大事记》中这样记载——

(1980年)12月 经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省军区司令员张海棠指导筹备,昆明军区阵地建设现场会在我团第4营召开。云南边防部队开始大规模阵地建设。

在云南河口前哨,锤炼了我的人生意志,我获得了可喜的进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得到各级嘉奖表彰,出席团、营先进个人代表大会,上级组织向我颁发荣誉牌及证书。

然而,最值得自豪的,还是参加警卫昆明军区阵地建设现场会这件大事。

这次会议,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等我军众多高级将领,整个云南边防部队各单位主要首长都出席了,这是战区级别的高级会议,对于加强云南边防阵地建设、保持中越边境态势稳定、保护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够在边防第一线参加这样高级别会议的警卫工作,这是我一个普通边防战士一生的荣耀。

【本文由赵晓松口述,张廷富记录整理。另外还参考了张德修连长、张福顺指导员和李正山、郑文玉、咸康清等战友的补充资料】

来源:云南陈一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