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冲突升级,胖东来创始人还敢发言吗?自恋的他会有怎样的结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18:10 1

摘要:如今,中日冲突升级,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会怎么做?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灵魂拷问!

本文字数约:5092 字

阅读时间约:8 分钟

本文章节:

01、中日外交冲突升级,于东来会发言吗?

02、草根逆袭后,他跌入“优秀泛化”的陷阱

03、身边这2类人,令他越来越自大、自恋

04、他还有救吗?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蔡国强?

05、唯有纠正三观,他才能迷途知返

01、中日外交冲突升级,于东来会发言吗?

如今,中日冲突升级,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会怎么做?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灵魂拷问!

他最近为什么“飘”了?他会彻底“社死”吗?

电影《731》上映时,“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引发众怒。

他竟然说,“世界有说不清的仇恨,传播美好比传播仇恨更能使人走向光明”,暗戳戳地说《731》电影是传播仇恨。

于东来对电影《731》的发言,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话一出,于东来被国内网友骂惨了,网友痛批他“触碰了民族情感的底线”,是“精日分子”,还扒出了他以往有不少“公知式”言论。

于东来多年经营的“人设”几近崩塌!

就在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妄议台海问题,说“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中日外交摩擦不断升级!

高市早苗的言论,跟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偷袭珍珠港的逻辑,简直一脉相承——明明想搞事,却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说句实在的,日本政府、特别是极右翼势力,其实就是个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和偏执型人格障碍群体!

他们要是会自我反省,那母猪都会上树!

于东来一定看到了高市早苗的言论,也必然有自己的判断,但他还会不会公开发声呢?

现在国内舆论群情汹涌,估计就算他想说,他身边的人也会劝他要低调。

如果他最终还是忍不住,又跳出来大放厥词了,大概率还是会重复“传播爱比传播仇恨更有意义”之类的话。

那肯定会再次引来网友痛骂,他甚至会彻底“社死”!

最近,充满争议的何祚麻院士在高市早苗发表涉台言论后,就站出来阴阳怪气地说,“大骂一下日本,就解决问题了。”

这句话的水平,完全不符合他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身份,甚至听着还有点讽刺我国政府的意味,很多网友愤怒了。

何祚麻的发言,图片来源于网络

飞象网创始人项立刚对何祚麻的发言非常震惊,这其实进一步说明了他未能深入理解背后的心理根源。

项立刚的评论,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何祚麻、于东来等人的三观都存在极大的问题,如果他们继续“作”下去,结局注定是悲剧的。

作为一个商人,于东来经营好企业、服务好顾客,才是本分。

可他如果在历史、民族情感方面自以为是、冥顽不灵,还那么高调,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那就必然踩雷!而且,他在这方面的愚蠢会暴露得更清楚!

现在,绝大部分国人越来越清醒了,不再盲目崇拜所谓“成功人士”所说的话。

国内大众更看重的是一个人是否守住底线,是否尊重大多数人的民族情感,是否爱国!

如果所谓的成功人士把事业做好了,心态就“飘”了,讲一些伤害民族感情的话,那他们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名声,一瞬间说没就没。

直到现在,还有小部分网友把于东来当成是商界里的“神”。其实,如果掌握了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于东来并不是神,而是人;

而且是一个经历过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敏感而自卑的人!

后来他因事业成功,还从自卑转向了自负、自恋。

他存在明显的人格异常,尤其在历史方面有非常不理性的认知,甚至采取了完全外归因模式。

02、草根逆袭后,他跌入“优秀泛化”的陷阱

于东来虽然在经营超市上获得不小的成绩,但实际上,他的起点并不高。

于东来,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东来初中就辍学了,意味着他有明显的“学习障碍”,说白了就是成绩不好,不想学了,学不进去了。

而学习障碍是由后天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的。

在学习上、以及初入社会时遇到的打击、挫折,使于东来难以建立真正的自信心,出现了低能量型的偏执型人格异常:

表现为自卑、敏感、多疑,并开始形成完全外归因模式——将所有问题和不顺,都归咎于外部环境和别人。

比如,他刚踏入社会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时,他会抱怨大环境差、社会竞争激烈,甚至吐槽社会制度落后。

他一度迷失了方向,开始不择手段,靠倒卖香烟来牟取利益,根本不考虑那些受骗的消费者是什么感受。

所幸,被拘留的经历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开始痛定思痛,意识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

从那时候开始,他才在经商方面学会了“综合性归因”,反省自身的问题。

正好那时候社会面临着“信任缺失”的危机,于东来抓住了这个时代痛点,将“重建信任”作为核心经营理念,并迅速赢得了大众的信任与支持。

可以说,是于东来在挫折中的觉醒,与时代对诚信的呼唤,共同成就了“胖东来”的商业奇迹。

事业上的成功,无数权威媒体的采访,外界的追捧,给于东来带来前所未有的自大自负!

积极的一面,是他的低能量型偏执型人格异常,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弊端是,他跟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一样,没意识到:

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后,很容易产生“能力幻觉”,认为自己能驾驭所有领域,跌入“优秀泛化”的陷阱。

于东来的自信泛滥了,变成自负了,超出了商业领域,漫到了历史、文化、乃至国际政治等复杂的领域。

但他在这方面没有深厚的积累,没有独到的观察,而且三观有极大的问题。

所以,他一开口就一股浓浓的“公知味”,甚至有“精日”的倾向,翻车翻得很惨!

03、身边这2类人,令他越来越自大、自恋

人生旅程,可以被划分为3个阶段:

为温饱而奔波、挣扎的“生存阶段”;

温饱已经不成问题,而是追求品质的“生活阶段”;

探寻积极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生命阶段”。

很多经商者在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一直停留在“生活阶段”——沉迷享乐,甚至追求感官刺激。

相比之下,于东来还是相对有精神追求的。

他愿意把绝大部分企业利益拿出来分给员工,而且据网传信息,他受到某位武大博士的影响,开始相信基督教。

可是,他的所谓“人生追求”有点不切实际,沉浸于“为爱发电”式的理想主义,以及所谓的“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观。

“为爱发电”这个“网梗”,源于中国台湾省环保人士反对核电的口号。他们一味喊环保口号,却忽视了现实条件,满脑子空想。

从那以后,“为爱发电”说的就是那些空谈“爱与理想”,不顾实际可行性的幻想家!

台湾省环保人士反对核电的口号,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7月,胖东来与一个品牌联合推出了一款叫“自由爱”的酒,可见他对所谓“爱与自由”有多执着,中毒有多深!

胖东来新推出的酒,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受法律保护,只要不违法,个人爱信什么就信什么。

但于东来是公众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很多人。

他未能深入理解基督教的文化本质与历史背景,更未能察觉某些“公知”言论背后的陷阱;

他初中就辍学了,在历史、文化上缺乏足够的沉淀和辨别力。

所以,当那些包装精美、听起来充满“普世关怀”的理论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很容易被说服,觉得真的很高大上,甚至天真地相信“爱能发电”。

更何况,他遇到的“公知”还是一个武大博士,就是发生过图书馆事件的“武大”,顶着高学历的光环,于东来更是容易盲目崇拜。

还有,于东来事业成功之后,他身边主要有两类人:

一类是迎合他、对他阿谀奉承的下属和合作伙伴。

另一类则是那些采取“外归因模式”,将一切问题都归于社会和体制的“公知”。

前者总是对他拍彩虹屁,导致于东来越来越飘,形成了“叠加性心理渴求”,错误地把商业成功的原因都归功于自己,日益自恋与固执。

后者则用一套看似深刻的理论,强化了他早年就存在的外归因模式——总是将自身问题归咎于社会和体制。

在这双重作用下,他的人格发生了转变,不再自卑、敏感,而是转向了高能量型的偏执型人格异常——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有的网友甚至说他像个“自恋狂”!

从表面上看,于东来对员工很好,“胖东来”普通员工的月薪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传闻店长年薪可达百万。

“胖东来”还严格保障员工的休息时间,甚至有超长的年假,给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从某个程度上看,这都是好事。

可是,于东来觉得“胖东来”的独特文化与情怀难以复制,担心自己离世后,“胖东来”的管理和文化会逐渐走样,声誉受损。

他甚至考虑,在有生之年,把“胖东来”解散掉。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他内心深处,“胖东来”其实是他的个人私有物,他对员工好,更多是一种管理手段,而不是真的为了员工着想。

而且,虽然他没直说,但很明显,他对公司的其他管理者是不信任的,甚至他认为人性是非常丑陋的。

他将“胖东来”的成功全然归功于自己,没有看到时代背景的特殊因素、社会环境,尤其是国家在安全感方面创造的有利条件,还有团队共同奋斗的价值。

于东来信了基督教,那他只会感谢造物主——上帝,而且认为是上帝赋予了他生命与能力。

过度沉浸于此类宗教信仰,反而会进一步加重他的自恋型人格。

04、他还有救吗?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蔡国强?

眼看着于东来越走越偏了,那他到底还有没有救?

有些网友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在经营超市方面有那么大的突破,也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应该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别封杀他了。

这些网友很善良,严格来说,说得也没错。

如果于东来能够深刻地自我反省、及时改正,当然配得上大众的谅解和尊重,重塑积极、良好的人设。

也就是说,他本来还是有救的,我也一度想通过公开发声来提醒他。

可惜,至少从现在来看,他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

他不仅没有诚恳道歉、积极改变,反而变本加厉,更加彻底地暴露了三观问题。

据网传信息,他公开支持“精日分子”聂圣哲,这深深刺痛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严重触碰了国家和民族的底线!

于东来支持“精日分子”聂圣哲的发言,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于东来的商业步伐还没停止,近期还介入永辉超市的改革;

可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民族感情和爱国底线,终有一天,他的名声一定会彻底崩塌。

有人会觉得,我那么激烈地指出于东来的问题,不怕他跟他背后的公关团队吗?

我还真不怕。

我曾经以精神心理医生的身份,单枪匹马地公开批判杨永信,长达10年。面对杨永信背后“家委会”的势力,我也从未退缩。

如今,在国家扫黑除恶后的社会环境下,再加上我已经跳出了体制,背后有法律顾问的支持,我就更加不怕了。

而且,于东来是河南人,我见识过不少IP是河南的水军,说真的,他们的水平真的很水!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句话在当今这个AI时代,显得尤为深刻。

当一个人沉浸在过度的赞誉中时,很容易失去对时代的清醒认知,那ta离危机就不远了。

曾经备受赞誉的于东来,现在正站在这样的十字路口。

他倡导的“爱与自由”理念,在信息闭塞的年代或许显得珍贵;但在今天,这已经成为空洞的口号。

他的认知停滞不前,这是他的致命弱点。

人们走进超市购物,带回家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一旦这种认同被辜负,引发的反噬将是巨大的。

如果于东来一错再错,继续在“社死”的路上一路狂奔,会成为下一个翻车的“蔡国强”!

蔡国强,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这一辈子,学会“开口”很容易,但学会“闭嘴”真的很难!于东来就没学会这一点。

05、唯有纠正三观,他才能迷途知返

应当承认的是,于东来在超市经营上的创新是值得肯定的。

不管于东来的出发点是什么,在很多商人追逐利润、视赚钱为天经地义的今天,他能让员工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丰收,实属难得。

然而,作为一位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创业者,于东来需要认识到,除了善待员工、回馈社会之外,树立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的三观同样重要。

如果他继续坚持现在的三观,发表不当的言论,人设一崩再崩,那都不用等他离世,“胖东来”很快就会关门大吉;

如果他选择沉默,但三观又没真正改变,想说又不敢说的话,那他迟早会把自己憋出内伤;

等到他忍无可忍的时候,说不定会选择移民到“日本”,甚至改变国籍。

只有以下2种情况,他的三观才会真正地得到纠正:

第一种情况,是他遭遇到极大的挫折。

比如他因三观问题采取了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孩子的行为出格,最终被“社死”,甚至违法犯罪,于东来也因此受到极大的反噬。

第二种情况,是他选择接受3PT(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快速地修复主要的病理性记忆,树立起积极的三观。

于东来是河南人,“皮带哥”也是河南人。网上很多人对河南人有巨大偏见,赤裸裸地歧视他们、地域黑。

这种看法明显是偏颇的。

中原大地人杰地灵,无论是哪个地区,从来不乏民族的脊梁。

河南省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尊敬的大人物:

比如一心报国、投身科学教育的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

又比如被列入“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豫剧大师常香玉。

英雄不问出处,出生在哪里是我们无法选择的;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身的三观,选择成为为国家、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

来源:精准心理学何日辉

相关推荐